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08篇
  免费   432篇
  国内免费   545篇
林业   2093篇
农学   1341篇
基础科学   1453篇
  890篇
综合类   12402篇
农作物   1004篇
水产渔业   948篇
畜牧兽医   3420篇
园艺   1626篇
植物保护   508篇
  2024年   112篇
  2023年   388篇
  2022年   432篇
  2021年   523篇
  2020年   494篇
  2019年   614篇
  2018年   273篇
  2017年   504篇
  2016年   635篇
  2015年   861篇
  2014年   1531篇
  2013年   1487篇
  2012年   1724篇
  2011年   1804篇
  2010年   1654篇
  2009年   1635篇
  2008年   2008篇
  2007年   1720篇
  2006年   1447篇
  2005年   1367篇
  2004年   953篇
  2003年   892篇
  2002年   547篇
  2001年   450篇
  2000年   305篇
  1999年   198篇
  1998年   188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125篇
  1994年   93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103.
T 型杂种小麦的研究在经历了近30年的研究历程之后,取得了重大进展,所谓杂种恢复度与恢复系恢复力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国内外均有 T 型杂种小麦进入较大面积的生产。选配强优势组合以及探讨强优势组合选配规律则成为目前 T 型杂种小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04.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兴隆分局位于三江平原的中南部,所辖的12个农场分布于全省10个市、县,总人口近35万,土地总面积88.27万hm^2,其中耕地40.26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45.6%,牧地草原1.87万hm^2,水面6.07万hm^2,沼泽型低湿地近8.4万hm^2,森林总面积15.89万hm^2,森林覆盖率  相似文献   
105.
《齐鲁渔业》2004,21(12):3-3
为提高水产品生产组织化、标准化水平,结合全省实际,2002年山东省选择了20处具有优势品种和大宗养殖品种的单位确定为省渔业标准化示范基地,推广实施国家、行业和省地方标准,示范面积达50万亩。近期,根据考核验收办法,省海洋与渔业厅对20处基地进行了考核验收,  相似文献   
106.
猪MHC I类区域基因及其分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MHCI类区域的基因可分为Ia,Ib及Ic三类基因,其中Ia共发现7个基因,Ib为3个,Ic为2个,不同类型的基因有着相似的结构,具有不同程度的同源性。对I类基因分型,血清学分型共得到74个单倍型,分子学分型结果变化较大,其中有一个已分为7个血清学型的I类等位基因,经特定酶切后确认得到了7个等位基因的图谱。  相似文献   
107.
鲜食玉米种植在无锡市已有六七年历史,但基本上是农户自发种植,提篮小卖,种植规模小,经济效益不稳定,种植少了价格就高,种植多了价格就下滑;集中上市之时价格偏低,早夏、晚秋价格上涨。其主要原因是玉米采摘季节相对集中,不耐贮存,缺乏保鲜加工能力,种植经济效益一直难以稳定和  相似文献   
108.
许多研究表明,杂种小麦在产量和主要品质性状上存在显著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杂种小麦比纯系品种更能适应变化的环境条件,表现出更好的稳定性。但是,关于杂种小麦优于纯系品种所表现出的杂种优势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则报道很少。正如一种性状的表现型由  相似文献   
109.
与常规品种比较,杂种小麦总光合生物产量优势明显,但输入到籽粒中的光合产物比例较小,或产量结构不够理想,其产量优势不突出。因此,杂种小麦要突破生产应用关仍需寻找突破口。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常规小麦育种研究结果,提出杂种小麦、化学杂种小麦大幅度提高产量优势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