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44篇
  免费   684篇
  国内免费   970篇
林业   556篇
农学   1050篇
基础科学   163篇
  1498篇
综合类   6415篇
农作物   809篇
水产渔业   653篇
畜牧兽医   3862篇
园艺   848篇
植物保护   344篇
  2024年   256篇
  2023年   977篇
  2022年   864篇
  2021年   901篇
  2020年   711篇
  2019年   925篇
  2018年   436篇
  2017年   701篇
  2016年   756篇
  2015年   646篇
  2014年   718篇
  2013年   758篇
  2012年   967篇
  2011年   905篇
  2010年   863篇
  2009年   822篇
  2008年   791篇
  2007年   566篇
  2006年   408篇
  2005年   396篇
  2004年   280篇
  2003年   301篇
  2002年   217篇
  2001年   216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荔枝采后果皮变色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采后处理的荔枝在贮藏过程中果皮的渗透率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果皮细胞膜渗透率大于30%时。荔枝果皮就发生大面积褐变;果皮细胞膜渗透率的变化是荔枝采后果皮变色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高低并不是荔枝果皮颜色变化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62.
实验性脾虚证大白鼠酶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45只大白鼠随机分成3组,即实验组、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15只。以利血平致大白鼠脾虚证模型,分阶段捕杀动物,取肝脏、胃、十二指肠,用酶组织化学方法测定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实验组、治疗组、正常对照组各酶活性均发生了变化,在第7天、第14天时组内各酶存在着动态学上的变化。治疗组各酶活性接近正常对照组,说明四君子汤具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3.
银杏幼苗叶片转化酶活性及其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冬梅  罗丽华 《经济林研究》2004,22(4):10-11,18
采用波钦诺克XH法研究了田间和室内栽培的银杏幼苗叶片转化酶的活性及其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银杏幼苗叶片转化酶在pH值5.0、温度55℃时活性最强;该酶的米氏常数为3.7×10-2mol·L-1;室内盆栽的银杏幼苗叶片转化酶的活性显著高于田间栽培的同龄银杏幼苗叶片转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64.
玉米花粉黄酮类物质对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比色法和化学发光法研究了玉米黄酮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玉米花粉黄酮类物质浓度在0.005mg/mL开始对OH·-自由基有清除作用,并随浓度的增加而加强,浓度从0.001mg/mL起,对O·2自由基有清除作用,其作用也随浓度增加而加强.研究表明,玉米花粉黄酮类物质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65.
王新望  王惠萍 《作物学报》1995,21(2):215-222
对不同熟性棉花品种功能叶几种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水平(以丙二醛含量表示)的研究结果表明,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在吐絮前呈波动上升,吐絮盛期争剧下降;丙二醛(MDA)含量吐絮前缓慢上升,吐絮后明显增加;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结铃以前随叶片发育而上升,结铃后急剧下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始终呈上升趋势。进一步对POD同工酶进行电泳发现,其酶谱构成随生育进程而变化,早熟品种在开花期酶带条数最多  相似文献   
66.
 以7年生甜樱桃‘红灯’和‘早红宝石’为试材, 研究了酚类物质含量及相关酶活性在自然休眠期间的动态变化, 探讨了温度对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甜樱桃芽酚类物质在自然休眠期间持续缓慢增加, 随休眠的结束, 含量急剧下降, 不同品种之间有差异, 自然休眠结束后总酚含量降至最低。花芽中的酚类物质含量略高于叶芽, 多酚氧化酶( PPO) 、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 活性差别不大; 不同需冷量的品种之间差异明显。芽中PAL活性与总酚含量的变化趋势呈正相关。而PPO活性在自然休眠期间逐渐升高。低温(5℃) 促进酚类物质的积累, 中期使其提前达到高峰并进入下降阶段, 后期加速其降低;高温(20℃) 效果相反, 变温(5℃/20℃) 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67.
土壤管理方式对李园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果树生产发展很快,但长期以来果品总产量的增长是靠栽培面积的扩大而实现的,品质差、单产低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这与我国果树立地条件差,果园有机肥肥源缺乏,忽视土壤管理密切相关。在全球“绿色浪潮”的冲击下,要求果园土壤必须是有机质含量高、有机养分充足、水肥适宜、生物活性强的高肥力优质土壤。国内外对林地土壤微生物、土壤酶的研究比较深入,  相似文献   
68.
高能日粮条件下半胱胺对大鼠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在正常日粮中添加高油脂来制备高能日粮,探讨高能日粮条件下,添加0、15、30、60mg/kg半胱胺(CS)对大鼠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15、30mg/kg半胱胺均能显著提高大鼠抗氧化能力(P<0.05),30mg/kg半胱胺能使大鼠抗氧化能力恢复到接近正常日粮组水平,60mg/kg半胱胺对大鼠抗氧化能力的恢复无显著影响(P>0.05)。半胱胺添加的最适剂量为30mg/kg。  相似文献   
69.
半胱胺的生物学作用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半胱胺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耗竭生长抑素,影响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抗氧化和氧化作用,提高免疫功能。本文综述了半胱胺的生物学功能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0.
金色补血草花色素抗氧化活性及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色补血草(Limonium aureum)别名:黄花矾松、金匙叶草,属蓝雪科(Plumbagin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甘肃、青海、内蒙古等省.其全草可入药,性平、味甘,具有补血、活血、止血及抗癌等功效.金色补血草地上部分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高北美圣草素、柚皮素、北美圣草素、杨梅树皮素-3-O-β-D-葡萄糖甙、杨梅树皮素-3-O-β-D-半乳糖甙.笔者对甘肃民勤金色补血草花色素成分进行初步分析,其含有酚类和黄酮类物质,并对金色补血草花色素抗氧化活性及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拓宽金色补血草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