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30篇
农学   35篇
基础科学   4篇
  10篇
综合类   174篇
农作物   34篇
水产渔业   61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107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71.
山东半岛南部产卵场鳀鱼幼体日龄组成与生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日轮分析 ,研究了 2 0 0 1年 6月山东半岛南部水域 (35 °0 0′N、12 1°0 0′E附近 )鱼 (En graulisjaponicus)幼体的日生长和日轮组成。鱼幼体的日轮数 (I)和体长的关系式为 :SL =3 4 5 +0 32I。鱼幼体体长的日生长率为 0 32mm/d。山东半岛南部水域 2 0 0 1年 6月份的鱼幼体主要由 4日龄 (孵化后的天数 )和 15~ 18日龄的幼体组成。体长日生长率相对小于产卵场在浙江和福建沿海 ,4月份分布于东海台湾海峡北部和台湾东北部黑潮流域的鱼幼体。  相似文献   
472.
黄海鳀鱼的卵巢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组织切片方法和常规目测法对黄海鯷鱼的卵巢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描述了卵巢各发育期的特征,对不同发育期卵巢内卵母细胞的发育时相组成、卵径分布、卵巢两叶及其前、中、后部发育的差异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鯷鱼卵母细胞发育不同步;Ⅱ期卵巢由1~3时相卵母细胞组成,2时相卵母细胞在数量上占优势(66.39/6);Ⅲ、Ⅳ和Ⅵ期卵巢均由1~4时相卵母细胞组成,其主要区别在于4时相卵母细胞所占比例不同,其中Ⅳ期卵巢中最高(34.8%),Ⅲ期次之(28.69/6),Ⅵ期最低(17.8%);Ⅴ期卵巢由1~5时相卵母细胞组成,已发育成熟的5时相细胞所占比例最高(29.8%);卵巢由Ⅲ期到Ⅴ期的发育过程中,主要是3、4时相卵母细胞向4、5时相的发育,1、2时相细胞所占比例基本不变。卵母细胞的粒径分布呈明显的峰、谷特征,这与以前对该问题的“浅锯齿状分布”认知有明显不同;Ⅲ和Ⅵ期卵巢内的卵径(长径)呈单峰分布,优势粒径组均为0.5~0.6mm;Ⅳ和Ⅴ期卵巢呈双峰分布,优势粒径组分别为0.2~0.3mm、0.7~0.8mm和0.5~0.6mm、1.1~1.2mm;V期卵巢两个优势卵母细胞群在粒径分布上彼此分离,粒径较大的群内均为水合卵母细胞,呈现出明显的分批产卵特征。鯷鱼卵巢左叶大、右叶小,右/左重量比值为0.71,95%置信区间为(0.67,0.75);卵巢叶间和叶内部位间卵母细胞的发育状态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73.
以六棱型大麦品种驻大麦4号和二棱型大麦品种驻大麦5号为材料,设置4个氮肥水平,测定不同氮肥水平下大麦的灌浆速率和子粒蛋白质含量,分析子粒灌浆速率与粒重、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灌浆高峰前,不施氮和施氮75kg/hm~2处理的灌浆速率高于施氮125、225kg/hm~2处理;灌浆高峰后,灌浆速率随着施氮量的提高而升高。在同一氮肥水平下,花后35d驻大麦5号灌浆速率高于驻大麦4号。驻大麦4号的灌浆速率与千粒重在花后7、14、21d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在花后35d则呈显著负相关;驻大麦5号的灌浆速率与千粒重相关性不显著。两种棱型大麦品种在花后21d前的灌浆速率与子粒蛋白质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均与子粒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74.
八棱海棠自然实生后代人工种群表型性状的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表型性状在八棱海棠种子实生后代中的分离变异特征,探索种质早期预选择的时期和方法,以人工定植的200株八棱海棠自然实生植株群体为材料,调查不同样本植株的19个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和相关性分析表明,八棱海棠自然实生后代各表型性状均分离明显,果实性状的分离最大,其次为枝条性状,花性状分离最小。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表型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枝、叶、果实各表型性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其中果实纵径、横径、果重间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0、0.945和0.965,树高、干径与其他表型性状间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475.
鲁宁琳 《落叶果树》2009,41(6):46-46
春播及需要催芽的种子必须经历一个后熟的过程,才能正常发育。实生砧木种类不同,种子后熟所需低温时间也不同。有关资料显示,山定子一般需要30~50天的低温时间,烟台沙果需70天左右,八棱海棠40~60天。根据种子这一特性,砧木种子播种前常常要进行层积冬藏,以满足其对低温的要求。  相似文献   
476.
以八棱海棠和M9T337砧木为试验材料,通过测量其根和茎的导管直径和导管密度,计算其根和茎的比导水率和脆弱性指数,比较2种砧木水力学特征的差别。结果表明,八棱海棠的导管直径和比导水率大于M9T337砧木,具有更强的导水能力。M9T337砧木的导管密度大于八棱海棠,抗栓塞能力显著高于八棱海棠。因此,2种砧木乔化或矮化机制受其水分输导能力的影响,M9T337砧木的水分输导能力低可能是其实现矮化效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77.
陇青1号是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与啤酒原料研究所选育出的优质、高产、抗倒伏、适合机械化收获的粮草双高型二棱青稞新品种。陇青1号不仅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病抗倒伏强、食用品质优,而且适宜机械化收获,是一个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粮草兼用型青稞新品种。  相似文献   
478.
对12年生八棱海棠实生树的表型性状、童期、病毒携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①干周、百叶重、干性、抗病性等性状变异系数均在25%以上,为中度变异状态;单果重、树势和果实多少等性状变异系数均在40%以上,为变异显著状态,各性状均存在普遍多样性。②历年实生树及同批种子砧木果园,童期至少5 a。③携带苹果花叶病毒病和锈果病毒病率分别为17%、12.5%,产地采种母树病毒病感染接近饱和。综上所述,八棱海棠种子已不再适合作为苹果育苗的乔化砧木。  相似文献   
479.
以4年生枳壳砧晚棱脐橙树为试验材料,采用简易塑料大棚设施栽培模式,研究了设施条件下树冠内环境因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简易塑料大棚树冠内温湿度与外界大气环境温湿度密切相关(相关系数R2分别为0.7359和0.7489),大棚内平均温度提高约1.6℃,湿度略有下降。对白天和夜晚设施内外温度差的分析表明,白天设施内平均增温4.8℃,晚上则恰好相反,内外温差为-1.2℃;设施内白天升温和夜间"逆温"现象并存,且不受天气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0.
为解决目前鳀(Engraulis japonicus)限额捕捞与分类统计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YOLOv5的识别算法。该方法将SENet注意力机制引入到YOLOv5主干网络结构中,通过融合捕捞作业不同时期的目标信息并降低复杂背景的干扰,以提高模型检测精度和实时检测效率。采用实际拍摄的鳀作业视频,将视频转化为图片格式实现前期标注和处理,对获得的5 550幅图像按照8∶1∶1划分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设置对照实验,将YOLOv5主干网络替换为MobileNetV2,并引进SENet注意力机制,分别通过4种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识别算法获得平均精度均值(mAP)为99.4%、精度为98.9%、召回率为99.1%,相比原模型分别提高了2.5%、3.7%和2.9%。研究结果可以为鳀围网作业的目标识别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也为渔获作业统计提供了一种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