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3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2篇
  4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探明化感物质香豆素的化感抑草作用机理,采用实验室培养皿生物监测法研究香豆素对多花黑麦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过程中主要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观察了种子和幼苗茎秆的超微组织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香豆素显著降低了多花黑麦草种子的发芽势、根长、根干重、茎长和茎叶干重等生长指标(P<0.05);香豆素处理显著降低了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和叶绿素含量(P<0.05),同时显著提高了可溶性糖含量(P<0.05),以及4和6 d种子的蛋白质浓度(P<0.05);且在前期促进了多花黑麦草幼苗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抑制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而后CAT降低,POD先升高后降低(P<0.05),淀粉含量升高。100 μg/mL的香豆素水溶液只能在多花黑麦草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初期可以很大限度的起到抑制作用,但不足以使其致死。香豆素抑制种子胚乳养分的分解与供应,破坏胚乳细胞的细胞膜、细胞壁,同时可能使细胞失水而导致质壁分离。  相似文献   
22.
香豆素对苏丹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香豆素为黄花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水浸提液的主效化感物质,能抑制多种杂草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为探明香豆素的化感抑草作用机理,本研究采用室内培养、生物检测的方法,研究了简单香豆素水溶液对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了苏丹草幼苗根和茎的超微组织结构。结果表明,20~100μg·mL~(-1)香豆素水溶液能够显著抑制早期苏丹草种子的萌发(P0.05),且随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增强,能够显著抑制苏丹草根伸长,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升高其抑制作用也增强,根变粗扭曲,而对茎长的影响存在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在4d时,20~100μg·mL~(-1)浓度的香豆素水溶液均促进茎长,6和8d则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与加蒸馏水的对照组相比,100μg·mL~(-1)香豆素溶液处理显著(P0.05)提高了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并降低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对过氧化物酶(POD)抑制作用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香豆素处理显著(P0.05)提高了可溶性糖的含量,同时显著(P0.05)降低了叶绿素的含量;在香豆素处理下,淀粉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仅在第4天时低于对照组。香豆素水溶液破坏了苏丹草根细胞的超微结构,出现液泡体积变大,细胞器数量和种类减少的现象,细胞核的核膜发生明显的歪曲,细胞核变小甚至消失;香豆素水溶液处理下的苏丹草幼苗叶绿体内淀粉粒数目显著(P0.05)增加,体积变大。以上结果显示,100μg·mL~(-1)的香豆素水溶液可以通过改变苏丹草抗氧化酶系统、增加渗透调节物质、降低叶绿素含量、影响酶活性以及破坏细胞超微结构等途径调节苏丹草的生长。  相似文献   
23.
应用透射电镜术显示了腹毛目纤毛虫新伪尾柱虫(Pseudourostyla nova)的皮层表膜及表膜下细胞质、皮层微管胞器和其他细胞质胞器。结果显示:新伪尾柱虫纤毛器基部附属微管较为短小,细胞表膜下成束排列的微管结构与进化程度较高的纤毛虫的微管胞器表现出诸多差异,认为腹毛目纤毛虫棘毛基部微管的发达程度是与其各类群细胞的分化程度密切联系的。  相似文献   
24.
透射电镜观察表明:兔疥螨(Sarcoptesscabiei)雌性成虫的体壁由表皮层和真皮组成.表皮层由上表皮、外表皮和内表皮组成.其中上表皮又可分为盖质层和表皮质层.真皮层则由一单层的表皮细胞层所构成.起源于表皮细胞的微管穿过内、外表皮,终止于近盖质层的表皮质层内,为单线型微管.本文还对皮纹、皮棘、杆状毛和基腹板等体壁附属构造进行了观察.骨胳肌细胞由肌质膜、肌质和核所组成.肌质膜为双层单位膜所组成.肌质内含肌原纤维、肌质网、线粒体、β-型糖原以及少许脂滴.肌原纤维显示色淡的I带和色深的A带相间排列,I带中心为Z线.A带中每条粗肌丝周围配有9~11条细肌丝.核单个,内含多量常染色质,核仁一个,电子密度深,位于一端.  相似文献   
25.
小立碗藓(Physcomitrella patens)是研究植物发育的理想模式植物,也是目前发现的具有高频率同源重组特性的植物,其再生能力很强。此研究以生长7d的小立碗藓原丝体、培养0d的原生质体和再生2d的原生质体为材料,旨在了解小立碗藓细胞重新编程过程中染色体结构的动态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原丝体染色体结构浓缩程度高;而当原丝体脱去细胞壁成原生质体状态时,异染色质开始解凝,染色体结构变得较为松散;原生质体再生2d时其染色体松散程度次之。通过进一步荧光定量PCR分析染色体重塑相关基因SWI/SNF的表达水平,发现这些基因在原生质体中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26.
落叶松重要枝梢害虫松瘿小卷蛾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杨慧  严善春  李杰  高璐璐 《林业科学》2008,44(2):93-100
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落叶松重要枝梢害虫松瘿小卷蛾触角感器类型、结构、分布进行研究.松瘿小卷蛾触角共有8种感器:毛形感器、锥形感器、耳形感器、栓锥形感器、刺形感器、腔锥形感器、板形感器和Bhm氏鬃毛.雌雄触角感器分布特点相同,但类型、数量不同,有性二型现象.在鳞翅目昆虫触角上观察到板形感器,其顶端具孔,可能具有味觉功能.  相似文献   
27.
猪附红细胞体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猪附红细胞体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附红细胞体属典型的原核生物,多数为大小不等的球形、卵圆形、杆状等多形态生物体,直径为0.2μm~2.5μm,常在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单个或成团寄生。该病原无细胞壁,由单层界膜包裹着,无明显细胞器和细胞核。附红细胞体通过一些细丝连接到红细胞膜上,使红细胞膜表面出现皱褶、突起、凹陷,导致红细胞结构和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28.
植物细胞中胞质的不均一性(cytoplasm nonhomogeneity)在早期的光镜观察中就有察觉,但有透射电镜后才查明了细胞器(主要是质体和线粒体)的区域性聚集是引起胞质不均一性的原因。这种聚集主要有2类:绕核分布(perinuclear distribution)和沿赤道面分布(equitorial distribution)。目前的研究表明,细胞器的区域分布具特定的时空性,与细胞类型及发育时期密切相关。涉及细胞器分布的研究以往仅限于单个的二维图像,没体现出在三维条件下细胞器区域分布的特点。本文描述用连续切片法,显示陆地棉小孢子母细胞中质体绕核区域分布的立体结构,并探讨质体聚集并绕核区分布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9.
玻璃刀制备木材超薄切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超微结构及分析微区成分,遇到的难题是超薄切片制备。本产轩介绍了玻璃刀制备木材超薄切片技术。采用沸水软化。延长脱水时间、强化包埋剂渗透、精心修块、慎重切片等一系列措施,使用玻璃刀地切出了针、阔叶树木材的超薄切片。质量达到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30.
猪附红细胞体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显微镜观察附红细胞体在血浆中的运动,再结合血液涂片瑞氏、姬氏染色,观察附红细胞体附着在红细胞上的状态;并通过对附红细胞体的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附红细胞体超微结构的特点,为诊断附红细胞体病和对附红细胞体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