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12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165篇
林业   652篇
农学   413篇
基础科学   529篇
  290篇
综合类   4715篇
农作物   351篇
水产渔业   289篇
畜牧兽医   2322篇
园艺   507篇
植物保护   154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62篇
  2020年   207篇
  2019年   279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317篇
  2016年   290篇
  2015年   321篇
  2014年   550篇
  2013年   663篇
  2012年   722篇
  2011年   666篇
  2010年   604篇
  2009年   562篇
  2008年   597篇
  2007年   485篇
  2006年   458篇
  2005年   531篇
  2004年   407篇
  2003年   394篇
  2002年   226篇
  2001年   192篇
  2000年   193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154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51.
《吉林畜牧兽医》2003,(9):42-42
病因区别:猪流行性感冒是猪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突然发病,迅速蔓延全群,此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猪和带毒猪的呼吸道分泌物中,排出后污染环境。饲具、剩料、剩水、病猪、老鼠、蚊蝇叮咬、飞沫、空气流通等都是此病的传播途径。夏、秋和早春天气多变时容易发生。而猪感冒多因天气骤变、忽冷忽热、营养不良、体质瘦弱、露宿雨淋、寒风侵袭等引起,而不传染其他猪只。症状区别:猪流感最初食欲减退或不吃食,眼结膜潮红,从鼻中流出粘性分泌物,体温迅速升高至40.5~42.5℃,精神萎靡,食欲废绝,有时喝几口清水,咳嗽,从鼻中流出…  相似文献   
52.
大肠杆菌病是养鸡业常见的疾病之一,而耐药性大肠杆菌目前也不断出现。尤其在商品肉鸡的饲养过程中,滥用抗生素的现象较为普遍,导致耐药性菌株的出现。鸡群后期一旦爆发耐药性大肠杆菌病,抗生素很难治疗,死亡率一般在5%-20%,严重则可造成全群覆灭,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耐药性菌株出现的机理:大肠杆菌血清型众多,极易产生耐药性。耐药性的产生主要由于大肠杆菌能分泌一种名叫B-内酰胺酶的物质,从而使具有B-内酰胺结构的抗生素失去作用。而目前我们所使用的绝大多数抗生素都有B-内酰胺结构,因此耐药性菌株极易出现。  相似文献   
53.
马、牛浑睛虫是由于牛的腹腔丝虫和马的丝状童虫感染所致。感染后的马、牛眼内可看到1~3条象头发丝一样细小的虫在眼睛的巩膜内游动,虫体长约1~4cm不等,该病常发生在马较多,牛感染低于马。1感染途径该病的传染主要是通过蚊虫叮咬马、牛传染。这些蚊虫都是靠吸取马、牛的血液生活的,所以,当蚊虫吸取马、牛的血液时,将相应的丝虫的幼虫(微丝蚴虫)带进体内。经过10~15天开始发病,并经过血液循环逐渐进入马、牛的眼睛内,引起马、牛眼睛发病。2发病时的症状马牛发病时初期眼睛红肿、流泪、怕光,随着病情的深入,结膜和巩…  相似文献   
54.
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和葡萄园套种马铃薯等新的种植模式的推广,我市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近年来,严重影响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晚疫病,已成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本文对当地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及防治情况作一总结,供生产上参考。  相似文献   
55.
56.
柞蚕微粒子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微粒子病俗名锈病、渣子病、底子病,是当前柞蚕生产,特别是种茧生产中危害十分严重的传染性疾病.散布广,全国各蚕区均有发生;传染性强,只有采取综合防治,才能有效控制其发生. 1病原 柞蚕微粒子病,是由微粒子原虫寄生于蚕体的组织器官而引起的疾病.这种原虫,属于微孢子虫科、微孢子虫属,寄生在寄主体内,以渗透方式摄取营养,破坏寄主的细胞.整个生长发育周期分为:孢原质(即芽体)、裂殖体(即游走体)、产孢体、孢子母细胞和孢子5种形态,即5个发育阶段,但只有孢子能在寄主体外存活,是该病的主要传播体.孢子为长椭圆形,一端稍粗,一端细,形似米粒.孢子长1.2~4.7um,幅宽1.1~2.1um.孢子表面无色,有微皱,折光性强,在光学显微镜下为淡绿色或淡蓝色.  相似文献   
57.
生态园林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引 《花木盆景》2003,(7):35-35
  相似文献   
58.
人畜共患病感染途径及传播方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人畜共患病人畜间的传播方式,并通过对部分人畜共患病感染途径的分析,进一步确认了消除传染源和断传播途径是防治人畜共患病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9.
河北省未来农艺节水的途径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析了河北省农田用水浪费的主要路径.提出了减少地面蒸发损失和使降水有效利用是未来农业节水的主攻方向.根据研究成果,阐明了农艺节水技术潜力在目前经济用水量基础上还有100mm左右.并针对河北省灌溉农田、旱作农田和设施农田分别提出了深化研究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0.
葡萄病毒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葡萄栽培历史悠久 ,主要靠扦插和嫁接等方法无性繁殖 ,导致病毒长期积累和重复感染 ,病毒病发生日趋严重。病毒侵染葡萄后 ,引起葡萄树势衰退(甚至树体死亡 ) ,产量降低 ,品质下降 ,经济寿命缩短 ,嫁接成活率降低 ,繁殖材料生根能力差 ,树体抗性减弱等许多不良后果。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从2 0世纪 4 0年代开始研究葡萄病毒病 ,并于 195 6年成立了“国际葡萄病毒学会” (TheInternationalCouncilforStudyofVirusesandVirus likeDiseaseofTheGrapevine ,简称ICVG) ,该组织至今已召开了13届国际会议 ,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葡萄病毒病害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