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3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5篇
  27篇
综合类   166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98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21.
肖财宝  曾敬富 《农技服务》2014,31(9):128-128
<正>精养池塘养殖,生产者为追求利益最大化,普遍采取多品种、高密度、高投入的经营方式,使水体负载生产,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环境恶化,在这种不良条件下蓝藻类数量不断增加,水体颜色发生变化,严重时可在鱼池表面漂浮积聚形成一层绿色的藻席,甚至藻浆,出现蓝藻水花。时间一长藻体死亡分解,并产生一种特有的臭味,不仅影响水质及鱼类正常生长,还影响鱼产品质量,给养殖户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现根据自己的实践体会,对蓝藻水华的常见危害及防控措施作一概述,仅供  相似文献   
322.
有一部分蓝藻会对水产养殖业造成较大的危害,如红海束毛藻大量繁殖时,能形成有臭味的赤潮。由这些蓝藻死亡后分解产生的毒素能导致养殖动、植物的大量死亡,造成严重危害。淡水蓝藻大量繁殖时形成水华,不但大量消耗养殖水体中的氧气,而且释放的毒素对淡水养殖动、植物也有极大的  相似文献   
323.
微囊藻毒素及其生殖毒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农业生产中大量化肥的使用,使自然界许多水体的污染逐渐加重,出现富营养化现象,导致藻类尤其是蓝藻的过度繁殖生长,不仅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而且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以及人类健康的影响很大[1-6]。蓝藻广泛地生长在世界各地的水体中,某些种类的蓝藻  相似文献   
324.
不同镁/磷盐添加剂对蓝藻堆肥的氮素损失控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蓝藻好氧堆肥过程中较佳的氮素损失控制措施,以蓝藻为主要原料,菌渣、稻壳为调理剂,4种不同组合的镁盐和磷盐[Mg(OH)2+H3PO4(MP)、Mg(OH)2+KH2PO4(MKP)、MgSO4+H3PO4(MSP)、MgSO4+KH2PO4(MSKP)]为添加剂进行好氧堆肥试验,对不同处理下的氮素损失控制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P、MKP、MSP和MSKP处理组的NH3排放量相较于空白对照组分别降低了48.98%、45.95%、76.91%和38.65%; TN含量相较于初始值分别增加了66.31%、54.42%、30.15%和46.50%;氮素固定率分别为44.26%、41.36%、71.09%和33.54%。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证实不同处理组堆肥产品中均有鸟粪石(MgNH4PO4·6H2O)的存在。堆肥42 d后,除MSP处理组外,各组均已达到腐熟状态,且符合NY 525—2012标准。综合来看,MKP处理的氮素固定率略低于MP处理,但具有更高的微囊藻毒素降解率与总养分含量,是蓝藻堆肥工程化应用中理想的保氮方式。  相似文献   
325.
近年,由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业疾病频发,且病原种类复杂多样,对对虾养殖业造成巨大的影响,其中又以细菌病最为普遍及严重.以浙江某养殖场的6口养殖塘作为试验塘,在养殖至20 d后开始分别采用水质监测试剂盒及高通量测序等方法连续监测水质指标、水体及对虾肠道微生物群变化情况,从而了解在对虾疾病高发期水体和虾体中微生物群的动态规律.研究发现随着养殖时间延长,水体中的氨氮、硫化氢、钙离子、总氮和总磷等指标会出现显著上升.另外,养殖塘中的主要微生物群为蓝藻细菌纲和变形菌纲类细菌,且蓝藻细菌纲和γ-变形菌纲-弧菌微生物群到养殖后期数量显著上升;对虾肠道中的主要微生物群为γ-变形菌纲-弧菌,在养殖中期有明显上升.本研究首次研究了在对虾疾病高发期水体和虾体中的主要微生物群种类,为后续病害防控技术研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26.
稻田施用固氮蓝藻、有机肥、化肥的肥效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固氮蓝藻(Cyanobacteria)能将空气中的游离氮转化为氮素化合物,为作物生长提供所需氮素。为弄清固氮蓝藻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土壤和作物体中氮素含量的变化特点,进行了水稻施用固氮蓝藻、有机肥及化肥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前期,各处理土壤氮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后期,固氮蓝藻和有机肥处理含氮量则高于化肥和对照处理。因此,虽然施用固氮蓝藻的水稻前期氮素含量没有施用有机肥和化肥高,但其能使土壤、作物中保持持续稳定的含氮量,表现出较好的肥效。  相似文献   
327.
选用2种STRR引物和4种Hip引物对15个苏铁品种的25个苏铁共生蓝藻样品进行PCR指纹图谱分析,通过对这6种引物分析结果的比较,表明STRR引物68051能较好揭示苏铁共生蓝藻的DNA多态性,试验结果也表明苏铁共生蓝藻和苏铁的共生并非专一。  相似文献   
328.
为研究曝气是否会促进池塘蓝藻门微囊藻属(Microcystis)水华的发生,于夏季在温室内用玻璃缸进行了实验。实验设1个处理组和1个对照组,均不添加沉积物,各组3个重复。对照组不曝气,处理组进行水产养殖池塘中常见强度的曝气,对照组和处理组均添加2次相同的无机氮(N)、磷(P)营养盐。初始时浮游植物以绿藻为优势,随后对照组和处理组中均逐渐形成微囊藻属优势,其在实验后期成为优势最大的种类(平均湿质量浓度为36.28~75.81 mg·L-1)。对照组的溶解氧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处理组(P<0.05),叶绿素a、浮游植物总湿质量浓度、蓝藻湿质量浓度、绿藻湿质量浓度、微囊藻占藻类总湿质量的比例以及浮游动物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曝气对浮游植物由绿藻门优势向微囊藻优势的转变,即微囊藻水华的形成过程无直接影响;曝气是否存在均可以形成微囊藻优势;曝气主要改变了微囊藻在水中的分布。  相似文献   
329.
选取天津市北辰区易爆发有害蓝藻的一口养殖虾池,面积为1hm2,水深1.3m,2015年5月7日投放凡纳滨对虾苗种1.0×106尾,6月24日向养殖虾池全池泼洒小檗碱—青蒿素复合物,自5月12日起至8月17日,养殖期间平均每14d采样1次,监测养殖虾池浮游植物组成及数量和主要水化指标,以探求有效调控凡纳滨对虾养殖池中有害蓝藻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加入小檗碱—青蒿素后,显著抑制了有害蓝藻,对微囊藻和颤藻的抑杀率接近100%和71%,蓝藻的总体抑杀率达到90%。微生态制剂显著降低了水中亚硝酸盐、氨氮及化学需氧量,pH控制在9以内;促进有益绿藻数量增长35.36%。试验结果说明在应急反应时,小檗碱—青蒿素显著地抑杀池塘有害蓝藻,而微生态制剂可在杀藻后期调控水质,维持藻相平衡,控制有害蓝藻数量,防止其再次爆发。  相似文献   
330.
双壳贝类是淡水生态系统常见的滤食性动物,以浮游植物和有机物悬浮颗粒为食,其作用可能降低蓝藻浓度,从而促进沉水植物生长。通过构建4组(草+蓝藻、草+蓝藻+低生物量蚌、草+蓝藻+高生物量蚌、草)室外微型生态系统,研究了湖泊下风区常见蓝藻堆积浓度下,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的滤食作用对蓝藻水华和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蓝藻对苦草的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草藻组和草组的相对生长率分别为-7.65mg/g·d和7.19mg/g·d;(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