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7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探明菲律宾蛤仔在盐度骤降条件下的生理学反应及组织结构变化。本研究以盐度35‰培育的蛤仔为对照,研究了盐度骤降至25‰和15‰条件下2、6、12、24、36、48、60 h时蛤仔血淋巴中抗氧化酶(SOD、CAT、GSH-PX)活力的变化。结果显示:在60 h内,对照组蛤仔3种抗氧化酶活力均呈现出较稳定的状态。相对来说,盐度25‰和15‰组蛤仔SOD和GSH-PX呈现出“显著升高-显著下降-逐步恢复”的趋势。其中盐度为25‰时,蛤仔SOD酶活力在48 h内持续显著升高,之后下降;盐度15‰时蛤仔在最初的12 h内SOD酶活力显著升高,之后显著下降;GSH-PX酶活力在2个低盐度组蛤仔中升高和降低持续的时间相当;2个低盐组蛤仔CAT酶活力在6 h时出现小幅升高后呈现整体下降趋势。3种抗氧化酶活力在实验结束时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说明3种抗氧化酶在盐度变化条件下会呈现规律性变化,但蛤仔适应和调整能力较强。对各盐度处理组蛤仔每天取样进行组织切片观察,仅盐度15‰组蛤仔在处理6天时出现较明显变化,体现在:鳃丝排列不规则、鳃丝间连接被破坏、鳃表面无法形成褶皱;肝胰腺细胞细胞质不饱满、腺泡腔扩大出现了部分细胞解体的现象;水管和外套膜的主要变化体现在褶皱降低或减少、上皮细胞高度降低、黏液细胞增多。该研究结果为蛤仔适应盐度骤变的生理生态学机理研究奠定了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张燕萍  朱慧芳  卢祥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880-16881
[目的]检测草履虫对农药的耐受性,为安全使用农药甲维盐、多菌灵和扑草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单一急性毒性试验,研究甲维盐、多菌灵和扑草净3种农药对草履虫的急性毒性。[结果]甲维盐的1h半致死浓度(LC50)为430.177mg/L、95%置信区间为414.789~440.723mg/L;多菌灵的1hLC50为135.391mg/L,95%置信区间为102.475~177.581mg/L;扑草净的1hLC50为117.739mg/L,95%置信区间为73.492~175.622mg/L。[结论]3种农药对草履虫毒性大小依次为扑草净〉多菌灵〉甲维盐。  相似文献   
13.
胡雨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788-15789
[目的]研究合肥地区部分湖泊中草履虫丰度与水质的关系。[方法]对4个采样点的草履虫丰度和水质综合评价指数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草履虫丰度和水质综合评价指数之间呈正相关,即草履虫丰度越小,水质越好。[结论]草履虫丰度可以反映水质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三种饵料培育珍珠马甲仔鱼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振宁 《淡水渔业》2004,34(2):45-46
利用轮虫、草履虫或蛋黄作为开口饵料 ,分别在玻璃缸培育珍珠马甲仔鱼 ,进行生长效果对比试验 ,从成活率、生长速度及个体生长差异三方面来看 ,认为用轮虫投喂效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15.
铜、锌离子对尾草履虫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志崇  刘云  孙平跃 《水产科学》2005,24(10):19-21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离子浓度增高,Cu2 、Zn2 对尾草履虫的毒性增大,且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回归分析表明,两种离子的概率单位与浓度对数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Cu2 、Zn2 的1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32 mg/L、11.48 mg/L,95%置信区间分别为0.29~0.36 mg/L,8.98~14.88 mg/L。Cu2 对尾草履虫的毒性大于Zn2 的毒性;尾草履虫对Cu2 浓度变化比Zn2 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6.
南开菊酯是一种新型农药(高效反体氯氰菊酯),具很强的化学稳定性。对草履虫的半致死浓度为5.0mg/L左右,低浓度下对种群生长具有刺激作用,大于0.2mg/L时,毒性效应随农药的增加而提高,4mg/L时开始致死。  相似文献   
17.
在25℃室内,用面汤、淘米水、鼠尾草、小麦穗、小麦秸、杨树叶、冬青叶、昆虫共计8种材料进行草履虫培育实验。结果显示,小麦穗培养液的效果最好,第8天达到虫体密度高峰(5701个/mL),为接种时的1140倍,且较高密度的持续时间长。为实验教学和科研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双小核草履虫培养技术及其作为蓝星鱼开口饵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双小核草履虫的培养技术,进行了以双小核草履虫,面包酵母,鸡蛋黄为蓝星鱼开口饵料的试验。结果:以草履虫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Pb~(2+)对草履虫的毒性作用,配制梯度浓度的Pb~(2+)溶液对25℃培养条件下的尾草履虫进行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Pb2+对草履虫2h急性毒性半致死浓度(LC50)为2.43mg·L-1,48和96h慢性毒性试验显示Pb~(2+)对草履虫种群生长率有显著的影响,浓度越大,草履虫种群增长速率越低。试验还发现,48h处理结果显示一定浓度(0.2,0.4,0.8mg·L-1)的Pb~(2+)相较于对照组能显著促进草履虫种群增长。  相似文献   
20.
5种配方对草履虫生长及种群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房英春  肖友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199-7200
[目的]筛选适宜草履虫生长及繁殖的最佳营养配方及环境条件。[方法]采用5种营养配方,即配方Ⅰ-稻草煮剂培养液、配方Ⅱ-菠菜叶+稻草煮剂培养液、配方Ⅲ-稻草煮剂+牛奶液培养液、配方Ⅳ-0.1%蜂蜜培养液和配方Ⅳ-小麦粒培养液培养草履虫,并对草履虫生长发育和种群密度及理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培养时间最短的是配方Ⅲ,仅用2d就可得体长为90~210μm,体宽为加~30脚,每毫升水样含1000~3000个草履虫,纯度也很高,能够用于纯培养,用该配方培养草履虫效果最佳。草履虫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5℃,最适繁殖温度在10~30℃。pH值在5.0~10.0的范围内,草履虫的生长状况都较好,但最适合于在中性略偏酸的环境中生长。[结论]该研究为草履虫的生产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