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2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86篇
林业   104篇
农学   141篇
基础科学   31篇
  78篇
综合类   1188篇
农作物   113篇
水产渔业   105篇
畜牧兽医   219篇
园艺   126篇
植物保护   13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鲤鱼性成熟期雌雄个体的血清蛋白、血清脂蛋白和血红蛋白,结果是雌雄个体血清蛋白电泳图谱有差异,雌性(14条)比雄性(13条)多1条蛋白带;血清脂蛋白和血红蛋白无性别差异。同时,测定了鲤鱼血清、肝胰脏、心脏、背部肌肉和眼晶体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和酯酶(EST)同工酶,LDH具有组织特异性,除在肝胰脏分离出9条酶带外,在血清中也分离出8条酶带,表明有LDH—c基因的作用,EST同工酶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表明在鲤鱼各组织中有多个基因座位起作用。  相似文献   
82.
固定化微藻对养殖对虾细菌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固定化技术为基础,人工制成微藻藻珠,引入波吉卵囊藻(Oocystisborgeisnow)和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于凡纳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养殖环境中,采用直接计数法研究了养殖水体、对虾肌肉、对虾肝胰脏中异养菌及弧菌的数量变化。结果表明,引入藻珠能抑制异养菌和弧菌的生长,并能改善水质。试验末期,试验1、2、3组水样中弧菌数量分别降低了95%、95%、81.7%,异养菌数量降低了72.3%、77.1%、95.6%。可见固定化微藻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虾池细菌生态系,有助于预防对虾疾病。  相似文献   
83.
栉孔扇贝血淋巴中酯酶活性及其性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血淋巴中酯酶的活性,并研究底物、抑制剂、激活剂、温度、pH对酯酶活力的影响及酶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栉孔扇贝血清与血细胞中均存在酯酶,且血细胞中的酶活力高于血清。血清与血细胞中酯酶的最适作用底物有所不同,血清中为α-醋酸萘酯,而血细胞中为α-丁酸萘酯。当以α-醋酸萘酯为底物时,血清中酯酶的最适温度为45℃,最适pH值为7.5;以α-丁酸萘酯为底物时,血清中酯酶的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值为8.0。以α-醋酸萘酯及α-丁酸萘酯为底物分别测定酶的热稳定时,酶活力变化相似,在20℃时活力最高,而后缓慢下降。栉孔扇贝血淋巴中酯酶属中温型中性酶类,低温下较稳定,底物专一性不强,血清中的酯酶可能来自血细胞,该酶在贝类的免疫防御中町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4.
本文从分类、结构和水解作用机制、抗药性以及抗药机理等方面综述了昆虫羧酸酯酶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羧酸酯酶介导昆虫抗药性提供参考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5.
以壳聚糖微球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对茶皂素脱色酶进行固定化,并对固定化酶的各种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5 g壳聚糖微球在5 mL 2.0%的戊二醛溶液中交联,固定5 mg茶皂素脱色酶,最终获得的酶活回收率为65.94%。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值为3.5,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pH值稳定性以及保存稳定性都明显优于游离酶,该固定化酶还具有良好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86.
以陕南10种主栽黑木耳品种的营养菌丝为材料进行酯酶(EST)同工酶的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黑木耳菌株酶带数为3~5条,且相对迁移率为0.615和0.510处的2条酶带10个菌株都具有,其相似性在0.375~1.000之间。应用NTSYS-pc软件进行聚类分析,耳91和耳268、耳238和耳913的相似性系数为1.000,表明其亲缘较近;耳801和耳238、耳913、国兴1号的相似性系数仅为0.375,表明耳801与其他3株菌种的亲缘性关系均较远。研究结果为陕南黑木耳的亲缘关系和遗传育种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7.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施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苯酚(0,50,100,150,200 mg/L)和固定化菌株DF51(0,10,20,30,40 kg/hm2)对土壤及大豆的影响。结果表明,苯酚显著降低了大豆的光合特性、抗逆性、产量;固定化菌株DF51对苯酚污染土壤具有修复性能,且能提高苯酚胁迫下大豆的光合特性、抗逆性及其产量。P1D1(50 mg/L苯酚,10 kg/hm2固定化菌株DF51)和P2D2(100 mg/L苯酚,20 kg/hm2固定化菌株DF51)处理可恢复苯酚胁迫下大豆的生理等特性。固定化菌株DF51能显著提高大豆在苯酚胁迫下的耐性,这与其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88.
为明确多菌灵质量浓度与蚯蚓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羧酸酯酶(CarE)3种解毒酶活性之间的剂量效应关系,为多菌灵的安全使用及对相关动物的毒害研究提供参考,利用赤峰周边地区蔬菜大棚的蚯蚓,进行多菌灵0.75 g/L、1.00 g/L、1.25 g/L、1.50 g/L、1.75 g/L 和2.00 g/L 6个质量浓度对蚯蚓体内3种解毒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蒸馏水)相比,多菌灵对蚯蚓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整体起抑制作用,在多菌灵浓度为1.75 g/L 时酶活性最低,为105.625μmol/L;对谷胱甘肽 S-转移酶整体起诱导促进作用,在多菌灵浓度为1.00 g/L 时酶活性最高,为17.343μmol/L;对羧酸酯酶活性,在多菌灵浓度小于1.25 g/L 时表现为诱导促进作用,大于1.25 g/L 时表现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9.
为了解甜橙乙烯诱导酯酶基因(Citrus sinensis Ethylene-induced esterase gene、CsEIE)家族成员的进化历 史与功能分化、检索比对了甜橙基因组尧TAIR 数据库尧Phytozome 数据库和NCBI EST 数据库中多个物种的EIE 家族 基因、分析了甜橙中该基因家族的全部18 个成员的基因结构尧染色体分布尧蛋白结构域尧保守序列尧基因表达尧进化 选择方向以及系统发生关系。结果表明、CsEIE 家族成员分布在4 条染色体中、通常呈串联重复排列;不同基因的外 显子数目变异范围为1~5;该基因家族绝大多数成员含有3 个保守基序。系统发生学分析结果显示、被子植物EIE 家 族基因聚为3 个分支、表明EIE 基因家族是在被子植物分支前就已存在的古老的多基因家族、家族成员目前的分布 现状是基因不断重复和丢失的结果。系统发生树中、甜橙CsEIE1~CsEIE8 属于同一分支、推测其是在柑桔与研究中 其他物种分化后经多次基因重复事件产生。该分支在其他被子植物中也同样有多个经独立基因重复事件形成的旁 系同源、而另外两支中发生的重复事件要少得多。表达分析结果显示、CsEIE 基因家族在转录活性尧表达模式上已经 出现了较大的分化。所有结果表明CsEIE 基因家族仍在扩张、各成员在经受不同的选择压力。  相似文献   
90.
采用 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状电泳法,研究了淇河蟹的心、肌、眼、肝、肾和脑六种不同组织中酯酶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分布特征,并同普通鲤鱼的对应组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淇河卿鱼中,酯酶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分布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没有发现重复基因表达,推测淇河蟹为功能二倍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