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8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96篇
林业   45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83篇
  44篇
综合类   367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988篇
畜牧兽医   95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水产科技情报》1977,(11):10-16
刺参(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u)是我国海产经济动物中的珍贵品种之一。为了促进这种动物资源的增长,有关生产和科研单位曾对刺参的人工育苗和养殖作过许多试验,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成活率太低,有的仅达0.08%,最高也只能达到24%。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正是在这种情形下,  相似文献   
132.
刺参全体重与躯体重为线性函数关系,其回归曲线为W1=0.537900+3.7001。采用海区调查和室内实验相结合方法,研究了刺参夏眠特点。不同年龄组群的夏眠临界为水温是1,1龄为24.1℃,2龄为22.9℃,2-3龄21.8℃,龄以上21.8℃;体重25克以内的个体77.8%消化痄宛明显退化,尚能继续摄食,不夏眠;消化道退化是在摄食强度降低的前提下发生的;肠退经一条长度与体长近似,直径不足1毫米的  相似文献   
133.
134.
重金属及石油对刺参幼虫及稚参阶段的亚致死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环境因子直接影响到刺参(Apostich opu sjaponnicus.Selenka)人工育苗及增养殖的成败。目前,国内一些科学工作者对此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但多是PH、NH3-N及硫化物等的影响,而在重金属及石油方面的影响还是少见的。海域污染调查表明,渤、黄海的主要污染物是石油及重金属,  相似文献   
135.
2003~2005年冬、春季,山东省和辽宁省众多养殖区域的保苗期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暴发了较为严重的传染性疾病-"腐皮综合征".该病波及面广,传染性强,死亡率常高达90%以上.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厌食、摇头、肿嘴、排脏、身体萎缩、口部溃烂乃至体表大面积溃疡.本研究对症状较为典型的3家海参保苗期的发病幼参进行了详细的病原学分析,从所有病参的病灶组织分离得到了1种占有绝对优势的菌株,经人工感染实验证明它对健康刺参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且感染病参的症状与自然发病海参的症状相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DNA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菌进行的分类鉴定表明,导致保苗期刺参"腐皮综合征"的致病菌是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nigrifaciens).同时也对3家养殖场刺参保苗养殖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源中细菌含量不高,为(0.8×102)~(1.2×102)cells/mL,其特征与病灶处优势菌不同;而饵料中细菌含量最高可达3.2×106 cells/mL.饵料、池水和池底污物的优势菌与病灶处优势菌基本一致,说明饵料可能是病原菌的主要来源.本研究首次揭示了"腐皮综合征"导致保苗期刺参大规模死亡的原因及其致病原,对刺参健康养殖和病害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6.
仿刺参微波真空干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波真空方法干燥仿刺参,研究了不同微波功率密度(1.0、1.5、2.0、2.5、3.0 W/g)、真空度(0.087、0.090、0.093 MPa)和预煮水盐度(80、160、240 g/L)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干燥速度、产品的物理性质及感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功率密度对仿刺参的干燥速度和干品品质影响明显,在该微波功率密度下,功率密度平均每增加0.5 W/g,干燥时间缩短22.5 min;真空度和预煮水盐度对仿刺参的干燥速度有一定影响,预煮水盐度对仿刺参干品的外观影响较大。试验表明,用微波真空干燥海参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微波功率密度2 W/g、真空度0.090 MPa、预煮水盐度80 g/L。在此工艺下干燥的海参色泽和形状保持完好,收缩率较低(32.20%),复水率较高(266.32%),且干燥时间仅为110 min。  相似文献   
137.
采用碱解、酶解和醇沉淀法提取仿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肠组织中的粗多糖(简称肠多糖),通过构建小鼠I-122肝癌实体瘤模型,采用腹腔给药途径,研究了不同剂量的肠多糖[200、100、50mg/(kg·d)]对小鼠实体瘤的抑制作用,并测定了小鼠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以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索2(IL-2)的含量。结果表明:肠多糖对患H22肝癌小鼠的实体瘤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肠多糖高剂量组小鼠的瘤质量与肿瘤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肠多糖中、低剂量组的瘤质量与肿瘤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肠多糖高、中、低剂量的抑瘤率分别为90.1%、85.2%和71.7%;各肠多糖组小鼠的脾脏指数与肿瘤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随着肠多糖剂量的上升,小鼠的脾脏指数也上升;各肠多糖组小鼠的胸腺指数均高于肿瘤对照组,除肠多糖低剂量组外其余各组均与肿瘤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肠多糖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的IL-2含量极显著高于3个对照组(P〈0.01),而肠多糖中、低剂量组血清中的IL-2含量与肿瘤对照组、给药健康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肠多糖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的TNF—α含量与3个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38.
5种微生态制剂对刺参幼参的生态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5种微生态制剂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的生态安全性,包括耐受性、生长免疫和对养殖水体的调控。结果表明:幼参对5种微生态制剂耐受性的顺序为试剂五〉试剂一〉试剂四〉试剂三〉试剂二,其中幼参对试剂五的耐受性最大,幼参对试剂二耐受性远小于其它各组;5种微生态制剂对幼参特定生长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表明微生态制剂能促进刺参的生长,特定生长率为1~2%/d;5种微生态制剂均能提高幼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SZ)及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其活性值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除试剂一组0.5 mg/L和试剂三0.5μL/L的POD外)(P〈0.05)。对静水每24 h进行一次监测,结果表明:48 h时,DO〈4 mg/L,NO2--N含量在24 h达到最低,随后逐渐上升;各组的DO值随时间的延长逐步降低;对照组的NO2--N、NH4+-N含量随时间的延长逐步升高。在充气条件下每隔5 d进行一次监测,结果表明:第20天时,试剂一组和试剂四组的NH4+-N含量〉0.02 mg/L,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试剂四组和对照组的NO2--N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第20天之前,各组NO2--N、NH4+-N含量(NH4+-N组15 d除外)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9.
本文研究了注射不同剂量的小肽对刺参体腔液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抗病力的影响。各试验组(0.2 mg组、0.4 mg组、0.6 mg组)分别注射浓度为0.4、0.8、1.2 mg/mL的小肽溶液500μL/只,对照组注射等体积无菌过滤海水。在注射后第2、4和7天,检测刺参体内ACP、AKP和SOD活性。结果表明,试验组刺参体腔液中ACP(0.4 mg组)、AKP(0.4 mg组)活性及SOD(0.6 mg组)活性分别在第4、4、7天达到最高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显著(P<0.05),分别为对照组的2.6、2.3、1.9倍。攻毒试验结果证实,各试验组均产生了一定的免疫保护率,0.4 mg组最大,达33.3%。结果提示,小肽作为饲料添加剂能够提高刺参的非特异性免疫水平,且注射量为0.4 mg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0.
将新鲜虫草培养基制成干粉,以不同比例(0%、5%、10%、15%)添加到刺参饲料中,制成等能、等氮饲料D1、D2、D3和D4,研究其对体重为(1.24±0.41)g刺参生长性能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D2、D3和D4组刺参的增重率和肠道蛋白酶活性均不同程度高于D1组,且饲料系数有效降低,其中,D3组饲料系数最低,显著低于D1组24.65%(P<0.05)。对刺参肠道的消化酶分析表明,D3组蛋白酶活力最高,D4组次之,并且均显著高于D1组(P<0.05)。由此可见,日粮中添加10%~15%虫草培养基促海参生长效果最好,并有效降低了饲料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