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1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12篇
林业   19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26篇
  366篇
综合类   484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85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王维 《内陆水产》2014,(12):68-69
1、我现在最关心的是阴雨天如何能尽最大程度肥水? 阴雨天本身就缺乏藻类生长所必需的诸多条件,这一点就不用我多说了。想要尽可能肥水,就要注意以下方面:(1)首先雨天培藻由于雨水对盐度的影响会导致初生态的藻类容易死亡,所以在肥水之前一定要先尽可能地缓慢降低水体盐度。你的盐度降得越低,藻类统一培养地越好。(2)随后你必须了解你现有的藻相情况。  相似文献   
102.
肖焱波 《长江蔬菜》2014,(23):55-56
恩泰克是在含铵态氮肥料中加入硝化抑制剂的新型肥料,主要通过控制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同时提供作物铵态氮及硝态氮。具有速效加长效、改善根际环境、减少硝态氮淋失、提高氮肥利用率、均衡提供氮营养等优势,在农作物上施用后,作物生长健壮、结果多、果实大小均匀、提早成熟,商品性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103.
试验旨在筛选适合于猪场沼液处理的好氧反硝化菌。从活性污泥中分离获得 16 株好氧反硝化菌,其中菌株 ZH-14 的总氮(TN)和硝酸盐氮的去除效果最好,分别达到 50.73%和 99.99%。该菌株经过平板形态观察、功能基因和 16S rDNA 基因分析,鉴定为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结果表明:菌株 ZH-14 在硝酸钾为唯一氮源培养基中生长时,48 h 后硝酸盐氮与 TN 的降解率分别为 100%和41.76%;以亚硝酸钠为唯一氮源培养时,亚硝酸盐氮降解率为 99.24%;以氨氮为唯一氮源培养时,氨氮的降解率达 94.1%;使用菌株 ZH-14 处理畜禽沼液,当其接种终浓度为 107 CFU/mL 时,经过 48 h 处理,氨氮、硝酸盐氮和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分别为 54.4%、97.7%和 77.9%。综上表明,菌株 ZH-14 具有较强的反硝化和处理猪场沼液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应用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04.
草坪土壤的N2O产生途径及其对施氮肥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龙  王跃羲  刘英  王晓红  谭冬梅 《园艺学报》2016,(10):1971-1979
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和硝化细菌反硝化作用是土壤中产生N2O的主要途径.以常用的冷季型草坪草早熟禾为对象,采用气体抑制剂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草坪土壤N2O排放及其产生途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草坪土壤的N2O日排放量为7.2 ~ 8.2 g· m-2.d-1,年施氮量10 g.m-2未改变草坪土壤N2O排放强度,年施氮量25、35 g·m-2处理则分别比对照增加1.52倍和1.88倍,但二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对照草坪土壤N2O产生途径主要以异养硝化作用为主,其贡献率达65.7%,反硝化作用贡献率为34%,自养硝化硝化细菌反硝化过程几乎不发生.年施氮量25 g.m-2时,N2O排放以硝化细菌反硝化、异养硝化和反硝化途径为主,贡献率分别为35%、35%和29%.年施氮量35 g.m2时,N2O排放来自于4个途径,其中反硝化途径占41%,自养硝化途径贡献率增加至20%.  相似文献   
105.
氮肥增效剂的作用与应用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1 什么是氮肥增效剂 氮肥对农业生产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但普通氮肥也有两个不可忽视的弱点,一是肥效过猛,持续期短,因此施肥必须少量多次;二是损失严重,利用率低,普通氮肥的利用率一般只有30%~40%左右。为了克服氮肥的上述缺点,多年来国内外专家一直在研究氮肥增效技术,许多发达国家已在普遍使用氮肥增效剂,深州市恒达化工有限公司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最近生产出两种新型氮肥增效剂投放市场,从而使这项技术在我国推广已成为可能。 顾名思义,氮肥增效剂就是可以增加氮肥肥效的肥料添加剂,当以适当比例将其加入氮肥中施用时,它可以有效地减缓氮肥的分解与转化,减少各  相似文献   
106.
污泥生物硝化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直接以氨为电子供体的反硝化反应中的厌氧氨氧化菌混合培养物的最初来源作了跟踪研究,发现好氧和厌氧活性污泥中都存在硝化细菌,都有可能成为氨氧化活性以及后来出现的厌氧氨氧化活性最初来源,作为接种,好氧污泥优于厌氧污泥,氨氧化反应符合Haldane基质抑制动力学模型,氨态氮浓度对氨氧化速率有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7.
氮肥的大量施用虽然极大地推动了粮食的增产,但也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氮素在农田土壤中的转化规律长期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本文介绍了农田土壤中除有机质以外的多种可以为反硝化提供电子的土壤矿物,如亚铁[Fe(Ⅱ)]和亚锰[Mn(Ⅱ)]的反硝化过程研究进展,探讨了可能影响土壤矿物驱动反硝化反应规律的因素。通过梳理发现,传统研究主要是在纯相条件下对Fe(Ⅱ)和Mn(Ⅱ)驱动反硝化过程进行研究。近年来愈来愈多的证据表明,在农田土壤这种复杂的介质中,Fe(Ⅱ)和Mn(Ⅱ)也可以为反硝化提供电子。然而,土壤矿物驱动的反硝化在农田土壤反硝化过程中的作用存在不确定性,其内在机理以及对农田土壤氮循环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指出土壤矿物驱动的反硝化在农田土壤中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以及该过程与有机质驱动的异养反硝化的相互关系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8.
草鱼不同混养模式下围隔底泥反硝化、硝化和氨化速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乙炔抑制法测定了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不同混养模式围隔底泥的硝化、反硝化和氨化速率,以探究草鱼不同混养模式对池塘底泥-水界面N元素动态变化的影响,并为草鱼养殖模式的优化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混养组合分别为一元组(草鱼)、二元组(草鱼+鲢、草鱼+凡纳滨对虾)、三元组(草鱼+鲢+凡纳滨对虾,设2种放养比例).结果显示:1)草鱼不同混养模式中底泥的反硝化速率范围为0~734.15 μmol/(m2·d),硝化速范围为0~1 209.20 mmol/(m2·d),化速率范围为0~41.25 mmol/(m2·d).2)草鱼不同混养模式底泥的反硝化速率较高,与很多河口和湖泊数值接近;在养殖中期,底泥的硝化速率很小甚至检测不到;底泥的氨化速率呈逐月递增趋势,以三元混养组最高.3)混养组中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放养密度越大,草鱼的放养密度越小,反硝化作用出现得越早,但反硝化速率很难保持开始的水平;反之,反硝化作用出现得较晚,并会随着养殖周期的推移迅速升高;放养种类越单一,底泥的硝化速率越低,且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放养密度越高,硝化速率越高.从养殖模式优化的角度来看,草鱼三元混养组要优于单养和二元混养组,但三元混养组中两种放养密度各有优劣,有待进一步优化以确定最佳放养比例.  相似文献   
109.
本研究由浅海网箱区富营养沉积物经多步富集和筛选获得高效复合生态净化菌群,对浅海养殖区的有机物、氨氮和亚硝酸氮有明显去除效果.研究了不同条件对复合菌液去除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氮和有机物能力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净化条件.结果表明,复合菌添加量、葡萄糖添加量,处理时间、温度、pH和盐度对复合菌的去除效果均有影响,实验条件确定为复合菌的添加量为3%、处理时间为4 d、温度为30±2 ℃、pH值为8.1±0.2、葡萄糖添加量为2 g/L和盐度为(30±10) g/L 时,去除效果达到最佳,此时氨氮、亚硝酸氮和溶解有机物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79.1%、85.2%和88.7%.  相似文献   
110.
南京郊区番茄地中氮肥的气态氮损失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番茄地施用化学氮肥后的氨挥发、反硝化损失和N2O排放及其影响因素。氨挥发采用通气密闭室法测定,反硝化损失(N2+N2O)采用乙炔抑制-土柱培养法测定,不加乙炔测定N2O排放。结果表明,番茄生长期间全部处理均未检测到氨挥发,其原因是土表氨分压低于检测灵敏度,较低的氨分压是由于表层土壤的铵态氮浓度和pH都不高所致。在番茄生长期间,对照区即来自有机肥和土壤本身的反硝化损失和N2O℃排放量相当高,反硝化损失总量高达N29.6kghm^-2,N2O排放量为N7.76kghm^-2。施用化学氮肥显著增加了反硝化损失和N2O排放,3个施用化学氮肥处理的反硝化损失变化在N40.8~46.1kghm^-2之间,占施入化肥氮量的5.50%~6.01%;N2O排放量为N13.6~17.6kghm^-2,占施入化肥氮量的2.62%~4.92%;与尿素相比,包衣尿素未能显著减低反硝化损失和N2O排放。施用尿素的处理在每次追肥后,耕层土壤均会出现NO3^--N高峰,继之的反硝化和N2O排放高峰。反硝化速率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总的看来,番茄生长期间没有氨挥发,而硝化硝化是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