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239篇
农学   133篇
基础科学   28篇
  40篇
综合类   199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The paper presented a new micomechanics load-transfer model for single-fibre fragmentation test. The interfacial shear streength and the crack will develop along the interface. The fibre stochastic strength distribution was modelled by a two-parameter Wibull distribution.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facial bonding strength and fibre axial-tensile strength on stress states in components of composites was discussed. The interfacial state during the fragmentation process may be one of following three states: 1) fully bonding; 2) partial bonding; 3) fully debonding; according to the fibre axialtensile strength and interfacial properties (including interfacial bounding shear strength, interfacial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matrix radial pressure) after elastic constants and geometrical parameters of composites phases are given.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these three states were discussed- Finally, a suitable definition of the critical fibre length was given and the critical length was constrouted by two parts :debonding fibre length and bonding fibre length.  相似文献   
62.
The problem that the micro-glassball is not wettable in molten aluminium alloys can be solved by a special technology that is different from rheocasting and squeezecasting methods. The metten metal can fill the cavity of the glass ball through the broken place on its wall, and an original micro -structure will be formed. This material has good comprehensive mechanical proper ties and this method can be used to other kinds of ceramic powders. The mechanisms of the formation of this materials have been discussed as well.  相似文献   
63.
为了有效利用棉秆资源,制备高性能的生物质秸秆人造板,该文以等规聚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薄膜为填充材料,以长棉秆束为基体材料,采用定向分层铺装方法,热压制备了不同薄膜含量的棉秆/塑料定向复合板,测试了复合板的物理力学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复合板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等规聚丙烯基复合板物理力学性能优于高密度聚乙烯基复合板,且当等规聚丙烯薄膜质量分数为15%时,复合板性能较佳,在此条件下,复合板的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内结合强度、吸水厚度膨胀率和吸水率分别为60.60 MPa、5074.4 MPa、1.48 MPa、2.53%和18.60%。复合板中棉秆纤维和塑料薄膜接合界面存在机械啮合结构。该研究可为利用农业生物质秸秆和塑料薄膜制备木塑复合材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4.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加筋膨胀土挡墙的蠕变特性。考虑了含水量对膨胀土的特殊作用.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后认为加筋膨胀土挡墙在古水量和温度升高时其蠕变变形会变大;膨胀土的湿胀干缩特性使加筋土中筋材并非一直处于受拉状态.可以减缓筋材的蠕变性质;在较低的极限荷载比例下。膨胀土体中含水量的变化对蠕变起主要作用.在较高的极限荷载比例下,加筋膨胀土的恒载对蠕变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65.
利用生物矿化原理制备木材—SiO2复合材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硅溶液,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硅溶液对喜树进行浇灌和滴注试验。经过1个月的试验得到样品,利用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素材和SiO2复合材样品中硅、碳的质量比,证实喜树成功吸收硅元素,并且存活,植株根茎附近生长较好,枝叶较多,顶部附近枝叶较少。比较浇灌、滴注2种方法:①浇灌过程相对简单,树木对硅的吸收相对较少;使用质量分数越高的药品对树木进行浇灌,树木对硅的吸收越好。②滴注过程相对复杂,树木对硅的吸收相对较多;使用质量分数越高的药品进行滴注,树木对硅的吸收越好;但吸收不均匀,呈滴注孔口附近往树梢方向减少趋势。前期研究结果表明,对树木进行浇灌和滴注,药品硅的质量分数过高树木会死亡,过低则达不到要求,因此,最佳质量分数配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确定。总的来说,利用生物矿化原理模拟木材—SiO复合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6.
对出现现浇钢筋砼楼板裂缝的某住宅楼工程的图纸进行复查并进行现场检测,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对该工程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出现大面积开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板角部负筋配筋量不足、混凝土浇注不均匀、拆模过早是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经过加固方案比较,采用粘贴碳钎维布法进行加固处理,确保了结构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67.
考虑基础梁的刚度贡献、地基土对基础梁的支承作用,以及桩间土对桩的影响,建立桩-基础梁-地基土共同作用刚度方程.采用有限单元法建立整体分析模型,对其进行共同作用分析.将桩基受力情况分解为3种荷载工况的叠加,给出计算桩自身沉降量的计算公式(考虑了桩间土对相邻桩沉降的相互影响).建立共同作用方程时,采用先通过计算柔度系数(沉降系数)形成柔度矩阵,由柔度矩阵求逆获得刚度矩阵的方法,使计算大为简化.  相似文献   
68.
以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为例,对传统的基本公式代入法和抵抗弯矩叠加法在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计算中的适用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基本公式代入法求解过程易于发生计算错误.而抵抗弯矩叠加法遵循“先分解,后叠加”原理,将复杂的应力图形分解为几个简单应力图形,然后将所得结果依次求解,进行叠加,使得计算过程清晰、简洁,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实用性很强.  相似文献   
69.
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路面荷载应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路面的荷载应力计算模型,利用ANSYS软件对有限元法的收敛性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得出了路面板长度、厚度、钢纤维掺量、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Et、中层素混凝土模量等因素对荷载应力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70.
无机质复合木材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论述了木材-无机质复合材料的基本内涵与分类,综合介绍近年来国内外无机质复合木材的制备,对无机质复合木材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提出随着纳米材料在木材科学与技术中的应用,必将给无机质复合木材的研究带来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