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29篇
水产渔业   183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为研究鄱阳湖水道屏峰水域洄游鱼类群落结构,于2012年3月~2013年2月利用定置网对该水域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鄱阳湖水道至少有43种鱼类,隶属于4目8科,鲤形目最多,为30种,占调查鱼类的69.77%;鱼类生态类型以定居性种类为主;洄游鱼类有9种,群落优势种为鲢、草鱼和鳊;洄游鱼类物种数量下降,当龄幼鱼数量占绝对优势,渔业资源小型化趋势显著;在不同水位时期中,洄游鱼类组成差异较大,渔获鱼类在丰水期最多;从重量和数量相对丰度来看,其变化趋势较为一致,洄游鱼类入湖的高峰期为7月中旬至8月下旬。  相似文献   
212.
松江鲈鱼繁殖习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松江鲈鱼繁殖洄游、产卵场作了报道,对松江鲈鱼的胚胎发育和幼鱼形态作了描述和研究。松江鲈鱼是一种降海产卵鱼类,在淡水中长成的亲鱼于每年十一月开始向河口洄游,进入浅海产卵。产卵盛期在二月下旬至三月上旬;黄海南部潮间带的蛎牙礁是松江鲈鱼的一个产卵场;卵产于牡蛎壳堆的洞穴顶部。雌鱼产卵后即离开洞穴移向沿岸近处开始索饵;雄鱼留在洞中有护卵的习性,护卵结束后亦离开产卵场开始索饵。雌鱼的怀卵量是5100-12800粒。产出的卵具很强的粘性,结成团块,呈桔红、桔黄色或淡黄色,卵径为1.48—1.58毫米。受精卵在4—14℃水温条件下,约经26天孵化。在胚胎发育中见不到鳔的原基。刚孵化的仔鱼全长5.3—6.3毫米,偶可作垂直运动,但更多时间静卧水底。每年的4—6月,幼鱼溯河进入淡水成长。为保护松江鲈鱼资源,应充分注意到它过河口繁殖的习性,应适时开放通海河道的水闸,以利于亲鱼降海产卵和幼鱼溯河进入淡水育肥。  相似文献   
213.
为研究盐度对大麻哈鱼幼鱼非特异性免疫酶、消化酶活力及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盐度组(0‰、8‰、16‰、24‰),周期42天,取肝脏和消化道分别测定非特异性免疫酶和消化酶活力,并观察肝脏组织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大麻哈鱼幼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变化趋势一致,随着盐度升高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其活力峰值不同;碱性磷酸酶活力随盐度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而盐度对各组之间酸性磷酸酶活力无显著影响(P>0.05);盐度对消化道各种消化酶活力影响复杂且各种消化酶之间并未表现出整体效应;组织切片显示盐度0‰、8‰、16‰组肝脏结构正常,而盐度24‰组则呈现一定程度病变。推测体重1 g左右的大麻哈鱼降海洄游时比较适宜的盐度范围介于8‰~16‰之间。  相似文献   
214.
采用活体解剖和生化分析方法,首先比较了长江野生中华绒螯蟹(简称河蟹)降海洄游过程中,在淡水区域与长江口低盐度海水中的肝胰腺指数(hepatosomatic index,HSI)和性腺指数(gonadosomatic index, GSI)的变化,进一步比较了两种群河蟹肝胰腺和肌肉中总脂含量及脂肪酸含量差异。结果表明:(1)淡水组雄蟹的HSI和雌蟹的GSI均显著高于对应的半咸水组(P0.05);无论雌性个体还是雄性个体,淡水组肝胰腺中的总脂含量均显著高于半咸水组(P0.05),淡水组和半咸水组肌肉中的总脂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2)就肝胰腺中的脂肪酸组成而言,淡水组雄蟹和雌蟹肝胰腺中的C20:1n9、C18:2n6和C18:3n3显著高于半咸水组,而前者的C18:1n7、C20:5n3和C22:5n3均低于半咸水组,因此淡水组肝胰腺中总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以及∑n-3 PUFA/总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的值显著低于半咸水组,而∑n-6PUFA含量较高(P0.05);(3)就雄体肌肉的脂肪酸组成而言,淡水组雄蟹肌肉中的C17:0、C18:0、C20:1n9、C18:2n6、C18:3n3和C20:2n6百分含量显著高于半咸水组,而半咸水组的C16:1n7、C20:5n3和C22:5n3含量显著高于淡水组,故其∑n-3 PUFA和∑n-3 PUFA/∑n-6 PUFA的值较高(P0.05);淡水组雌蟹肌肉中除C17:1n7和C20:4n6显著高于半咸水组(P0.05)外,两组雌体其余脂肪酸变化规律基本与雄体类似。综上,长江中野生河蟹成体由淡水区洄游至咸水区时,肝胰腺指数及其总脂含量均显著降低,咸水区野生亲本已经完成交配和产卵,其肝胰腺和肌肉中的总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n-3-LC-PUFA,≥C20:2n)百分含量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215.
高度洄游金枪鱼类资源与渔业现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陈雪忠  陈思行 《海洋渔业》1998,20(3):136-140
<正> 高度洄游鱼类是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为《公约》)第64条所指的鱼类,但《公约》没有对高度洄游鱼类下定义,一般认为,高度洄游鱼类泛指个体大、游速较快、在大洋中作长距离洄游的鱼类。《公约》附录一明确列出高度洄游鱼类有各种金枪鱼、鲔、舵鲣、鲣、枪鱼、箭鱼、旗鱼、竹刀鱼科、鲯鳅、乌鲂科、大洋性鲨鱼,甚至鲸类。与跨界鱼类资源一样,由于目前公海渔业生产中有关资源搜集困难,因此在高度洄游鱼类渔业产量统计中,只能将非公海区的产量统计也包括在其中。1970年高度洄游鱼类的渔获量为170万t,1994年约450万t,约占世界海洋捕捞总量的5%。本文仅介绍高度洄游鱼类中金枪鱼及其近缘种的资源、渔业、种群状况和管理等。  相似文献   
216.
鱼道是帮助洄游鱼类跨越河道内物理障碍的主要过鱼设施之一。针对鱼道结构优化试验耗时长、成本高的问题。该研究在物理试验基础上建立模拟鱼类运动的数值模型,基于竖缝式鱼道内齐口裂腹鱼的行为数据,结合机器学习和欧拉-拉格朗日智能体方法(Eulerian-Lagrangian-agent method,ELAM)建立了鱼类洄游路线预测模型。首先,将齐口裂腹鱼的游泳行为数据划分为3个数据集(顺流而下、侧向运动和逆流而上);然后,根据不同机器学习算法(XGBoost、K-近邻、梯度提升决策树、随机森林)分别构建游泳行为分类模型和游泳速度回归模型,并通过试验结果对比,筛选出最优模型;最后,结合ELAM的框架,构建鱼类洄游数学模型,模拟了齐口裂腹鱼在3种体型的竖缝式鱼道中的洄游路线。结果表明:基于随机森林建立的游泳行为分类模型和游泳速度回归模型预测效果最佳,游泳行为分类精度为0.804,召回率为0.794,F1得分为0.798,3个数据集的游泳速度回归的R2均大于0.75。研究所建立的鱼类洄游数学模型能够较好的预测齐口裂腹鱼的洄游路线,可为相关鱼类保护措施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17.
从连续到偶发:中华鲟在葛洲坝下发生小规模自然繁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典型的溯河洄游产卵鱼类。历史上,中华鲟在长江上游及金沙江下游产卵,由于葛洲坝修建阻隔了其洄游通道,1981年以后在葛洲坝下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产卵场,1982―2013年,每年均有自然繁殖发生。由于其栖息生境退化,每年洄游进入长江的中华鲟繁殖亲本逐年减少,2013―2015年连续3年在已知葛洲坝下中华鲟产卵场未监测到中华鲟自然繁殖活动。2016年11―12月的野外监测发现,中华鲟在宜昌葛洲坝下已知产卵场发生了自然繁殖。其中底层网具采集到中华鲟鱼卵(卵膜)67粒、仔鱼22尾;解剖食卵鱼发现,10尾食卵鱼类共摄食中华鲟卵454粒;水下视频观测到5处中华鲟卵黏附底质位点。根据采集到的鱼卵发育期及采集位点推算,产卵时间为2016年11月24日凌晨,产卵场位于葛洲坝大江电厂以下约300 m的江段内,产卵日水温为19.7℃,流量为6610 m3/s,水位为39.7 m。  相似文献   
218.
219.
《渔业现代化》2009,(4):73-74
为使因污染而消失的鲑鱼群重回泰晤士河,英国每年都花巨资投放大量鱼苗。但鲑鱼并未重现泰晤士河,而法国塞纳河却出现很多洄游的鲑鱼。1976年以来,英国已经为恢复泰晤士河中的鲑鱼群花费了600万英镑。到1993年时,每年都有超过300条鲑鱼洄游至泰晤士河。但之后,鲑鱼群再次消失。英国政府平均每年放养2万条鲑鱼鱼苗,但仍不能保证鲑鱼群从海洋洄游至泰晤士河。今年,英国环境署仅在取样中发现2条鲑鱼。这反映出泰晤士河的污染问题不容乐观。英国环境署鲑鱼恢复项目专家指出:  相似文献   
220.
感潮河口鱼道运行水头变化频繁,直接影响洄游鱼类的适应性及过鱼效果,其水力特性往往有别于常水头运行的常规内河鱼道。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建立大比尺物理模型,重点探究了鱼道形态、长度、级差、流速流态之间的水力特性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