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4篇
林业   16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22篇
  85篇
综合类   125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71.
[目的]研究乌鲁木齐市再生水用于农业灌溉的可行性.[方法]以小白菜和棉花为研究对象,分别用处理1清水对照、处理2浓度50;的再生水和处理3浓度100;的再生水浇灌,测量POD、CAT、SOD、MDA、小白菜干重和棉花产量.[结果]再生水处理时间越长,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处理1与处理2的小白菜干重差异显著,处理2>处理3>处理1.再生水中含有的营养物质促进了小白菜的生长,但其中的有害物质却对小白菜构成威胁,所以50;再生水处理的小白菜生长最好;三组处理下的棉花单产差异显著,处理1>处理2>处理3,可见再生水抑制棉花的生长.[结论]对于不同作物,再生水表现出的作用不同.再生水对小白菜生长主要表现促进作用,而对于棉花生长主要表现胁迫作用.  相似文献   
272.
张磊  张岳  赵新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791-14793
以MBR工艺为核心,结合天津某经济区污水厂MBR示范工程,进行城市再生水规模化处理技术与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出水各项指标满足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T18918-2002)规定中一级A标准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可以作为城市杂用及景观环境用水,且具有经济可行性。膜组件+导流筒的组合设计使得膜污染周期长,通过红外谱图分析,得到膜表面的主要污染物质为胞外聚合物。  相似文献   
273.
张沙莎  孙强  曹李靖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391-10393,10411
概述了干湿交替模式在再生水回灌中的应用以及再生水中的土壤氮素在包气带的运移特征和模型的研究进展,对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此外,针对目前研究中的不足,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74.
针对再生水滴灌的蔬菜增产提质增效问题,设置再生水处理和对照(自来水)的低、中、高三个不同灌溉定额水平(分别为2 290、3 235、4 180 m~3/hm~2)对番茄产量、品质、光合作用及叶绿素的影响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再生水处理比对照三个不同灌溉定额水平的番茄产量分别增加6.7%、5.9%、6.7%。再生水处理相较于对照对番茄品质有一定的影响,降低了番茄维生素C含量,增加了总酸、可溶性固形物、番茄红素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再生水相较于对照对番茄光合及叶绿素有促进作用,其3个灌溉定额水平的净光合速率分别增大2.9%、2.9%和2.2%,蒸腾速率分别增大8.8%、5.5%和7.4%,气孔导度分别增大16.7%、52%和48.5%,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分别增大11.4%、9.2%和16.7%,叶绿素分别增大2.5%、3.0%和2.0%。在再生水中水平灌溉定额时,番茄产量、光合作用、叶绿素、番茄红素最高,维生素C、可溶性糖、总酸和可溶性固形物适中,且品质各指标符合《无公害番茄质量标准(DB510422T018-2010)》限值指标。所以再生水中等水平灌溉定额为3 235 m~3/hm~2,相应的灌水定额为135 m~3/hm~2,灌水次数22次,是当地较适宜的滴灌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275.
【目的】明确再生水灌溉土壤氮素矿化过程及其特征。【方法】采集再生水和清水灌溉年限为5 a的常规施氮设施土壤,风干过2 mm筛备用。采用室内常温培养的方法,分别添加不同质量浓度外源氮肥,分析不同外源施氮量对设施土壤氮素矿化特征的影响;并利用Matlab构建矿化时间、外源施氮量与氮素矿化量的耦合模型。【结果】与清水灌溉土壤相比,再生水灌溉土壤矿质氮量提高了1.85~2.64倍;与再生水对照土壤相比,外源施氮200、160、140、100 mg/kg处理土壤矿质氮量分别提高了3.43、3.34、2.85、2.38倍;土壤氮素矿化速率大致可划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0~14 d为矿化激发阶段,第2阶段,14 d以后为稳定矿化阶段;构建了土壤氮素矿化量与外源施氮量、矿化时间的二元二次函数模型,该模型决定系数达到0.9以上,运用该模型预测最佳外源施氮量为212.83 mg/kg,土壤氮素矿化量的最大值为233.23 mg/kg,而对应的矿化时间为26.75 d。【结论】外源施氮对再生水灌溉设施土壤氮素矿化具有正激发效应,外源施氮量为160 mg/kg时,土壤氮素净矿化量最大,达到85.89 mg/kg,土壤氮素矿化量与外源施氮量、矿化时间的关系可表达为二元二次函数。  相似文献   
276.
氰烯菌酯与多菌灵及其混配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氰烯菌酯与多菌灵不同比例混配对小麦赤霉病菌联合作用类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氰烯菌酯与多菌灵及其6种配比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氰烯菌酯与多菌灵及1:1、1:2、1:3、1:4、1:5等混配组合对小麦赤霉病菌的EC50分别是0.325、0.367、0.409、0.503、0.531 mg/L;5种混配组合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增效系数(SR)分别是1.52、1.55、1.51、1.29、1.27。氰烯菌酯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高于多菌灵,氰烯菌酯与多菌灵1:1,1:2和1:3配比对小麦赤霉病菌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77.
为探讨城市绿地植物释放挥发物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用热脱附-气质联用(TDS-GC/MS)分析技术,对再生水及自来水灌溉条件下的3种北方城市绿化主要草种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和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所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BVOCs)进行测定,得到再生水和自来水2种不同水质灌溉条件下3种草坪草BVOCs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3种草坪草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BVOCs主要为萜类、烷烃类、醛类、醇类、酯类、酸类和酮类7类,并且使用再生水灌溉与自来水灌溉相比,3种草坪草释放的BVOCs无明显差异。这表明,使用再生水灌溉城市绿地草坪不会对大气组分产生明显影响,再生水可作为城市绿地草坪生态用水的补充。  相似文献   
278.
选用生物泳动床、生物滤池两种污水处理工艺下的再生水进行滴灌试验,研究灌水器内生物膜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灌水器内的生物膜经历附着期、生长期和成熟期,在成熟期达到动态平衡状态;灌水器进水口处的生物膜附着快、生长速度快,生物膜最厚。脱落的生物膜沉积于流道内或出水口,体现流量的变化。灌水器的平均流量变化落后于生物膜的生长变化;当生物膜到达成熟期时,生物膜反复脱落生长,是灌水器堵塞的高风险期,表现为灌水器的平均流量持续下降。系统运行184 h后,可采用加酸、加氯等措施冲洗滴灌灌水器。  相似文献   
279.
再生水灌溉作为解决水资源紧缺的重要途径之一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其水源中含有的重金属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回顾了国内外再生水灌溉下重金属在植物-土壤-地下水系统中的运移、分布、积累规律的研究现状与问题,在归纳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短期再生水灌溉一般不会增加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再生水灌溉显著增加植物生物量对重金属所形成的"稀释效应"可能是其原因之一;不同的植物品种对不同重金属在植物、土壤中运移、分布和积累的影响有很大的差异;再生水短期灌溉往往不会降低土壤的环境质量,但长期灌溉再生水有可能会使土壤质量恶化,造成地下水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280.
为了推动再生水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安全利用,进一步拓宽再生水的利用范围,在沧州污水处理厂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再生水灌溉对饲用小黑麦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水灌溉能够显著增加小黑麦籽粒淀粉含量以及籽粒与秸秆中的粗蛋白含量,可以显著提高籽粒中铜、锌、磷的含量以及秸秆中钠、钾、钙、镁和磷的含量;再生水灌溉后,小黑麦籽粒中镉、铅含量与对照相比虽有显著增加,但均未超过饲料卫生标准。由此说明再生水短期灌溉对小黑麦品质无不良影响,且对其淀粉、粗蛋白、矿质元素含量等品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如果进行长期灌溉,要注意定期监测镉、铅两种重金属含量,防止这两种重金属在其籽粒中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