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46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81.
日本蟳(Charybdis iaponiea)俗称靠山红、石蟳仔和石杂蟹等,广泛分布于我国各海区。日本好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生长快,并具有清热、滋补、消肿等功效,为经济价值较高的中型海产蟹类。由于近年来的酷采滥捕,其天然资源量日趋衰竭,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必须大力开展日本蟳的人工增养殖。日本蟳的繁殖期在对虾和河蟹之后,可以利用对虾、河蟹育苗室的空闲时间进行日本好的人工育苗,使现有的设施能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82.
日本蟳微卫星富集文库的建立与多态性标记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磁珠富集法筛选日本蟳微卫星分子标记。日本蟳基因组DNA经Sau3 AⅠ酶切后,收集400~1 200 bp大小的片段并纯化,利用生物素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AC)15从中筛选出含有微卫星序列的DNA片段,连接到pMD18-T载体中,构建富集微卫星序列的基因组文库,经PCR检测筛选出阳性克隆进行测序。从随机挑选的970个菌落中筛选出369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结果86.99%(321个)含有微卫星序列,其中完美型占80.54%,非完美型占15.95%,混合型占4.28%。除使用的探针AC重复外,还得到GA、CT等重复序列。共设计出102对微卫星引物,其中65对能扩增出清晰条带,27对具有多态性。同时筛选出的微卫星标记可为今后研究日本蟳的分子遗传育种提供有效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83.
日本蟳4个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宋春妮  李健  刘萍  陈萍  高保全 《水产学报》2011,35(7):985-991
利用10对微卫星引物对我国大连黑石礁(DL)、莱州湾(LZ)、青岛鳌山湾(QD)、海州湾(HZ)4个日本蟳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引物获得的等位基因数从11~17不等,10个位点其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3.600 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8.592 0;各位点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318 2~0.858 4,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846 6~0.923 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828 0~0.914 0,说明各位点在4个日本蟳野生群体内均表现出很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各群体间遗传分化较大,基因分化指数(FST)为0.032 74~0.088 03。群体间遗传相似性系数、遗传距离及UPGMA 聚类分析表明,鳌山湾与海州湾群体亲缘关系最近,而海州湾和莱州湾群体亲缘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84.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体质量为60~75g的日本蟳Charybdisjaponica对3种贝类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laevis、四角蛤蜊Mactraquadrangularis及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的摄食喜好性和对光滑河蓝蛤的摄食节律。结果表明:在海水盐度为28~29,水温为22~24qC,溶氧为6.8~7.8mg/L的条件下,有或无底质时雌、雄蟹对光滑河蓝蛤的饵料选择指数均大于0,为其喜好的食物,而对四角蛤蜊和菲律宾蛤仔的饵料选择指数均小于0。采用定时投喂方式,每隔4h投喂一次光滑河蓝蛤,日本蟳在有、无底质条件下均表现出昼夜摄食节律。有底质组的摄食高峰出现在23:00—3:00,平均每小时最高摄食量为0.12g,7:00—19:00有少量摄食;无底质组的摄食高峰出现在19:00—23:00,平均每小时最高摄食量为0.096g,7:00-15:00有少量摄食。有底质组的日本蜉19:00—7:00的摄食量占全天的比值显著高于7:00—19:00(P〈O.05),19:00—7:00的摄食频率极显著高于7:00-19:00(P〈O.01);无底质组的日本蟳19:00—7:00的摄食量比值与摄食频率均高于7:00—19:00,但差异不显著(P〉O.05)。  相似文献   
85.
以白肉枇杷贵妃为试材,分析了3种套袋材料(单层牛皮纸、单层牛皮纸+网兜、内黑外黄双层纸袋)对果实外观及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能显著降低果实锈斑病的病情指数和炭疽病的发病率,其中以单层牛皮纸+网兜效果最佳;套袋使果面光洁、色泽均匀;套袋对果实单果重影响不显著;套袋后果实总糖、可滴定酸含量降低;单层牛皮纸+网兜处理有利于提高果肉游离氨基酸含量;内黑外黄双层纸袋的果肉类胡萝卜素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套袋处理;套袋有利于果肉类黄酮含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86.
<正>果实锈斑病亦称果锈,属果实表皮生理性病害,主要是表皮细胞与逆境相遇产生的一种生理保护性反应的结果。一般来说,树势强、枝叶茂盛、生长旺的树果锈发生较轻;树势弱、新梢生长量小的树,果锈发生严重。不同栽培管理水平下,果锈发生程度不一。如进行过疏花果、冬灌和春灌的果园,果锈发生轻,反之则重。不同树龄中,5~6年生幼树上的果锈发生较10年生以上的大树严重。同时,不同品种间发生果锈程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87.
徐龙 《今日农村》2005,(4):42-42
菜豆较难贮藏,主要原因是在贮藏中表皮易出现褐斑,俗称“锈斑”;老化时豆荚外皮变黄,纤维化程度高,种子长大,豆荚脱水等。  相似文献   
88.
拖拉机由于受农时季节的限制,一年中有很长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在此期间如果不采取技术措施进行科学保管,那么机器技术状态恶化速度比工作期间还要快,如靠液体流动润滑的运动配合件工作表面,由于缺乏充分的油膜保护,会产生异常馈损,甚至可能出现严重锈斑或金属剥离现象;  相似文献   
89.
黑斑病和锈斑病是金针菇栽培中常见的两种病害,既影响产量,又影响品质。其防治方法分别如下:一、黑斑病黑斑病是一种由假单孢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发病后,金针菇菌盖出现椭圆形褐色或深褐色斑点,初为针尖状,扩大后直径达2~4毫米,边缘整齐,有时菌盖开裂。该病以危害菌盖为主,患  相似文献   
90.
梨果实套袋后,成熟时果点和锈斑面积变小,颜色变浅,果面蜡质增厚,果面细净,光洁,外观品质明显优于非套袋梨.新品种梨黄金、绿宝石效果更为显著.同时,梨果实套袋后可有效地避免因尘土污染和枝磨、叶扫造成的果面不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