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1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23篇
  4篇
综合类   233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665篇
畜牧兽医   69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6篇
  197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竺济法 《农业考古》2006,(5):112-112
日本是中国茶文化通过“海上茶路”东传的最早国家,宁波则是这条“海上茶路”的主要窗口,唐、宋时代很多日本高僧、遣唐使都是从明州(宁波)进出中国的。今年4月24日,30多位专家、学者汇聚第三届宁波国际茶文化节,专题研讨宁波“海上茶路”。由宁波茶文化促进会主编的“宁波‘海  相似文献   
102.
4主要鲜活淡水水产品的暂养 4.1暂养条件 4.1.1暂养器具 玻璃水族箱、小型水泥池、帆布篓、大脚盆、筛盆、网袋等.  相似文献   
103.
三、排盐解毒招绝“胎生”繁殖方式奇天还没有亮,从窗外传来的风浪声已经使人无法入睡,天一亮我们就走上海堤。风大海沸,大面积的红树林被海水严严实实地淹没在水下。没有红树林的阻挡,浪花汹涌、奔腾呼啸。在海堤上巡察的群众告诉我,今天是天文大潮,是潮水的高位,虽然水下的红树林已经把海浪阻拦削弱了声势,但是潮满风大,扑过来的海水碰到海堤时,还是激起一团团雪白的浪花,冲上海堤。今天红树林在海上浸渍的时间会延长。附近一个盐场的职工告诉我,这里的海水盐度都在30‰左右,红树林土壤的盐度是8‰~25‰,红树林在如此高盐度的海水中生存…  相似文献   
104.
毛蚶半人工采苗及筏式笼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蚶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且适应能力强,适温范围广,水温在18~25℃时生长最快,适盐范围20.1~29,在高盐度的外海区亦能生活,是一种较理想的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105.
《水产养殖》2005,26(6):44-45
提起闽东,人们就会想到美味可口的大黄鱼。自从上世纪90年代初.人工养殖大黄鱼成功后,它就成了闽东人民致富的希望。如今,经过多年的耕海牧渔。宁德市大黄鱼人工养殖已发展到了26万箱。成为全国最大的大黄鱼繁育和网箱养殖基地,产值达20多亿元。带动了饲料加工、交通、运输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帮助30多万沿海农民实现了小康梦。从“资源衰竭”到“生财之道”,大黄鱼寄托了闽东沿海人对未来的许多梦想。  相似文献   
106.
107.
108.
109.
110.
鲍俗称鲍鱼,福建称牛眉、耳明、七穿仔,肉味鲜美,是名贵的海产品,自古以来就被列为八珍之首。鲍的贝壳称“石决明”,是名贵的中药材。过去,只是靠天然采捕,没有从事养殖。随着水产新品种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鲍鱼现已成为水产养殖者主要的养殖对象之一,而且取得了一定的养殖经验。现以福建省连江县养殖鲍鱼的经验为例将海上筏式养鲍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