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3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5篇
  27篇
综合类   166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98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41.
为探究太湖北部湖区4个不同水域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食性的差异,运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太湖竺山湖、月亮湾、三国城和乌龟山水域的鲢、鳙、悬浮颗粒有机物(SPM)和水华蓝藻的δ13C和δ15N值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个湖区SPM与水华蓝藻的δ13C差值为0.1‰~1.5‰,δ15N差值为0.3‰~1.6‰,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SPM与水华蓝藻的δ13C和δ15N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SPM主要组分是水华蓝藻;水华蓝藻的δ15N值为12.8‰~15.8‰,均高于污染较小水域浮游植物的δ15N值(2‰~8‰),说明这4个水域氮源污染仍比较严重;鲢、鳙的食性在4个水域内有一定的差异,除乌龟山水域鲢、鳙营养级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他水域鲢、鳙的营养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竺山湖、月亮湾、三国城3个水域鲢、鳙在水华蓝藻爆发高峰期食物组成相似,摄食以水华蓝藻为主;月亮湾水域鲢、鳙的营养级均高于其他3个水域,可能是由于该水域的鲢、鳙在摄食蓝藻的同时,也摄食了少量的浮游动物,但对于其具体食物组成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本研究结果能帮助揭示太湖北部不同水域鲢、鳙的主要食物来源为悬浮颗粒有机物,并分析悬浮颗粒有机物的主要来源为水华蓝藻,进而能够为利用鲢、鳙控藻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2.
为探究蓝藻(Cyanobacteria)、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残体及其混合分解过程对水质的影响,在实验室进行了模拟实验,共设置B、C、D三个处理组,分别加入2 g蓝藻、2 g芦苇及蓝藻、芦苇各2 g,监测其分解过程中水体溶解氧(DO)、氧化还原电位(Eh)、总氮(TN)和总磷(TP)等理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加入草藻残体后,水体DO和Eh迅速下降。蓝藻-芦苇混合分解组一直处于厌氧状态,水体Eh值最终稳定在-150 m V左右,水体具极强还原性;同时,厌氧强还原条件又加速了草藻残体分解过程,促进了营养盐向上覆水的释放,B、C、D组TN含量分别于实验第2 d、第7 d和第2 d达到峰值,是初始值的5倍、2倍和6倍,水体无机氮以NH+4-N为主;厌氧环境下,间隙水中磷酸盐向上覆水迁移转化以及沉积物中Fe-P的还原释放,使水体TP和Fe2+浓度升高,TP平均增长速率分别为0.38、0.10、0.52 mg·L~(-1)·d~(-1),Fe2+最高浓度达到1.62 mg·L~(-1)。研究表明,蓝藻和芦苇在分解过程中会向水体中释放大量营养盐,引发"湖泛"或"黑水团"现象,加剧水体富营养化。因此,应当密切关注芦苇丛及近岸带漕沟等区域,避免引发水质快速恶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243.
244.
外源谷胱甘肽在一定程度上可消除氧对蓝藻Anabaena7120固氮活性的抑制。藻细胞在实验前24h进行暗处理,或是有光合抑制剂DNP和CCCP存在时,谷胱甘肽对受氧伤害的蓝藻固氮活性的有益作用削弱或消失。氧和氢同时加入时,谷胱甘肽对受氧钝化的蓝藻固氮活性呈现较高的益效应。在有氧的情况(空气中)下,谷胱甘肽对受氧伤害的益藻固氮活性的有益作用比在厌氧(Ar中)下的高。在含有5%CO2的大气中,或是添加  相似文献   
245.
《淡水渔业》1975,(9):13-13
黄尾密鲴常见于江河、湖泊等宽阔的水域中,喜栖息于水的中、下层,以下颌的角质边缘刮取食物。幼鱼喜栖息在沿岸地区。它的食料主要是高等植物碎屑,硅藻、丝状藻、蓝藻、绿藻等藻类次之,  相似文献   
246.
自 198 0年起 ,大连自然博物馆就注意采集、研究大连海域的各种藻类。由于资料限制 ,一些蓝藻标本没有及时研究。近年 ,作者一方面收集蓝藻研究资料 ,另一方面进一步做蓝藻标本的专题采集、研究。现发现 3种新植物 ,分别为小型伪瘤皮藻 Pseudoncobrysa minus;颗粒伪瘤皮藻 P.granulose和獐子岛眉藻 Calothrixzhangzidaoensis,本文将对它们做详细的描述。1.侧面观 ;2 .顶面观1.e latere visa;2 .e vertice visa图 1 小型伪瘤皮藻Fig.1  Pseudoncobrysa minus S.M.Zhang,sp.nov.文中所涉及的标本分别采自大连海域的小平岛、七贤岭、营城…  相似文献   
247.
<正> 1 青苔 每亩用生石灰75~100公斤清塘,可杀灭丝状绿藻。未放鱼的池塘,可按每亩用草木灰50公斤的比例把草木灰撒在丝状绿藻上,使它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已放鱼的池塘出现丝状绿藻,可全池泼洒0.7~1克/米~3硫酸铜溶液杀灭。  相似文献   
248.
新疆干旱地区陆生固氮蓝藻的种群、分布及对环境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道了在新疆干旱地区有普通念珠藻(Nostoccommune)、发状念珠藻(Nostocflagelliforme)、具鞘微鞘藻(Nicrocoleusvaginatus)、眼点伪枝藻(Scytonemaocellatum)和密味裂须藻(Schizothrixmellea)五种陆生固氮蓝藻。根据土壤类型、降雨量、气温及植被类型等划分五个陆生固氮蓝藻分布生态区。由于固氮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固氮作用,它们能有效地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化物数量,能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能促进土壤酶活性增加.能减少土壤含盐量及提高保水能力.总之陆生固氮蓝藻在生态脆弱带的能量与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49.
新疆特殊生境下微生物资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概述了新疆大型真菌、新疆豆科植物根瘤菌、新疆陆生固氮蓝藻、新疆地衣、新疆极端环境微生物等5类微生物资源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意义,同时指出了新疆微生物资源研究目前存在的两个重要盲区,即新疆非豆科植物共生固氮菌和新疆菌根真菌资源的研究,提出了这两个盲区研究的价值、意义、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250.
张喜新  郝长伟 《现代农业科技》2010,(10):269-269,273
总结了蓝藻繁殖的生态特点、暴发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步骤与方法,以为人工湖水景蓝藻的广泛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