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17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281篇
林业   101篇
农学   137篇
基础科学   308篇
  153篇
综合类   1833篇
农作物   78篇
水产渔业   212篇
畜牧兽医   4114篇
园艺   129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366篇
  2013年   318篇
  2012年   477篇
  2011年   466篇
  2010年   407篇
  2009年   506篇
  2008年   567篇
  2007年   454篇
  2006年   368篇
  2005年   363篇
  2004年   266篇
  2003年   217篇
  2002年   229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 毫秒
8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法氏囊炎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特征是鸡法氏囊损伤、腹泻、寒战,身体极度虚弱。它主要危害3~7周龄的小鸡,发病率100%。该病具有来势猛、难治愈的特点。并在一个鸡场会多次复发,病鸡即使康复,也会降低免疫力,容易感染其它疾病,给养鸡专业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现奖几种防治法氏囊病的有效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2.
预防动物传染病,要用疫苗对动物进行免疫接种,在疫苗抗原的作用下,刺激机体的免疫器官,使其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反应,并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保护机体在受到相应病原体的侵袭时不被感染或感染后不引起发病,达到预防疫病的发生和保护动物的作用。动物在注射疫苗后,产生抗体水平的高低和抗体维持时间长短,标志着动物机体抵抗力的高低。实践证明,动物体接受免疫的次数愈来愈多,  相似文献   
83.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鸡法氏囊炎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鸡病。该病毒对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侵害严重,使病鸡法氏囊的淋巴细胞生成受到抑制,不能产生免疫球蛋白,导致免疫机能障碍。因而使鸡群对疫苗接种后抗体反应性降低,并对多种其他疾病易感性增高,出现免疫抑制现象,是目前危害养鸡业的一种重要疫病。  相似文献   
8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鸡传染性法氏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疾病.该病发病突然(潜伏期2~3d)、病程短(7~8d)、呈双尖峰死亡曲线.此病对养鸡业危害巨大,该病毒诱发免疫抑制,使鸡体对多种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容易引起并发或继发其他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85.
将SPF雏鸡分别在攻毒后1,3,5,7,9,12,15,20,25日龄时,翅下静脉采血,用经典白细胞计数法,在显微镜下计数。取骨髓、胸腺、脾脏、法氏囊做常规病理切片,观察病变。试验结果为:SPF雏鸡群攻毒后,在攻毒的各日龄鸡血液中白细胞数显著或不显著低于对照组。骨髓中各类造血细胞减少,脂肪组织大量出现。胸腺髓质出血水肿,皮质部淋巴细胞缺失。法氏囊淋巴滤泡间质水肿,滤泡内淋巴细胞大量流失。脾脏动脉周围淋巴细胞缺失。试验结果表明:在感染鸡包涵体肝炎后,不同日龄鸡的血液中白细胞在该病的免疫过程中,起重要的免疫作用,并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86.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快速检测与分型技术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根据已发表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核苷酸序列 ,在病毒结构蛋白 VP2编码基因的高变区两端外侧的保守序列内设计合成了 2条寡核苷酸引物 ,对各种不同致病性的 12株参考毒株进行了 RT- PCR检测。结果 :12个参考毒株均能扩增出约 6 79bp的目的片段 ,而对照的 5种鸡源性病原体 NDV、IBV、CAIV、E.coli、PM均未扩增到相应片段 ;对疑似 IBD的 34份临床病料进行检测 ,并同时在其扩增的片段内设计另 1对引物进行 Nested- PCR检测 ,结果基础 RT- PCR检测到 11份阳性 ,Nested- PCR检测到 2 3份阳性 ,后者的检出率大大提高。结果表明 ,建立的 RT- PCR诊断技术具有特异、快捷、敏感的特点。取限制性内切酶 Sac 和 Ssp 以及设计的 2条 vv IBDV(超强毒株 )特异性引物 ,分别应用 v VP2片段 PCR扩增产物的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型特异性引物的 PCR扩增 2种方法 ,对 7个 IBDV分离参考毒株和 2 4个临床样品进行致病性分型。结果 ,确定 2 1株属于 c IBDV(经典毒株 ) ,8株属于 vv IBDV,2株未能确定 ;2种分型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 ,均可用于 IBDV的快速分型 ,型特异性引物的 PCR扩增方法更为简便和快捷  相似文献   
87.
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只发生于2周至开产前的小鸡,3-7周龄为发病高峰期。实际生产中,商品肉鸡的饲养场在14日龄进行首次免疫,二免在28日龄,即可达到预防该病的目的。但今年在新疆北疆地区的部分商品肉鸡不同程度的发生了该病,发病的时间提前至14-16日龄,对各商品肉鸡场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相似文献   
8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危害我国养禽业最严重的禽病之一,该病不仅引起患病鸡只死亡率增加,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还损伤鸡免疫器官法氏囊,导致机体免疫抑制,带来更大的间接经济损失。在对该病的疫苗免疫预防方面,国产的低毒力A80株活疫苗与中等毒力B87株活疫苗都  相似文献   
89.
侣彦红 《中国家禽》2004,26(17):15-15,17
近几年来,许多IBD患病鸡群的发病特点与传统的报道有所差异,这集中表现在发病时间、症状和病理变化等方面,现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90.
我国于1979年首次在广州发生,之后全省市均有发生,阳性感染率很高,达50%~70%以上,但死亡率不大,病的发展趋于平稳状态。但是,从1992—1996年之间.我国很多省市,许多鸡场都先后爆发了典型传染性法氏囊炎,造成巨大的损失。2000~2003年传染性法氏囊炎的发病率也比较高.但这几年传染性法氏囊炎的发病在临床上很少出现典型病例,主要表现亚临床症状。且发病的日龄、季节、发病的品种均和以前发病有较大的区别。(见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