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8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42篇
林业   343篇
农学   81篇
基础科学   19篇
  48篇
综合类   849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69篇
畜牧兽医   212篇
园艺   64篇
植物保护   27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刘刚 《北京农业》2008,(11):42-42
在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公布的首批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名单中,紫茎泽兰位居榜首。近日,在荷兰出版的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生物能学》上的一篇论文让深受紫茎泽兰之害的人们看到了希望。这篇论文就是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关于杀草毒素AAC—Toxin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2.
《林业工作参考》2007,(2):29-30
《引进陆生野生动物外来物种种类及数量审批管理办法》已经2005年9月12日国家林、业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11月1目起施行。  相似文献   
83.
一、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是指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从其原生地,经自然或人为的途径,传播到另一个环境定居、繁殖和扩散,最终明显影响改变迁居地的生态环境.目前,由于国际间的经贸交流和人员往来日益频繁,外来物种扩散的规模和速度超过以往,生物入侵给人类造成的危害日益加剧.生物入侵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破坏生态环境、威胁人类健康、危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4.
危险性有害生物侵入广西的途径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10年来,通过各种途径侵入广西的有害生物种类已增至7种,且绝大多数已定殖或有定殖之势,给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给生态环境留下安全隐患。加强对种子、种苗、产品、包装的检验检疫,提升检疫手段,实行强制性的防检措施,切断传入途径,是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关键。  相似文献   
85.
综合治理外来入侵生物刻不容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光、温、水、气、热、土等自然资源条件和区域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引进优良生物品种,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是获得农林牧渔业丰收,增进综合效益的重要途径和技术措施。以渔业为例,从国外引进并进行规模生产的水产良种,对我国渔业增产的贡献率达10%~20%。而就种植业而言,据统计,目前我国种质资  相似文献   
86.
马缨丹绿化作用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通过对逸生在西昌的马缨丹的调查,发现它在固土截流、涵养水源、改善土壤、护坡护坎等方面的作用优于其它树种。是一种优良的绿化灌木,可在绿化造林中加以综合利用。此外,本文还提出了在利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7.
生物入侵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文杰 《现代农业科技》2009,(21):149-149,152
综述了国内外研究生物入侵的概况,重点分析了今后研究生物入侵研究的发展方向及核心问题,以期为生物入侵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
从北京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获悉,《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规定,禁止以村民集体决议、村规民约等形式剥夺外来妇女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9.
两栖蔊菜(Rorippa amphibia)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入侵植物,主要出现在草坪中,并有不断向各种生境扩张的趋势,往往会成为其入侵群落中的优势种,因此研究其种群和群落特征及环境影响因素,对于更好地了解其入侵机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本研究调查了不同小生境中受到两栖蔊菜入侵的草坪群落,采用扩散系数(C)、负二项参数(K)、平均拥挤度(m*)、丛生指标(I)、聚块性指标(PI)、Cassie指标(CA)和Green指数(GI) 7个指标对两栖蔊菜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并分析两栖蔊菜的种群密度、盖度等特征。运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PCA)探讨了群落类型的差异及主要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不同生境条件下两栖蔊菜种群均呈聚集分布。无遮阴和半遮阴条件下,两栖蔊菜的种群密度分别为全遮阴条件的2.93倍和2.73倍,盖度分别为4.52倍和4.79倍,高度分别为1.57倍和2.37倍。即在全遮阴条件下两栖蔊菜种群的密度、高度、盖度均最低,且与无遮阴生境种群间差异显著(P <0.05);半遮阴条件下,两栖蔊菜的高度和盖度最高,与全遮阴生境下差异显著(P <0.05),与无遮阴生境种群高...  相似文献   
90.
为明确3种圭亚那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Sw.)(‘热研2号’、‘热研5号’和热研21号)的根系分泌物对杂草生长的化感效应,采用营养液培法分别收集其根系分泌物,研究其对5种外来入侵杂草幼苗形态特征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对含羞草(Mimosa pudica L.)幼苗无显著影响外,3种圭亚那柱花草对其余4种杂草的总化感综合效应均为抑制作用。‘热研5号’柱花草对杂草幼苗生长的化感抑制效应强于其他二者,对蒺藜草(Cenchrus echinatus L.)幼苗的根长、株高、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总生物量和根冠比均有显著抑制效应(P<0.05),对羽芒菊(Tridax procumbens L.)幼苗的侧根数、地下生物量和根冠比有显著抑制效应(P<0.05),也显著抑制假臭草(Eupatorium catarium V.)幼苗的生物量向地下分配(P<0.05),仅对鬼针草(Bidens pilosa L.)幼苗的抑制效应相对较弱。灰色关联分析表明,进行圭亚那柱花草的化感效应研究中应重点关注总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株高。由此推测,3种圭亚那柱花草品种中,‘热研5号’柱花草具有防控外来入侵杂草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