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23篇
  免费   387篇
  国内免费   916篇
林业   399篇
农学   668篇
基础科学   155篇
  599篇
综合类   3786篇
农作物   452篇
水产渔业   358篇
畜牧兽医   2440篇
园艺   505篇
植物保护   464篇
  2024年   104篇
  2023年   357篇
  2022年   376篇
  2021年   423篇
  2020年   411篇
  2019年   531篇
  2018年   254篇
  2017年   445篇
  2016年   556篇
  2015年   473篇
  2014年   570篇
  2013年   553篇
  2012年   730篇
  2011年   684篇
  2010年   594篇
  2009年   526篇
  2008年   460篇
  2007年   401篇
  2006年   263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3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负压供水下盆栽大豆叶片的光合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一种自制装置,在负压灌溉原理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一系列供水吸力梯度,结合盆栽方式对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及荧光参数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水吸力增加,土壤重量含水量下降,大豆叶片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含量降低,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增加; 吸力处理在50~70 hPa时光合参数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气孔限制是光合速率(P n)下降的主要原因,120、140 hPa处理时非气孔限制起主要作用;随着光强(PAR)的增加,电子传递速率(ETR)增加,实际光量子产量(Yield)与光化学淬灭(qP)下降,非光化学淬灭(qN)上升,4个处理中50 hPa吸力下的大豆叶片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2.
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我们用“库伯-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通过微机定量分析我省农业机械化的地位与作用。计算结果客观地揭示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应有的地位与作用,并进一步证实了一些定性分析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3.
基于林分空间结构分析方法的土壤大孔隙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大孔隙的形成和分布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但尚未有研究者利用生态学方法研究其空间结构。以三峡库区紫色砂岩区的3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土壤大孔隙为研究对象,将图像处理技术与林分空间结构分析方法相结合,从形态学和生态学角度量化分析土壤大孔隙的空间结构。结果表明: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大孔隙形状、空间结构复杂程度高,空间分布格局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均呈聚集分布趋势,且深层土壤的大孔隙组成较表层单一,其中草地最明显,大孔隙发育程度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优先流发育程度由大到小为:草地、果园、农地,同一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孔径范围的大孔隙所形成的优先路径的连通性、导水性和发育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草地孔径范围[5.0 mm,∞)、[2.5 mm,5.0 mm)、[1.0 mm,2.5 mm)、(0,1.0 mm),农地和果园孔径范围[1.0 mm,2.5 mm)、[2.5 mm,5.0 mm)、(0,1.0 mm)、[5.0 mm,∞);将林分空间结构分析方法与土壤大孔隙位置密度分布、大孔隙变异度和复杂度指标进行对比,并与以往研究土壤大孔隙空间结构的方法进行比较,所得结果相同,证明该方法可以用于土壤大孔隙空间结构的分析和研究。林分空间结构分析方法简单易行,从生态学的角度完善了大孔隙空间结构的分析,弥补了目前基于物理化学方法在大孔隙结构理论分析的不足,进一步揭示了土壤大孔隙空间结构形成和分布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4.
为揭示罗汉果幼苗对盐胁迫的响应,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溶液胁迫处理罗汉果幼苗后其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升高,罗汉果幼苗茎叶、根系质量,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含量逐渐减小,相对电导率逐渐增加。40 mmol/L以上浓度盐胁迫下茎叶鲜质量及叶绿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升高,初始荧光(F_o)逐渐升高,最大荧光(F_m)、潜在光化学效率(F_v/F_o)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都逐渐减小,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和光化学反应猝灭系数(qP)先增加后减小,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逐渐升高,罗汉果幼苗的光化学量子产额(ΦPSⅡ)逐渐下降;尤其120 mmol/L处理的罗汉果幼苗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均变化明显。说明40 mmol/L以上浓度盐胁迫对罗汉果幼苗生长特性、植株光合作用影响较大,120 mmol/L以上浓度盐胁迫则严重抑制了罗汉果幼苗的生长、叶绿素含量及荧光特性。  相似文献   
145.
紫外辐照对钝顶螺旋藻藻蓝蛋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富营养化带来的藻类尤其是蓝藻的大量繁殖引起水质恶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如何控制藻类的大量繁殖日益受到人们关注。为此以钝顶螺旋藻为蓝藻代表,针对基于使用紫外光辐照抑制其生长的方法,对抑藻过程中藻蓝蛋白含量,纯度及结构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探讨藻蓝蛋白在紫外辐照后的生理过程。结果发现,紫外辐照后7d内,钝顶螺旋藻中藻蓝蛋白的含量增加受到了有效的抑制,纯度也有所下降,藻蓝素的结构也发生了明显改变,从而从机理上对紫外抑藻的效果作出了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146.
任小林  吕燕荣 《果树学报》2011,(6):998-1004
为研究木葡聚糖内糖基转移酶(XTH)与枣果实生长及成熟软化的关系,采用普通PCR及3’RACE扩增技术,从鲜枣品种梨枣和沾化冬枣中均克隆到XTH基因的部分序列;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2个鲜枣品种的不同生长期其采后常温贮藏过程中XTH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从梨枣和沾化冬枣中克隆的XTH基因片...  相似文献   
147.
《畜牧与兽医》2016,(10):13-21
根据Gen Bank公布的大肠杆菌O157:H7的菌体抗原基因rfb E、鞭毛抗原基因fli C、溶血素基因hly A、紧密黏附素基因eae A和志贺样毒素基因stx1和stx2的序列,同源性比较后选择保守序列分别设计6对特异性的引物及相应的Taqman探针,rfb E/eae A、Stx1/hly A、fli C/Stx2探针5'端分别标记为FAM、HEX、CY5荧光报告基团,3'端均标记为BHQ1荧光淬灭基团。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和程序,建立2个能够快速、特异性地检测大肠杆菌O157:H7及其4个主要毒力基因的三重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灵敏度高,stx1、rfb E、fli C、eae A、hly A、stx2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20、30、20、20、30和40拷贝数/μL;特异性试验证明,该菌与其他菌种无交叉反应;重复性好,变异系数均小于2%;检测过程耗时约1 h。将建立的荧光定量PCR体系应用到人工染菌模拟猪肉样品试验中,未富集或富集8 h后测得大肠杆菌O157:H7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200 cfu/m L与1 cfu/m L。以上结果表明,本试验所建立的三重荧光定量PCR方法的敏感性、重复性及特异性均较好,可作为同时快速检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及其毒力基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8.
以3种决明属植物草决明、望江南和伞房决明为试材,研究不同时刻3种植物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表明:在3种决明属植物中,草决明的Fo、Fm、Fv/Fm均最大,但ETR值最小。时刻对3种决明属植物的Fo和Fv/Fm都有极显著性差异,对ETR有显著性差异;物种对Fm和ETR有显著性差异;时刻和物种之间的交互作用对Fo、ETR有显著性差异。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3种植物表现出明显的光抑制现象,其中,伞房决明草决明望江南。  相似文献   
149.
以斑叶堇菜(Viola variegata)和大叶铁线莲(Clematis heracleiffolia)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遮荫处理对2种植物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遮荫程度的提高,斑叶堇菜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Fv/Fo、Fv′/Fm′、φPSRII、qP、ETR值均依次上升;而qN值则呈逐渐下降,体现了斑叶堇菜对弱光环境的强适应性。而大叶铁线莲的Fv/Fm、Fv/Fo、Fv′/Fm′、φPSRII、qP、ETR值则随着遮荫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qN值则呈现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表明大叶铁线莲有一定的耐荫性。  相似文献   
150.
本研究以一年生裸果木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育苗方式,设计7个不同浓度NaCl溶液(CK、0.2%、0.4%、0.6%、0.8%、1.0% 和1.2%)模拟盐分胁迫,测定分析了其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光响应曲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呈下降趋势,NaCl浓度≥0.4%时,各处理PnGsTr均显著低于CK;气孔限制值(Ls)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随盐浓度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胞间CO2浓度(Ci)呈相反趋势,NaCl浓度为0.4%时,Ls达到最大值,而Ci达到最小值,说明Pn下降以气孔限制因素为主,而当NaCl浓度≥0.6%时,以非气孔限制为主要因素。随着盐胁迫程度的增大,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暗呼吸速率(Rd)、光饱和点(LSP)、表观量子效率(AQY)逐渐降低,光补偿点(LCP)逐渐增加,表明盐分抑制了幼苗对光的吸收、利用和转换能力。叶片PSII潜在活性(Fv/F0)、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在≤0.4%NaCl处理下较CK显著增加,盐浓度≥0.8%时,NPQ显著下降。基质的NaCl浓度在0.2%和0.4%时,裸果木叶片PnFv/F0Fv/Fm下降不显著,WUE有所提高,PSII系统可以通过耗散过剩的光能保护光合机构,表现出一定的耐盐性;但盐浓度超过0.6%时,光合生态幅变窄,光合机构受到明显破坏,显著抑制了光合作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