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7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22篇
  25篇
综合类   93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36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下辽河平原潮棕壤稻田的无机态氮淋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陶土渗滤管法.研究了不同施氮和渗漏条件下潮棕壤稻田的氮淋溶损失。结果表明:稻季各次施用氮肥后,60cm和90cm深处渗漏液中NH4^+-N含量都小于2mg/L。并且各施氮肥处理和对照间差别不显著;但硝酸盐淋溶比较显著,多集中在3~15mg/L之间。硝酸盐淋溶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90cm深度渗漏液中这一趋势更为明显。水分渗漏状况影响硝酸盐在不同土层深度的累积:渗水越快。硝酸盐淋溶深度越大。渗水较快或者施氮量高时,硝酸盐的淋溶浓度高于国际饮用水卫生标准10mg/L。施用基肥后灌水.NH4^+ -N、NO3^- -N立即出现高峰.而施用分蘖肥和穗肥后,高峰出现在施肥后10d或更久;另处基肥时期淋溶氮的浓度也比较高。  相似文献   
22.
在淡水资源不足情况下,研究利用高矿化水灌溉的可能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试验在水稻返青期和分蘖期采用人工盐渍化田间小区技术,观察了利用咸水灌溉对水稻生育和产量的影响。五种不同盐分浓度处理的相对产量分别为92.5%、86.3%、77.7%、67.6%和47.9%。试验表明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其抗盐力不同;咸水延续时间的长短对水稻危害程度不同;盐害是灌溉水含盐和田格水盐分浓度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根据试验和生产调查,提出灌溉水质评价指标,这在滨海地区回归水利用和引潮灌溉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3.
黄骅市具有丰富的浅层苦咸水资源,不仅能栽培出鸡腿菇,而且只要技术得当,还能栽培出品质优良的鸡腿菇.利用盐碱地苦咸水栽培出的鸡腿菇品质更好,味道更美,外形更美观.  相似文献   
24.
潮棕壤不同利用方式有机碳剖面分布及碳储量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对潮棕壤水稻田、玉米地、撂荒地和人工林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经过14年后在0~150 cm土体10个土层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剖面分布、C/N及有机碳储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产生明显的剖面分布差异。林地各土层有机碳含量较其它几种利用方式高,表明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碳产生较大影响;土壤有机碳与全氮极显著相关,但自然生态系统中碳与氮的相关性略高于农田生态系统(林地R 2=0.990,撂荒地R 2=0.990,稻田R 2=0.976,玉米地R 2=0.980,P < 0.001,n =30);剖面中C/N随深度而下降,林地C/N较高,稻田C/N较低,玉米地与撂荒地相应土层中C/N相近;在100 cm深度内,林地土壤分别比稻田、玉米地、撂荒地每年多截获4.25、2.87和 4.48 t·ha-1有机碳,年增幅分别为6.15%、3.26%和 5.09%;林地有机碳储量显著高于稻田、玉米地和撂荒地(P值分别达到0.001、0.008和0.008),其它3种利用方式间差异不显著。据此认为林地在增加碳储量及改善环境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25.
利用培养及微区试验研究P肥施用潮褐土后的动态转化及其影响因素表明,施肥初期土壤中除难溶性Ca10-P外,各无机P组分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随着时间的延续各组分间的相互转化呈一定规律。种植作物直接影响P肥动态转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26.
潮土和潮褐土中重金属形态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刘霞  刘树庆  唐兆宏 《土壤学报》2003,40(4):581-587
采用大田取样 ,运用连续提取方法 ,研究了河北平原潮土、潮褐土两种土壤中Cd、Pb的化学形态特征与四种土壤酶 (脲酶、H2 O2 酶、转化酶、碱性磷酸酶 )活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大田两种土壤中交换态Cd、Pb对脲酶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因此 ,在石灰性土壤中 ,把交换态Cd、Pb和脲酶活性共同作为评价土壤Cd、Pb污染程度的主要生化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7.
以香菇子实体为研究材料,比较不同潮次、部位、成熟度的香菇子实体多糖得率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第1潮香菇多糖得率最低,其与第2、3潮香菇之间差异显著(P0.05),且相关系数较低,分别为0.177 7、0.075 9,而第2潮与第3潮香菇多糖得率差异不显著,相关系数为0.775 0;不同部位(菌柄和菌盖)香菇多糖得率差异不显著,且它们的多糖得率相关系数高达0.986 6,表明菌柄和菌盖多糖得率之间相关性明显;不同成熟度香菇多糖得率差异不显著,且不同成熟度的香菇多糖得率之间的相关系数都较高,分别为0.926 9、0.974 3和0.963 9,即香菇子实体在不同生长时期多糖含量差异不大,香菇多糖的积累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考虑生产成本,最好采收第2潮成熟期香菇作为多糖类产品的生产原料。  相似文献   
28.
针对书虱防治上的难点,利用DDVP与AlP动态潮解法可以较为彻底地杀虫,实现安全储粮。  相似文献   
29.
菇棚处理以往所用菇棚,大多为单坡斜面式简易大棚,或半地下简易棚,低温季节难以利用日光增温,故使得栽培生产进入11月份以后,棚温随气温下降,最低棚温达8℃时,不再出菇,只有等到翌年3月份气温再度回升后,才能重新出菇,这样势必延长了出菇期。将菇棚改建为仿冬暖式或日光增温(冬暖式)式后,可充分利用12月中旬至2月下旬两个多月的低温时间进行出菇,延长了出菇时间。  相似文献   
30.
《水产科学》2007,26(4):248-248
大连科洋水产有限公司根据普兰店海域岸线实际,进行杂色蛤由滩涂潮间带养殖移至潮下带2~3m深水域养殖试验,经几年研究获得成功,并积累了实践经验。从2005年开始,多家企业推广了养殖模式,扩大养殖规模,总开发面积约150hm^2,投苗量2000余吨。2006年养成收获,采捕杂色蛤1.2×10^4t,最高产量达30t/hm^2,总产值达7000余万元,纯效益达到4000余万元。目前,这一养殖模式已在当地全面推广,养殖规模会进一步扩大,将有助渔民大幅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