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34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120篇
林业   5162篇
农学   165篇
基础科学   122篇
  183篇
综合类   2569篇
农作物   123篇
水产渔业   301篇
畜牧兽医   815篇
园艺   295篇
植物保护   16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69篇
  2020年   223篇
  2019年   296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181篇
  2015年   222篇
  2014年   535篇
  2013年   610篇
  2012年   784篇
  2011年   867篇
  2010年   705篇
  2009年   683篇
  2008年   783篇
  2007年   542篇
  2006年   587篇
  2005年   503篇
  2004年   383篇
  2003年   292篇
  2002年   216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湖南省珍稀濒危植物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维楷 《山地研究》1997,15(4):239-242
首批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分布于湖南的有65种4变种。从区系组成,植物地理分布,在自然森林群落中的生态地位,以及利用价值等方面分析了它们的特征,并对湖南珍稀濒危植物就地保护的有效性和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2.
升金湖国家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了有效保护升金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方法]根据安徽省升金湖国家自然保护区1986,2002和2011年3期TM遥感影像,运用ERDAS,ArcGIS等软件,结合升金湖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现状,将升金湖自然保护区试验区、核心区、缓冲区3个功能区的影像进行监督分类,划分成建设用地、草地、耕地、林地、水域、未利用地、交通用地和园地8个地类,并统计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建立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模型,计算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结果]保护区整体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等级为中级,1986—2011年,土地利用生态风险逐渐增强。其中,核心区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相对较低,但也呈逐渐增强趋势;试验区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较大,缓冲区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变化明显,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较严重。[结论]升金湖自然保护区生态风险呈上升趋势,需要采取措施,建立预警机制,有效控制升金湖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993.
在河南省小秦岭自然保护区设立72块标准样地,对7种森林群落中的昆虫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比较了不同森林类型中昆虫群落的相似性,为该地区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提供昆虫方面的基础资料。结果表明:小秦岭自然保护区主要有昆虫14目79科517种,优势类群为鞘翅目、鳞翅目、半翅目、膜翅目和直翅目等;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中的昆虫多样性较高,秦岭冷杉林、油松林、华山松林和灌丛矮曲林中的昆虫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而竹林中的昆虫多样性最低;总体上针阔混交林昆虫群落组成与其他森林类型相似性较高,而竹林与其他各森林类型的相似性较低。  相似文献   
994.
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鼎湖山苔藓植物已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苔藓植物47科91属187种(含种下等级),其中苔类植物53种,隶属19科27属;藓类植物134种,隶属28科64属;(2)鼎湖山苔藓植物物种组成丰富,其种系密度达1 619种/100 km2; (3)鼎湖山苔藓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多样、联系广泛,以热带亚洲成分为主(占26.82%),东亚成分次之(占25.70%);(4)鼎湖山苔藓植物各热带性质的区系成分有99种(占55.31%),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特征,属于热带性质向北拓展,温带性质向南延伸的过渡地带.  相似文献   
995.
《核农学报》2015,(1):2
<正>据2014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裉告(核心板)》最新统计结果显示:《核农学报》2013年度核心影响因子0.917在33种农学期刊中排名第4《核农学报》1987年创刊,由中国农业部主管,中国原子能农学会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所联合主办,是国内核技术和生物物理技术在农业和生物学研究应用领域唯一的学术期刊,属"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统计期刊"。学报作为985高校、国家级科研机构评审认定的一级学报。  相似文献   
996.
为分析广西百色不同保护区的两栖动物分布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为该地区两栖动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提供相关理论和数量依据,根据广西百色11个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名录,通过物种组成比较并运用G-F指数、相似性系数进行了多样性分析,并对两栖动物多样性与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广西百色11个自然保护区共记录两栖动物7科20属38种,蛙科(Ranidae)为优势科,角蟾科(Megophryidae)为次优势科;主要区系成分为华中华南区种,次要区系成分为华南区和华中区种,并有少量西南区种渗入;各保护区之间两栖动物相似性均属于中度相似以上,部分保护区之间属高度相似;地州、古龙山和农信自然保护区的F-指数和G-F指数较高;保护区两栖动物的多样性与该地区年均降水量呈显著相关关系,而保护区年均降水量与保护区面积及保护区森林面积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97.
以泊江海子流域的土壤为对象,采集表层土样54份,对7种重金属(Cu、Zn、Pb、Cr、Ni、Hg、As)含量进行了分析,利用Arc GIS 10.1获取各重金属在该流域空间分布特征,运用单因子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及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研究区的土壤质量及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样中7种重金属含量平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Zn(79.60 mg/kg)、Cr(56.40 mg/kg)、Ni(12.89 mg/kg)、As(12.48 mg/kg)、Cu(8.34 mg/kg)、Pb(6.60 mg/kg)、Hg(0.03 mg/kg),均达到了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一级标准,其中Zn、Cr、Pb含量均值高于内蒙古土壤背景值,Ni、As、Cu含量低于内蒙古土壤背景值;7种重金属空间变异系数均达到中等变异程度;土壤各重金属元素的单因子指数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As、Zn、Cr、Ni、Cu、Hg、Pb,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0.95,说明整个研究区土壤为尚清洁状态;相对于标准,约1/3土壤存在轻微以上污染,Zn含量的高低是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主导因素;Hg、As为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主要贡献元素,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均值为85.98,该流域处于轻微生态危害等级。  相似文献   
998.
通过野外调查、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秦岭太白山自然保护区野生乌头属花卉资源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太白山分布的乌头属花卉植物有8种、1变种,占陕西秦岭乌头属总数的47.4%,对其分布、生境和观赏价值及其利用现状进行描述,为合理开发利用太白山乌头属野生花卉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9.
以2010年云南省古林箐省级自然保护区边界为基础,借助ARCGIS和Fragstats软件从时间和空间上统计分析2000~2010年保护区范围内的生态系统变化特征,计算生态系统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且对十年内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表明:古林箐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构成在2000 ~ 2005年呈现出上升趋势,而在2005 ~ 2010年呈现下降趋势.景观格局指数从侧面反映这一规律.但是,从宏观上讲,云南古林箐省级自然保护区在十年间其生态系统构成和景观特征保持不变.生态系统构成在2000 ~ 2010年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主要是由于森林生态系统的构成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对四川省北川县片口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梯度下团竹的分株形态特征进行调查,研究其克隆生长特征及克隆繁殖的大小依赖关系。结果表明:母株高度、当年生立竹生物量及高度、间隔子直径、比间隔子长、间隔子分枝强度随海拔的改变均有显著性变化;母株、间隔子的生物量受海拔影响不明显。在各海拔环境中,母株大小均显著影响间隔子大小,并通过间隔子的作用显著影响当年生立竹的大小。团竹的克隆生长不仅受海拔梯度的影响,也受自身母株大小的影响,因此可通过改善母株质量而影响克隆分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