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1篇
  23篇
综合类   105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淮安市楚州区地处淮河中、下游.种植制度以稻麦两熟为主,年种植水稻面积6.67万hm2.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水稻纹枯病发生程度明显回升,每年的平均穴发病率都在50%左右.  相似文献   
72.
本研究通过测定二氧化碳对蛴螬的吸引力为地下害虫的防治提供参考。试验采用"Y"形嗅觉仪测定3种常见蛴螬对不同浓度二氧化碳的趋向行为,并以最趋二氧化碳浓度测试蛴螬在寄主存在环境下的选择行为。结果表明,蛴螬对二氧化碳有明显的趋向性,取食习性影响蛴螬对二氧化碳的趋性行为,植食性的暗黑鳃金龟幼虫对3%~15%低浓度范围的二氧化碳具有较好趋向性,同样为植食性的铜绿丽金龟幼虫也趋向浓度较低的二氧化碳,腐食性的白星花金龟幼虫不仅对70%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具有显著趋向性,而且对较低浓度的二氧化碳有趋向性。有花生根存在的背景环境下,二氧化碳的引诱力减弱,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3.
为制备高效诱捕茶树害虫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e)成虫携带茶树信息物质的诱虫色板,连续5年在浙南、浙中、苏南和皖南茶园检测了12种粘性色板对该粉虱成虫的诱效,筛选出携带茶树信息物质的最佳引诱色板,并探讨其对该虫趋色效应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黑刺粉虱成虫强烈趋向黄绿色和高亮度色板,即素馨黄、土黄、芽绿和桔黄色板,较少着落于果绿、桃红、纯白和大红板上,紫色、湖蓝、天蓝和墨绿色板上甚少。在素馨黄粘板上分别携带10种茶树信息物质引诱剂,即香叶醇、芳樟醇、反-2己烯醛、顺-3-己烯-1-醇、1-戊烯-3-醇、2-戊烯-1-醇和β-紫罗酮7种单组分制剂,反-2己烯醛和顺-3-己烯-1-醇(1∶5)二组分制剂,以及反-2己烯醛、1-戊烯-3-醇、2-戊烯-1-醇、反-2-戊烯醛、顺-3-己烯-1-醇、顺-3-己烯乙酸酯(1∶1∶1∶1∶5∶25)六组分制剂和对照正己烷,其中六组分和二组分引诱剂增效最高,对黑刺粉虱成虫的诱效显著高于其余制剂,比对照多诱捕54.7%和31.8%,除反-2-己烯醛和β-紫罗酮外的其余单组分制剂也有一定增效。表明茶树信息物质以适当比例混合后可显著强化黑刺粉虱的趋色性。  相似文献   
74.
不同放牧制度草场产流产沙过程模拟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研究不同降雨条件下不同放牧制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通过在呼伦贝尔沙质草原不同放牧制度草场进行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得到产流及产沙过程的变化特征,同时测定土壤流失的主要成分,并对产流量及产沙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休牧、轮牧、自由放牧草场的产流率随降雨历时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并最后达到稳定状态,产沙过程与产流过程相反,3种放牧草场的径流总量及产沙总量均为自由放牧草场轮牧草场休牧草场,放牧制度及雨强与产流率、产沙量间存在显著的正效应。3种放牧草场的产流量与泥沙含量间存在二项式相关。在相同降雨强度下,休牧草场对水土流失的调控能力明显优于轮牧及自由放牧草场,但随降雨强度增加,但其调控优势随降雨强度的增加在逐渐变弱。放牧制度对土壤流失的质地产生显著影响,自由放牧草场粉粒及粘粒流失严重,容易出现土壤沙化现象。  相似文献   
75.
波状坡耕地拦挡淀排技术水沙调控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北方土石山区的地形特点是土层薄、坡长坡陡、波状起伏、以坡耕地水土流失为主.该区水土流失严重,侵蚀沟道密集,对当地和下游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为解决波状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治理问题,针对波状坡耕地形态特征和水土流失特点,设计波状坡耕地拦挡淀排技术,并将其布设于野外径流小区进行观测.结果表明:1)拦挡淀排技术对波状坡耕地削流和减蚀作用均有较好的效果,2年平均的削流率和减蚀率分别为53.72%和87.21%,该技术对于各种类型的降雨均有较好的坡面削流效果,该措施的排水系统表现出可靠性和稳定性.2)通过对不同类型的降雨造成的径流量分析,拦挡淀排技术对波状坡耕地的径流调控率在降雨强度较大的情况下能发挥出较好的效果.通过趋势线分析,对照小区的产沙量与降雨量间的直线斜率大于措施小区(趋势线接近水平),说明拦挡淀排措施下不同降雨量产生的泥沙量都很小,拦挡淀排技术减沙效果显著.3)通过对次降雨资料分析表明,措施小区泥沙侵蚀量均远小于对照小区.波状坡耕地的年泥沙侵蚀量主要是由几场大暴雨引起的,拦挡淀排技术在大暴雨情况下也有显著的减蚀效果.通过添加趋势线分析发现措施小区泥沙侵蚀量与降雨量,降雨强度和I30之间均没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措施小区泥沙侵蚀量受降雨量,降雨强度和I30的共同影响.在雨季,措施小区泥沙侵蚀量受地表粗糙度的影响较大.4)从农作物产量来看,相同施肥条件下,拦挡淀排技术在干旱年比平水年份对作物增产的作用更明显.因此,拦挡淀排技术能够有效防治波状坡耕地水土流失,可作为一项新型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76.
为了改进绿僵菌防治花生田蛴螬的施菌技术和策略,研究了蛴螬对绿僵菌及花生根系的行为趋向及变化。在框盘和池内进行了施菌、种植、接虫与对照的多项组合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无绿僵菌和无寄主植物的对照土壤中,蛴螬移动缓慢,方向随机,可到达试验范围的最大距离。在施用绿僵菌的土壤中,蛴螬仍表现随机移动分散;施菌土与非施菌土两侧对比时,框盘与池内试验结果相近,蛴螬在施菌土中分布分别占53.3%和54.4%,比在对照土中略高,但无显著差异;中心施菌周围不施菌时,66.7%的蛴螬停留在中心区域,而当中心不施菌仅周围施菌时,38.3%蛴螬停留在中心区域,大部分扩散移动到周围施菌区,二者差异显著,说明对绿僵菌没有明显正或负向趋性,或仅有微弱趋向性。框盘一侧中有寄主植物时,相对于对照65.0%的蛴螬趋向植株,83.3%趋向植株加绿僵菌,显著高于无植株的一侧;当周围无寄主植物时,池中聚集的蛴螬会扩散寻找植物;周围有寄主植物时,蛴螬明显趋向寄主并停留在寄主附近,数量显著高于在植株外围,形成聚集分布;绿僵菌对蛴螬接近花生根有一定的阻止作用。  相似文献   
77.
双条杉天牛成虫对植物源引诱剂的选择性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Y"形嗅觉仪、风洞法、笼养法及触角电位反应技术测定了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bifa-ciatus Motschulsky 对植物源引诱剂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双条杉天牛雌、雄成虫对侧柏木的植物源引诱剂TC-1,TC-2 表现出较高的趋性.雌、雄成虫间及TC-1,TC-2间各项反应无显著差异,诱集的雌雄比例与自然基本吻合,为1:1.1;而对侧柏叶的研制物TC-4的选择性较低.  相似文献   
78.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黄、绿、红等10种不同颜色的粘虫板对烟粉虱成虫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在44 d内,黄板的诱集效果最好,其次为绿板和红板,其中黄板极显著高于其他9种色板的诱集量.试验还调查了烟粉虱在黄板上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单位面积上烟粉虱的诱集量呈垂直分布特点,黄板底端的诱集要极显著高于两侧、中间和上端等部位.  相似文献   
79.
纹枯病是水稻主要的病害之一,普遍存在于全国各地。水稻是潜山县主要的粮食作物,其气候和地理条件适宜纹枯病发生,随着土地流转和栽培模式的改变,单季中稻纹枯病趋重发生,严重影响了粮食安全。本文通过田间调查和走访农户,总结了纹枯病的发生特点、发生发展规律、纹枯病趋重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0.
豆大蓟马室内对不同颜色及光波的趋性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豆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是近年来严重制约海南豇豆生产的重要害虫。本文应用正八角体和正六角体装置分别研究了豆大蓟马成虫对8种颜色色卡及其虚拟波长(白polychromatic light、紫380nm、蓝440nm、浅蓝461nm、绿510nm、黄绿540nm、黄580nm、红647nm)和5种波长发光二极管(LED)(紫405nm、蓝461nm、绿519nm、黄570nm和红650nm)的趋性反应。结果表明,波长为440nm和461nm及其对应的蓝色和浅蓝色色卡对豆大蓟马成虫的吸引率显著高于其他虚拟波长对应的颜色色卡,其次是波长为540nm的黄绿色和复色光对应的白色。在光趋性试验中,波长为461nm的蓝光LED灯对豆大蓟马成虫的吸引率显著高于其他颜色波长的LED灯。综合分析不同颜色色卡和LED光波对豆大蓟马的引诱作用,两者均表明豆大蓟马对波长为440~461nm的蓝色(光)最敏感,由此可见,蓝色粘虫板或蓝光诱虫灯可作为监测和防治豆大蓟马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