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0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70篇
林业   30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70篇
  13篇
综合类   287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423篇
畜牧兽医   47篇
园艺   52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针对目前梨树超密栽培模式,以难以成花的新梨7号为试验品种,研究了不同时期改变当年生枝角度和扭枝对枝条长度、侧芽数量和形成花芽数量的影响。试验证明:开张枝条角度时间在5月中旬,开张角度为90°~120°时,抑制枝条生长和促进侧芽成花效果最好,枝条平均长度为62cm,平均形成侧芽量为16.9个,平均花芽量(包括顶芽)为5.3个,是对照的6.6倍。扭枝处理对枝条生长和成花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2.
《江西农业学报》2022,(6):132-134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垂直板电泳技术和特异性染色方法,对池蝶蚌和三角帆蚌两个种群的4个年龄段和4种组织(外套膜、闭壳肌、肝脏和鳃)中的两种同工酶(EST、MDH)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贝类的同工酶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且三角帆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池蝶蚌种群丰富。  相似文献   
43.
三角帆蚌养殖水体微生物群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7月12日至2003年6月9日,测定了绍兴县灵芝镇的三角帆蚌养殖池水细菌、放线菌、霉菌和酵母菌的活菌数,并同步进行各采样点的水质监测,监测内容包括:温度、BOD、COD和pH等因子。结果发现:在养蚌水体中,细菌最多,放线菌最少,细菌分布均匀,霉菌、酵母菌和放线菌分布不均匀;温度、BOD和养蚌水体细菌的生长有相关性,COD和水体细菌的生长没有相关性;而养蚌水体细菌能影响河蚌肠道的菌群组成,养蚌水体好氧菌总数增加,河蚌肠道好氧菌总数增加,厌氧菌和双歧杆菌则减少。  相似文献   
44.
《科学养鱼》2004,(3):71-71
传统的养蚌,有用畜禽粪便肥水的做法,虽然肥水较快,但有其致命的弱点,一是未经发酵的畜禽粪便直接进入水体中,发酵时消耗大量的水中溶氧,易造成水体溶氧不足,恶化水体环境;二是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或寄生虫卵,易诱发蚌病,一般认为蚌瘟病开始多是由于水质恶化引起的,自然发酵并不能彻底消除有害细菌;三是畜禽粪便含氮量高,含磷不足,对藻类的培养没有选择性,通常易生长大量的蓝藻、大型绿藻等,被蚌摄食后不易消化,甚至会出现消化不良、阻塞肠道的情况。养蚌水体一般易缺磷,特别是施入溶解性差的过磷酸钙,被利用的磷素更少,这就是为…  相似文献   
45.
向阳水库1984年度开展“鱼、禽、草、蚌”综合养殖试验,成鱼亩产超双百斤,比往年增加10余倍。本文介绍该试验的生产流程与技术路线,提出了“以养鱼为中心,牧草为基础和纽带,禽畜为物质能量的转换工具,河蚌育珠为增殖手段”的综合增产养殖措施,证明了水库渔业的巨大潜力,也展示了发展“草基生态渔业”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46.
2001年我们进行了鱼蚌混养试验,通过在蚌塘中合理搭配一些吃食性鱼类,采用鱼蚌共生,有效地利用了水体空间,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一、基本情况1.养殖池塘的选择鱼蚌混养池面积25亩,呈南北向、长方形结构,平均水深1.85米,排灌自由,由水泵提水,源头水质良好,无污染。2.清塘消毒鱼、蚌放养前一周,选择晴天,每亩用生石灰50千克,进行干池清塘消毒。鱼种、虾种放养前都要进行严格的消毒,网具和各种工具都要专塘使用,对草食场也要定期用漂白粉进行消毒。3.插片河蚌的挂养2001年2月份…  相似文献   
47.
背角无齿蚌人工繁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地食用蚌有背角无齿蚌与圆背角无齿蚌两种。两者相比背角无齿蚌内脏团肥大,可食部约占体重的25~33%,因而成为主要食用蚌。以其肉为原料加工而成的营养丰害、味美可口的菜肴在一些地方享有盛誉。但时至今日,人们食用的背角无齿蚌仍依赖于野生资源。随着河蚌食用价值的提高,捕捞强度日益加大,加之水环境恶化,资源再生力下降,长此以往,河蚌将会和其它名特水产品一样枯竭。为了保护食用蚌资源,打下增养殖的基础,我们开展了背角无齿蚌的人工繁殖技术探索。首批繁殖获得养成幼蚌40万只,有关介绍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48.
老塘用三角帆蚌育珠,蚌病猖獗,病死蚌有的高达90%左右,且优质珠极少。这成了多年来严重困扰育珠户的老大难问题。然而,武进县洛阳镇的“培育珍珠状元”费国平,经过26年艰苦探索,终于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新方法。 1990年,费国平见本镇陆家头鱼池用三角蚌育珠屡接屡死,便与该池原承包人联合承包,采用他的全新工艺,老塘育珠出现奇  相似文献   
49.
三角帆蚌人工繁育工艺的改良及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传统的蚌苗繁育工艺进行改良,采用室内水泥池微流水进行三角帆蚌人工育苗,以15cm左右的黄颡鱼作为宿主鱼,做好各个阶段的消毒环节。结果表明,室内水泥池微流水三角帆蚌人工育苗,小蚌出苗率高,每个小池(1.5m2)可培育稚蚌密度为3.5~4.0万个/m2,高产者可达4.0~5.0万个/m2;生长快,稚蚌培育1个月平均壳长可达1.2cm以上;规格大小均匀,贝壳颜色清爽,体质健壮,质量好。  相似文献   
50.
<正>随着垦区农机现代化的迅猛发展,各种大型收获机也相继步入稻田,由于驾驶员经验不足,致使收获机得不到应有的经济效益发挥,给机车本身和种植户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本人根据自己工作经验和看法同大家一起学习探讨一下806使用的一些问题,共同为农机事业更好的服务。一、新机的验收(包括大修后)1.新车从工厂提出以后,首先行走部分各紧固位置,传动机构要精细检查,钢板螺栓情况,行走皮带张紧度是否标准,皮带盘是否牢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