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63篇
  免费   924篇
  国内免费   1881篇
林业   466篇
农学   1508篇
基础科学   569篇
  4158篇
综合类   8922篇
农作物   1324篇
水产渔业   738篇
畜牧兽医   1994篇
园艺   663篇
植物保护   426篇
  2024年   215篇
  2023年   727篇
  2022年   887篇
  2021年   842篇
  2020年   828篇
  2019年   825篇
  2018年   541篇
  2017年   808篇
  2016年   919篇
  2015年   823篇
  2014年   963篇
  2013年   990篇
  2012年   1202篇
  2011年   1175篇
  2010年   1145篇
  2009年   1038篇
  2008年   970篇
  2007年   878篇
  2006年   706篇
  2005年   610篇
  2004年   437篇
  2003年   405篇
  2002年   311篇
  2001年   311篇
  2000年   285篇
  1999年   205篇
  1998年   198篇
  1997年   167篇
  1996年   184篇
  1995年   213篇
  1994年   171篇
  1993年   138篇
  1992年   143篇
  1991年   160篇
  1990年   129篇
  1989年   120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7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5篇
  1953年   2篇
  194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汉江水源区生态沟渠对径流氮、磷的生态拦截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汉江水源区生态沟渠对径流氮、磷的生态拦截效应,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控制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方法]设置生态沟渠在不同时间对不同断面水体进行监测。[结果]同段沟渠内,侧面外来水对沟渠径流氮浓度变化影响比磷浓度变化明显;径流TN,NO3-N浓度在上游、中游和下游断面变异系数分别达到19.81%~31.88%,9.57%~16.73%和32.14%~42.81%;NH+4-N和TP在4个断面变异系数在33.33%~88.46%范围内变化;生态沟渠断面之间,水草拦截净化沟渠段氮、磷含量降低幅度在9.52%~31.11%。[结论]沟渠生态拦截对径流氮素净化效果较明显,同时适当布局拦沙工程可以削减磷素流失。  相似文献   
962.
在土壤厌氧条件下发生的生物反硝化作用是影响作物对土壤氮素利用率和影响环境质量的重要氮素转化过程.本研究从土壤中分离到在好氧条件下也能进行反硝化的3株细菌.其中1株为严格好氧的异养菌,编号为AD26.另外2株为兼性菌,分别为AD7和AD60.根据其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在好氧培养的液体培养基中AD26和AD7在24h内能通过反硝化作用使硝态氮表观损失率分别达到21%和18%.而在好氧的土壤培养中,二个菌株在3 d内能使土壤中硝态氮表观损失率达到56%,同时少有反硝化中间产物的积累.因此,在农业生产中不应忽视在好氧条件下的生物反硝化作用.  相似文献   
963.
试验布置在典型的黄土高原的沟壑区,长武试验示范区,在长期的小麦连作的基础上,通过单施氮肥以及氮肥与其它肥料的配合使用,研究不同施肥对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长期施肥对土壤铵氮和氨基糖氮影响较小,而对土壤氨基酸态氮和酸解和未知态氮影响较大,特别是化学氮肥和有机肥的配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64.
水氮配合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6,他引:30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水氮配合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严重地影响了氮肥的作用,只有在水分配合条件下,氮肥的作用才得到了充分发挥。水分和氮素配合不仅有利于提高产量,也有利于提高冬小麦的品质。冬小麦水氮高效的关键期和敏感期在拔节期,这个时期施氮可以增加子粒中游离氨基酸及蛋白质含量,提高其质量。  相似文献   
965.
苏州地区水体氮污染状况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告了地处太湖流域中心地带的苏州地区水体氮污染研究结果。对苏州吴县境内主要河流、湖泊和农村浅层地下水氮污染现状进行了评估。根据不同水体 ,不同形态无机氮的浓度及PO3-4 的浓度 ,对河水 ,湖水和井水中氮的来源进行了初步讨论 ,比较了河湖水体氮污染的季节性变化 ,提出了减缓这一地区水体氮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966.
为了评价土壤供氮能力,除了广泛应用化学浸取法外,也在探索和使用物理化学方法。近几十年来,在古典的电渗析基础上发展起的电超滤法(Electro-ultrafiltration),即EUF法,是其中之受人注目者。用EUF析滤土壤氮素作为供氮指标,已有不少报道,但结果不一,解释各异。  相似文献   
967.
通过小麦/蚕豆间作盆栽试验,研究比较了单作和间作条件下不同氮、钾营养水平对小麦氮、钾养分吸收和小麦白粉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蚕豆间作提高小麦子粒产量74.7%~133.9%,低氮条件下,间作提高小麦氮吸收量14.7%~169%;在高氮条件下,间作提高氮吸收量的优势降低;间作提高小麦钾吸收量32%~69%,增施钾肥提高小麦钾吸收量25.5%~57.3%。小麦间作蚕豆能明显减轻小麦白粉病的发生,间作平均防效达42.1%~83.1%;小麦白粉病的发生与小麦茎叶的氮吸收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23*~0.702*.*。  相似文献   
968.
子午岭林区植被类型对土壤氮素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子午岭次生林区主要植被类型为对象,研究了植被类型对土壤全氮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长期草地(白羊草地和茭蒿草地)、灌木林和乔木林地表层土壤(0—5cm)的全氮含量为坡耕地表层土壤全氮含量的1.4~2.5倍。长期草地和乔木林地表层土壤(0—5cm)全氮的含量相近,高于灌木林地及恢复草地表层土壤的全氮含量。在林草植被下,表层土壤的全氮含量明显高于下层土壤的含量,土壤剖面中全氮的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表现为下降趋势。与坡耕地相比,草、灌木和乔木可以分别提高0—15cm,0—25cm和0—50cm土层中土壤全氮的含量,表明了植被类型对土壤全氮效应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说明,在黄土丘陵区,坡地退耕还林,恢复植被,可以有效地驱动上层土壤氮素含量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969.
纳米材料ZrO2粉在土壤全氮测定中的催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江  周俊  李燕 《土壤》1998,30(5):272-273
以纳米材料ZrO2粉为催化剂代替开氏法测全氮中的K2SO4,CuSO4,Se混合催化剂,消煮测定后发现,其催化效果明显,所测全氮数据均高于由混合催化剂消煮后的测定值,且平行测定数据稳定,重现性好,同时也发现,以纳米材料为催化剂,可缩短消煮时间,省时省电。  相似文献   
970.
不同水氮管理对苋菜和菠菜的产量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水氮管理对苋菜和菠菜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水分处理条件下,不同的土壤供氮水平对苋菜和菠菜的产量均无显著差异,而各水分处理间也无显著差异,但水分利用效率却以W1处理(农民习惯灌水方式)为最低;苋菜和菠菜中硝酸盐含量主要受土壤的供氮量的影响,其次是土壤含水量,因此,降低土壤供氮量的同时适当降低土壤含水量,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蔬菜品质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