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54篇
  免费   1124篇
  国内免费   1887篇
林业   454篇
农学   1404篇
基础科学   375篇
  1731篇
综合类   6685篇
农作物   1279篇
水产渔业   1697篇
畜牧兽医   5139篇
园艺   903篇
植物保护   898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269篇
  2022年   523篇
  2021年   669篇
  2020年   685篇
  2019年   816篇
  2018年   525篇
  2017年   799篇
  2016年   931篇
  2015年   764篇
  2014年   910篇
  2013年   1189篇
  2012年   1429篇
  2011年   1351篇
  2010年   1159篇
  2009年   1067篇
  2008年   960篇
  2007年   1095篇
  2006年   890篇
  2005年   684篇
  2004年   604篇
  2003年   448篇
  2002年   357篇
  2001年   370篇
  2000年   260篇
  1999年   254篇
  1998年   155篇
  1997年   151篇
  1996年   148篇
  1995年   161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114篇
  1992年   111篇
  1991年   96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9篇
  1976年   6篇
  1956年   10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41.
Summary Rhizomania is a disease of sugar beet caused by the furovirus beet necrotic yellow vein virus (BNYVV). Coat protein mediated resistance has been reported for a number of viral diseases. This approach to virus resistance was therefore attempted for control of rhizomania. Two constructs of the coat protein gene of BNYVV were introduced into sugar beet by 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The mRNA level was estimated to be 0.01% of the poly A+ RNA. Expression of the coat protein gene was under the detection limit of our western blotting protocol i.e. below 0.01 g/50 g (0.02% of the total soluble protein). One transformation event per construct was tested in a greenhouse assay and in rhizomania infested soil in a field trial. In the greenhouse assay, transgenic plants showed a strong reduction of virus multiplication when compared to non-transgenic plants. This result was confirmed in the field trial, where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virus multiplication was shown between plants with and without the coat protein gene.  相似文献   
942.
H. Corke  E. Nevo  D. Atsmon 《Euphytica》1988,39(3):227-232
Summary Hordeum spontaneum, the wild progenitor of cultivated barley, has previously been examined in various studies as a germplasm resource in breeding for grain protein content and related nutritional traits.The nitrogen content and dry weight of leaf and stem (stem plus sheath) at anthesis, and the final grain size and grain protein content were measured in 33 H. spontaneum and two H. vulgare genotypes. H. spontaneum was generally higher in nitrogen content of leaves and stems, but lower in dry weight at anthesis.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reports, the H. spontaneum genotypes were considerably higher in grain protein than the cultivars. There was wide variation between and within populations of H. spontaneum suggesting that for breeding purposes lines combining high vegetative nitrogen content, dry weight and grain protein content can be selected.Incumbent of the Seagram Chair for Plant Science  相似文献   
943.
不同时期施钾对甘薯光合产物运转动力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甘薯不同时期施用钾肥的大田试验,探讨不同时期施用钾肥对甘薯光合产物运转动力的调控效应。【方法】选用典型的食用型甘薯品种"北京553",以硫酸钾(K2SO4)为供试肥料,于2011 2012年2个生长季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试验站进行大田试验。试验处理为:不施用钾肥(CK)、全部钾肥基施(JS)、全部钾肥封垄期追施(FS)和全部钾肥高峰期追施(GS)。分析不同时期施用钾肥对功能叶光合产物的输出能力、运输茎的农艺特性、源-库间光合产物运输的渗透动力(茎顶-基部间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K+浓度梯度)及块根中光合产物积累特性的影响。【结果】施用钾肥可显著提高块根鲜薯产量和干重,提高块根膨大速率,其中,基施和封垄期追施钾肥处理增幅较大。基施钾肥显著降低生长前期(栽秧后50 d左右)功能叶碳水化合物含量和蔗糖/淀粉比值,提高生长中后期(栽秧后110 d、170 d左右)功能叶中蔗糖和蔗糖/淀粉比值,增幅分别为10.01%和27.14%(2011),16.16%和61.57%(2012),提高该时期功能叶蔗糖的输出能力。基施还提高生长前期基部茎粗,两年增幅均在20%以上,增大光合产物运输的横截面积;基施和封垄期追施钾肥处理提高生长中后期分枝数,基施处理两年增幅的均值为36.53%和48.44%,封垄期追施的为19.60%和46.17%;同时,降低生长中后期源-库距离,提高有效距离(51—200 cm)所占比例。茎顶部到基部间氨基酸和K+浓度逐渐降低,施用钾肥能提高该浓度梯度的降幅,提高渗透动力,以基施和封垄期追施效果较好,其中,氨基酸浓度两处理的平均增幅分别为87.58%和39.56%,K+浓度的平均增幅分别为272.81%和75.58%。基施钾肥显著降低生长前中期茎基部蔗糖和淀粉含量,基施和封垄期追施钾肥可显著降低生长后期茎顶部和基部蔗糖含量,同时降低淀粉含量。【结论】施用钾肥可减少生长前期功能叶中淀粉的合成,保证块根中光合产物的充足供应,扩大运输通道的横截面积,提高茎部运输的渗透动力促进茎基部光合产物的卸载,及时形成较强的库,提高生长中后期功能叶蔗糖含量和可运输态(蔗糖)的比例,增加光合产物运输通道数量,降低运输距离,提高运输有效性,并提高茎部运输的渗透动力,促进茎基部光合产物卸载,促进块根的膨大,形成高产。在本试验条件下,基施钾肥处理最优。  相似文献   
944.
氮、磷的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方法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非点源污染最主要的影响就是使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变差,从而影响到生产、生活、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其中氮、磷的农业非点源污染又是最主要的。经过30多年的研究,非点源污染研究逐渐从初期的定性化研究转向定量化,由统计、调查与机理研究转向实用治理研究。就众多的防治方法来看,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源”(Source)防治和“汇”(Sink)防治。  相似文献   
945.
汉江水源区生态沟渠对径流氮、磷的生态拦截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汉江水源区生态沟渠对径流氮、磷的生态拦截效应,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控制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方法]设置生态沟渠在不同时间对不同断面水体进行监测。[结果]同段沟渠内,侧面外来水对沟渠径流氮浓度变化影响比磷浓度变化明显;径流TN,NO3-N浓度在上游、中游和下游断面变异系数分别达到19.81%~31.88%,9.57%~16.73%和32.14%~42.81%;NH+4-N和TP在4个断面变异系数在33.33%~88.46%范围内变化;生态沟渠断面之间,水草拦截净化沟渠段氮、磷含量降低幅度在9.52%~31.11%。[结论]沟渠生态拦截对径流氮素净化效果较明显,同时适当布局拦沙工程可以削减磷素流失。  相似文献   
946.
畜禽舍粪便污水及废气净化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猪场污水经文中所述工艺系统处理以后,污水中的化学耗氧量(CODCr)达到98.4mg/L;生物需氧量(BOD5)达到49.6mg/L;悬浮物(SS)达到51.49mg/L以下;硫化物达1.0mg/L以下:铜和铜化物达到0.6mg/L以下。畜舍中的废气净化,选择挥发性的药材制成“姜满净化剂”,能使畜舍的氨(NH3)降解率达到73.9%,舍内含氟量为15.0mL/m3;硫化氢(H2S)降解率达到85.8%,舍内的硫化氢浓度为2.8mL/m3;细菌降低率达到70.7%。  相似文献   
947.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土壤侵蚀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非点源污染研究过程中 ,土壤流失量的计算是一个重要环节。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选择地形、植被、降雨量等因子 ,对松花湖流域常山地区土壤流失量进行了估算 ,并讨论了地形、植被等因子在土壤侵蚀中的影响 ,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48.
在浑善达克沙地南缘,以围封7年的沙化草地以及围栏外周围不同地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围栏外不同地段,草地群落特征及土壤根系含量,并以围栏内草地作对照,对围封沙化草地的“种子岛”效应进行了尝试性研究。结果表明:围封沙化草地有显著的“种子岛”效应,且这一效应约在围栏500 m外逐渐消失。另外,这一效应还显示出,围封沙化草地具有以围栏为中心,成辐射状促进周边草地植被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9.
6-磷酸海藻糖在微生物碳代谢调节及抗逆生理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Xcc)8004菌株的基因组中,XC1076注释为6-磷酸海藻糖合成酶。利用突变和表型检测技术,对XC1076进行功能鉴定,结果显示,XC1076的Tn5gusA5插入突变体006B12,在含3%NaCl的NYGB培养基中生长明显缓慢,在含葡萄糖为惟一碳源的NCM培养基中几乎不能生长,反式互补能够基本恢复野生型表型,这说明XC1076与碳代谢调控和抗高渗有关。这些表型实验结果揭示,XC1076的ORF编码的蛋白具有6-磷酸海藻糖合成酶活性。致病生化因子检测显示,XC1076与Xcc胞外酶和胞外多糖的分泌无关。  相似文献   
950.
介绍了深圳市大型重点工程项目即深圳市东部供水水源网络工程在兴建工程中的生态与环境保护工作。将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分为 4个阶段 ,进行具体环节具体处理。从根本意义上阐述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对大型地下工程如何保护环境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