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29篇
水产渔业   183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长蛸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蛸(Octopus variabilis Sasaki),隶属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八腕目,蛸科(Octopodidae),俗称章鱼.主要营底栖生活在海底爬行,也能凭借漏斗喷水的反作用短暂游行于底层海水中.有短距离的生殖和越冬洄游习性,以龙虾、虾蛄、蟹类、贝类和底栖鱼类为食.  相似文献   
132.
鱼肉香肠是在鱼肉或鱼糜中加入肉末,以调味品、香辛料调味,并加入其它的辅助材料后擂溃(或斩拌),然后充填于肠衣中加热制成的产品,其中鱼肉用量占成品重量的50%以上。鲐鱼,是大西洋暖水中上层集群的洄游性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各海域,是东海、黄海主要经济鱼类之一。鲐鱼营养丰富,含有较高的蛋白质、脂肪及Ca、P、Fe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素,  相似文献   
133.
由于塔里木河流域的水质不断受到污染、鱼类生态遭到破坏,研究开发塔里木河流域土著鱼类迫在眉睫。2005年9月至2007年5月,先后数次对塔里木河流域优势土著鱼类———叶尔羌高原鳅的生活习性、周期洄游习性、生长繁殖习性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详细的观察研究,并随机取168尾,解剖其肠道,观察内容物。其结果显示:塔里木河流域优势土著鱼类———叶尔羌高原鳅具有底栖生活、周期性洄游、择地产卵繁殖、摄食凶猛等生物学特点,是以动物蛋白质为主的偏肉杂食性鱼类。  相似文献   
134.
鱼类行为学一般从鱼类的定向、信号系统、各种器官的结构和功能、高级神经作用以及复杂的行动方式等物种的特性出发,研究各种鱼类的适应性、鱼类及其特性间的生态关系以及鱼类行为各种适应性的机制.鱼类行为学不仅要研究个体鱼的行为,还要研究鱼群的行为.本文从鱼类的嗅觉、味觉、趋光性、趋音性、趋电性和洄游的行为等方面较为详细的阐述关于鱼类行为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135.
大麻哈鱼的生活习性非常有趣,正如黑龙江渔民所说:“海里生,江里死”。大麻哈鱼是一种海河洄游性鱼类,它栖息于北太平洋肥育、生长。当它达到性成熟时,为了繁殖后代,一定要历尽千辛万苦,进入江河,上溯到产卵场生殖。  相似文献   
136.
绥芬河驼背大麻哈鱼移殖放流及回归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次报道驼背大麻哈鱼人工放流及其回归效果。根据驼背大麻哈鱼具回归母河川的生物学特异性,在注入日本海的绥芬河水系进行移植放流试验。1988年4月放流稚鱼72万尾,1989年6~8月放流群体回归母河川,在我国境内河区重捕回归成鱼 647尾,比该水系自然群体猛增约30倍,回归率为0.087%,标志回归率为0.023%。该项放流试验效果显著,为绥芬河水系驼背大麻哈鱼资源增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7.
浙江近海曼氏无针乌贼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曼氏无针乌贼(以下简称乌贼)是我国浅海洄游性头足类,广泛分布于福建,浙江沿海,年产量很高,是我国著名的海洋四大渔业产品之一。但近年来,乌贼产量下降幅度较大,为配合乌贼资源增殖的研究,搞清其食性问题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8.
关于对虾类繁殖生态学研究,早在1863年Miueller曾研究过对虾类的生活史。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对虾类胚胎发育已有许多报道;五十年代以后,国外着重研究对虾类繁殖生态机制、洄游、生长规律以及环境因子等,从而加速了对虾类人工繁殖的进展。本文拟从繁殖生态学观点出发,对对虾类繁殖生态学研究的动向作一初步概述。  相似文献   
139.
本文对鸭绿江细鳞鱼的形态特征、生殖与洄游和食性进行了论述,并讨论了细鳞鱼引种保护和驯养增殖问题。  相似文献   
140.
中华倒刺鲃的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生物学特性 1.生活习性 中华倒刺鲃不耐低氧,喜欢水质清新的水域,白天常成群栖息于二底为乱石的流水中,早晚及夜间则到有水草的浅水处摄食。杂食性,以高等水生植物、藻类、水生昆虫、软体动物等为食。适应温度为0~36℃,最适生长水温22~28℃。冬季中华倒剌鱼巴在干流和支流的深坑岩穴中越冬,春季水位上涨后则到支流中繁殖、生长,形成干支流间的短距离洄游。渔民就常利用中华倒刺啬巴的这种洄游习性进行捕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