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2篇
林业   27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47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65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对观赏鱼养殖水族箱里出现的一种所谓白色"蛋白虫"的分类地位、繁殖方式和防治效果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白色小虫属一种水生寡毛类——红斑顠体虫(Aeolosoma hemprichii)。它可能因投喂外源生物饵料而带入的,当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时候能进行快速的横裂无性繁殖,数量较多时对养殖的观赏鱼有一定的骚扰,但对养殖鱼类并无大的危害。通过五种药物的防治试验比较,证明2~3mg/L的高锰酸钾和五水硫酸铜等对其杀灭效果较好;但通过断饵和饥饿,迫使观赏鱼捕食该虫是最科学的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野菊花药浴对新生儿毒性红斑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新生儿毒性红斑患儿120例,分别采用浓度为0.25%、0.5%、1%野菊花液药浴治疗,对比不同浓度野菊花药浴的治疗效果。结果高浓度组(1%)新生儿痊愈率显著高于中、低浓度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野菊花液药浴治疗新生儿毒性红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3.
猪“红斑病”,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的皮肤性疾病,在夏季非常多见,由免疫抑制性疾病、体外寄生虫和体表细菌的感染、过敏性皮质炎等多种病因共同作用而引起猪群的一种综合皮肤性疾病。  相似文献   
44.
利用激素免疫中和技术(HIN)调节激素分泌,从而控制动物的繁殖性能,是动物繁殖学中的一个新研究领域,对提高动物繁殖率有很重要的意义。1977年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CSIRO)的CoX等首先发现类固醇激素免疫技术可提高绵羊的双羔率,并研制成功了多胎素(Fecundin)。此后,陆续出现了用雄烯二酮、雌酮、睾酮、孕酮及雌二醇等性腺类固醇激素主动或被动  相似文献   
45.
陆桂荣 《中国家禽》2003,25(18):21-22
1 降低肉鸭体脂 遗传方面.目前在我国大型肉鸭种源上,主要有北京鸭、福建泉州的丽佳鸭、樱桃谷超级肉鸭、法国的奥白星等,北京鸭主要用于烤鸭,而用于加工盐水鸭、卤鸭、板鸭等的主要是丽佳鸭和樱桃谷鸭等肉鸭.在生产实践中,某一品种肉鸭的生长速度比另一品种快,同一品种肉鸭商品一代比商品二代生长速度快,尤其在饲养后期肉鸭体重达2.4千克以后,但皮脂率和腹脂率高.  相似文献   
46.
1猪瘟脓性结膜炎,皮肤呈点状红斑,按压不褪色,肾皮质色泽变淡,有点状出血。淋巴结外观充血肿胀,切面周边出血,呈红白相间的"大理石样"。脾脏不肿大,边缘有楔状梗死区。喉头、膀胱有小出血点。全身出血性变化,多呈小片或点状。回盲瓣、回肠、结肠形成"纽扣状肿"(慢性猪瘟)。公猪包皮积尿。  相似文献   
47.
红斑病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的皮肤性疾病,在夏季非常多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猪只体表的不同部位出现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粉红色或红紫色斑点,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死亡率较低、饲料转化率降低、皮毛粗长、体表苍白等特点,个别出现黄染、发热、便秘或腹泻等病症。病猪最后多因营养不良而衰竭死亡或继发其他疾病,如慢性副嗜血杆菌病、慢性胸膜肺炎、附红细胞体病、链球菌等。  相似文献   
48.
褐斑病 芍药褐斑病也称芍药红斑病,是芍药栽培中最常见的重要病害。由牡丹枝孢霉菌引起,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叶、病枝条以及落地的病残株上越冬。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经气流和雨水或风传播到刚萌发的新叶上。一般植株下部叶片最先感病,逐渐蔓延至整株叶片,感病叶片初期出现略圆形绿色针头状小斑点,  相似文献   
49.
猪丹毒病是由红斑丹毒丝菌(俗称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俗称打火印。主要表现急性败血症,亚急性的皮肤疹块,慢性心内膜炎和非化脓性关节炎。猪丹毒多发生于夏秋湿热季节。不同年龄、品种的猪都可感染,但以每年的3~12月龄猪最易感。1病原红斑丹毒丝菌属于丹毒丝菌属,是革兰氏阳性小杆菌,无鞭毛、无芽孢、无荚膜。死猪的心血、肝、肾、脾等病料涂片上呈单个、成双或成丛排列,在白细胞内一般成丛存在,在慢性心内膜炎赘生物和陈  相似文献   
50.
猪皮肤红斑指猪体表的不同部位出现的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粉红色或紫红色的斑点。导致猪皮肤出现红斑的原因复杂,一般认为有非传染性因素、传染性因素及寄生虫因素等。猪皮肤红斑的发病率高、病程长,但致死率较低,患猪饲料转化率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