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59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5篇
  15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25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使云南古茶树种质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本研究以分布在澜沧江流域部分茶区(保山市,德宏州和临沧市)的49份古茶树新梢为研究材料,利用常规方法和HPLC方法测定供试样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的基础上,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供试茶样的主要生化成分含量进行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变异系数(c.v.)和多样性指数(H’)可知49份古茶树新梢内含成分变异程度大且多样性丰富。聚类分析表明,供试的49份古茶树资源可聚类为A、B两大类群,两大类群的咖啡碱和酯型儿茶素(EGCG)的含量基本一致,其余生化成分含量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采自保山市的供试样具有高氨基酸含量的特性,德宏州供试样有高咖啡碱含量的特性,大部分供试样的茶多酚含量均达到了高茶多酚含量水平,含量均>30%。本研究对构建云南古茶树资源生化成分数据库,开展茶树良种改良和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为古茶树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与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2.
景洪城城郊:包括澜沧江大堤(新大桥东,3公里)、猴山、流沙河两岸、机场老路两侧农田、嘎洒镇周围村寨、农田。生境:农田、村寨、江边。市内:热作所、民族风情园、曼听公园等。生境:公园、城市。原始森林公园:距离市中心向北7公里。植被:竹林、少量沟谷热带雨林。生境:森林、小溪。  相似文献   
103.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喻为"中华水塔"、"三江源",三条江河每年向中下游供水600多亿立方米,哺育中国一半的人口,支撑江河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4.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长江和澜沧江源区水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而浮游植物是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为了解长江和澜沧江源区浮游植物资源现状,本研究对比了2012 ~ 2016年长江和澜沧江源区干支流浮游植物特征,并采用冗余分析(RDA)揭示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9种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源区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44种(属),其中蓝藻门5种(属),绿藻门9种(属),硅藻门29种(属),隐藻门1种(属),当曲和直门达2014年的浮游植物种类数最多,为18种,五道梁2012年种类数最少,为6种。长江源区浮游植物密度变化范围为2.53×104 ~ 94.00×104 ind/L,最小值出现在2015年的当曲样点,最大值为2016年的唐古拉山样点。长江源区Shannon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86 ~ 3.34、0.34 ~ 0.96、0.33 ~ 0.83,最小值为2012年的五道梁样点。澜沧江源区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32种(属),其中蓝藻门5种(属),绿藻门6种(属),硅藻门20种(属),隐藻门1种(属),扎曲2014年鉴定出种类数最多,为14种。澜沧江源区浮游植物密度变化范围为2.23×104 ~ 38.64×104 ind/L,最小值为扎那曲(2015年),最大值为囊谦(2012年)。澜沧江源区Shannon、Margalef、Pielou三种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86 ~ 3.21、0.36 ~ 0.78、0.25 ~ 0.91。长江和澜沧江源区总体上浮游植物密度较低,水体处于贫营养状态,浮游植物均匀度指数较高,种类分布较为均匀,群落结构较稳定。温度、浊度、流速和含沙量是影响长江和澜沧江源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05.
指出了澜沧江干热河谷受地理位置及其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该地区土壤相对贫瘠,植物生长环境相对较差,河谷植被遭到破坏后,由于气候等因素影响使得植被很难被恢复。从澜沧江干热河谷的地理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入手,探讨了植被恢复存在的困难,并提出了植被恢复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6.
不同退耕还林模式的土壤抗冲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耕地为对照,对澜沧江流域山地6种退耕还林模式的土壤抗冲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便为该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树种选择与搭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退耕还林显著提高了土壤抗冲性,且土壤抗冲性随退耕还林年限增加而增强,退耕还林5 a不同退耕还林模式的土壤抗冲性强弱总体表现为思茅松+西南桦>思茅松>西南桦>核桃>桉树>茶树,退耕还林9 a表现为思茅松+西南桦>西南桦>思茅松>核桃>桉树>茶树.退耕还林显著增加了林分凋落物现储量和根量,退耕还林5 a林分凋落物现储量表现为思茅松+西南桦>西南桦>思茅松>核桃>桉树>茶树,退耕还林9 a表现为思茅松+西南桦>西南桦>核桃>思茅松>桉树>茶树;根量总体上表现为思茅松+西南桦>西南桦>思茅松>核桃>桉树>茶树.退耕还林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不同模式土壤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细菌>真菌>放线菌,细菌、放线菌和总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思茅松+西南桦>西南桦>思茅松>核桃>桉树>茶树,真菌数量表现为思茅松>思茅松+西南桦>西南桦>核桃>桉树>茶树.退耕还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效果显著,土壤有机质含量表现为思茅松+西南桦>西南桦>思茅松>核桃>桉树>茶树;土壤CEC总体表现为思茅松+西南桦>思茅松>西南桦>核桃>茶树>桉树;土壤团聚体含量表现为思茅松+西南桦>西南桦>思茅松>核桃>茶树>桉树;土壤总孔隙度表现为思茅松+西南桦>思茅松>西南桦>核桃>茶树>桉树;土壤容重表现为思茅松+西南桦<西南桦<思茅松<核桃<茶树<桉树.综上,思茅松+西南桦、西南桦和思茅松3种乔灌草模式改良土壤效果好,土壤抗冲性能强.  相似文献   
107.
2004年5月24日至27日,这四天的时间,对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六库镇小沙坝村委会的村民来说,无疑是可以载入历史大事记的日子。在这四天中,村委会所属的小沙坝、新村和蚂蟥箐的4女10男一共14位村民在绿色流域的协助下访问了澜沧江的漫湾和小湾。这些村民有近半数的人是第一次走出大峡谷,第一次去亲眼目睹外部的世界。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61岁,最小  相似文献   
108.
109.
龙竹是竹类植物中秆型高大的竹种之一,秆丛生,高20~30m,径粗20~30cm。滇南至滇西南一带广为分布,除小片天然林外,大部分为人工栽培。在滇西、滇西北的怒江、澜沧江及滇中以北的金沙江河谷均有栽培。我国台湾省及东南亚国家也有栽培。  相似文献   
110.
澜沧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唐古拉山,下游经思茅港流入西双版纳勐腊县出境后称为“湄公河”,贯穿老、缅、泰、柬、越五国后注入太平洋,是我国通往东南亚的一条水上国际大通道。位于澜沧江下游的思茅地区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接壤,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