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3篇
林业   5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3篇
  24篇
综合类   121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1965年   6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1篇
  1953年   2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71.
镉、丙体六六六是污染水体的主要污染物种类。它们的毒性大、残效期长、易累积,给生物体和人体健康带来一定危害。因此,弄清淡水中镉、丙体六六六在尼罗罗非鱼体内的积累分布、排泄及转移规律和由此产生的生物效应,对于控制它们对水体污染、修订渔业水质标准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2.
为害甘蔗的金龟子在广东珠江三角洲主要有突背蔗龟(Alissonotum impressicolle Arrow;)又名陷纹黑金龟子,俗称蔗龟。在国内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和台湾等地,广东则以顺德、中山、番禺和东莞等基围田为多,成虫为害幼苗,造成枯心,引起缺株枯心苗率严重的可达50%以上,一般亦达10~20%;幼虫、咬食成长蔗茎和秋荀的地下根、茎及芽,不但影响分蘖,还造成甘蔗倒伏,使甘蔗减产10~20%。由于近年来甘蔗植期提早,药剂种类的增加,防治方法上亦有了新的发展,过去一向沿用的防治方法生产上已甚少采用,且一  相似文献   
73.
应用PUF材料空气被动采样技术,研究了密闭温室条件下污染土壤中有机氯农药[DDT和六六六(HCH)]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向空气中扩散的规律。结果表明:土壤中∑HCHs和∑DDTs总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空气中HCH和DDT浓度在20d时达到峰值,20d以后浓度逐渐降低。培养60d后,土壤中∑HCHs的浓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0~2cm土层中∑HCHs的浓度(9.4±0.69)mg·kg-1显著低于6~8cm土层中的浓度(12.11±0.83)mg·kg-1;∑DDTs在土壤中浓度随土壤层次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温室条件下有机氯农药的异构体和降解产物的组成也发生一定变化,土壤中HCHs和DDTs在一定程度上被激活,温室条件也可能促进HCHs和DDTs的土-气交换过程;温室环境促进了p,p′-DDT和o,p′-DDT向p,p′-DDD和p,p′-DDE转化,从而增大DDT和HCH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74.
建立一种高效、准确测定蔬菜中六六六、滴滴涕农药残留试验方法。方法采用将蔬菜样品与弗罗里硅土和无水硫酸钠充分研磨,正己烷/乙酸乙酯(V∶V为9∶1)淋洗,气相质谱联用仪分析。分别添加0.05、0.1、0.5 mg.L-1进行回收率实验,其平均回收率为76.5%~101.9%,RSD为2.23%~7.23%,检测限为1.3~1.8μg.L-1,满足农药残留检测要求。实验表明本方法可推广用于蔬菜中有机氯类农药的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75.
在受某六六六(HCH)生产企业污染的场地上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和研究了土壤中六六六的污染水平和污染分布趋势。结果表明,六六六的浓度范围是0.34~2287.6mg·kg^-1,六六六污染主要集中在-1m土层,平均浓度高达467.75mg·kg^-1。在-3m和-5m土层中污染中心位置与-1m层土壤保持一致。通过Kriging法插值画出-1、-3、-5m土层等值线图,可清晰地看出六六六的分布趋势。六六六浓度随土壤深度增加迅速降低。然而,在-5m土层由于土壤类型为淤泥质粘土,六六六浓度相对于-3m土壤反而升高,该层的平均浓度为89.86mg·kg^-1。纵观整个污染场地六六六的污染分布情况,在地下水作用下污染物浓度向东南方向扩散,且六六六在垂直方向的迁移和残留浓度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6.
采用乙腈提取,浓硫酸净化,用DB-1701毛细管(30 m×0.32 mm×0.25μm)色谱柱,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测定,以标准物质对照定性,外标法定量,结果六六六的4种异构体和滴滴涕的4种异构体在浓度为0.001~1.0 mg.kg-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3 5~0.999 7,方法检出限为0.000 1~0.000 5mg.kg-1,样品的平均回收率在71.2%~105.0%之间,变异系数在8.2以下。  相似文献   
77.
张春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399-4400
[目的]为低温条件下应用微生物降解六六六提供技术资料。[方法]以从某农药厂筛选的抗农药菌株1号菌、2号菌、3号菌为供试菌种,以六六六为唯一碳源对其进行培养,筛选降解六六六的优势菌株;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优势菌株对六六六降解的最佳pH值、接菌量和NH4Cl、KH2PO4、MgSO4添加量条件,并在最佳降解条件下对其进行驯化培养。[结果]2号菌对六六六4种异构体的降解率均高于其他菌株;六六六的最佳降解条件为:2号菌株为降解菌,接菌量8%,NH4Cl、KH2PO4、MgSO41.2、0.3、0.1 g/L,此条件下,六六六的降解率为45.23%;驯化30 d后,2号菌株对六六六的降解率由45.23%提高到54.68%。[结论]2号菌为降解六六六的最佳菌株,驯化培养可提高其对六六六的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78.
采用气相色谱(GC-ECD)方法分析了漳江口水产品中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的残留量,并对其残留水平、组成特征和人体健康风险进行了探讨与评价。结果表明:鱼类、虾类和贝类中HCHs残留量(以湿重计)分别为0.842 ng·g-1(未检出~1.42ng·g-1)、0.374 ng·g-1(未检出~0.762 ng·g-1)、1.04 ng·g-1(未检出~1.59 ng·g-1);DDTs残留量分别为96.3 ng·g-1(3.40~432 ng·g-1)、6.79 ng·g-1(1.53~12.1ng·g-1)、37.0 ng·g-1(9.02~78.0 ng·g-1)。水产品中DDTs残留量鱼类贝类虾类,且其残留量均高于HCHs的残留量。与其它地区相比,漳江口水产品中HCHs、DDTs含量属于中等水平。组成特征显示研究区域近期无HCHs污染源输入,但局部区域近期有新DDT的输入,可能与三氯杀螨醇的使用有关。所采集的水产品中HCHs、DDTs残留量尚低于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再残留限量(GB2763-2014),亦低于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关的最大残留限量,HCHs、DDTs通过膳食的暴露暂时不会对该地区的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79.
通过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对上海市主要饮用水源地黄浦江上游干流河段表层水体,表层沉积物及支流表层水体及其周边表层土壤中有机氯类内分泌干扰物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黄浦江干流1到6号采样点,水体六六六含量在0.1~0.12 μg·L-1之间,滴滴涕含量在0.02~0.03μg·L-1之间;表层沉积物中六六六含量在1.0~7.0μg·kg-1之间,滴滴涕含量在3.0~32.0μg·kg-1之间:支流7到15号采样点水体中只有HCH检出,含量范围为0.02~0.03μg·L-1.支流周边土壤中DDT含量范围为2~8μg·kg-1.根据表层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中的滴滴涕类内分泌干扰物的含量检测结果判断,4~6号采样点附近有新的DDTs污染物排入河道.根据实地考察推断,污染源可能为畜禽养殖场所排畜禽粪便.利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目前黄浦江饮用水源地中HCH、DDT类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风险仍处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80.
农艺措施对茶叶农药残留成分降解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试验,确定了降解茶树及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滴滴涕)的残留的3项有效农艺措施,即(1)根部施用NH4HCO3与泥炭土混合堆沤的肥料或单独用NH4HCO3;(2)茶树修剪,其中以深修剪效果最好,其次为重修剪和轻修剪;(3)叶面喷施稀土元素,NaHCO3和腐殖酸钠等,三者的最适宜浓度分别为1.0g.L^-1,250mg.kg^-1和4.0.L^-1,根部施用NH4HCO3与泥炭土混合堆沤的肥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