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38篇
  免费   492篇
  国内免费   1384篇
林业   233篇
农学   1563篇
基础科学   156篇
  866篇
综合类   4911篇
农作物   2266篇
水产渔业   34篇
畜牧兽医   285篇
园艺   761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172篇
  2022年   257篇
  2021年   277篇
  2020年   315篇
  2019年   264篇
  2018年   223篇
  2017年   446篇
  2016年   558篇
  2015年   509篇
  2014年   676篇
  2013年   616篇
  2012年   766篇
  2011年   849篇
  2010年   651篇
  2009年   696篇
  2008年   620篇
  2007年   664篇
  2006年   561篇
  2005年   409篇
  2004年   293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目的]探寻浚单29不同肥力水平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研究在高产田与一般田2种肥力水平下浚单29种植密度与产量及其相关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2种肥力水平下通过种植密度变化影响穗部性状来影响产量,相同密度,一般田肥力水平下,密度对穗部性状影响大于高产田对穗部性状影响。[结论]在一般田肥力水平下,浚单29最适宜密度为6.75万株/hm2,高产田肥力水平下,浚单29最适宜密度为7.50万株/hm2。  相似文献   
42.
卵泡从原始卵泡发育为成熟卵泡,直至排卵、黄体发育等过程都受到精密的调控,产生大量的优势卵泡是绵羊产多羔及实现快速扩繁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相关信号通路和转录因子通过影响绵羊卵泡中卵母细胞、颗粒细胞的生长,进而调控卵泡的发育成熟,对这些信号通路进行深入了解,有助于探索卵泡发育的调控机制,早日实现绵羊高效繁育。Notch是卵泡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高度保守信号通路,PI3K/AKT/mTOR信号通路各成员都是广泛存在于细胞内的信号转导分子,在卵泡发育早期发挥了主要作用,还有间隙连接(gap junction,GJ)和跨带突触(transzonal projections,TZPs)等物理连接方式,在细胞间的交流通讯起到重要作用。作者详细介绍了Notch信号通路、PI3K/AKT/mTOR信号通路、间隙连接及跨带突触的结构功能在绵羊卵泡发育中的调控作用,为进一步探明绵羊卵泡发育的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
以机载LiDAR离散点云数据为数据源,基于植被冠层孔隙率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提出一种反演大田玉米叶面积指数的方法。对反演LAI和实测LAI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Axelsson改进的不规则三角格网加密方法可以将地面点和非地面点分开,结合高分辨率影像能够提取出玉米冠层点云;基于孔隙率反演LAI,尼尔逊参数的选择对结果影响很大,利用扫描天顶角模拟尼尔逊参数,LAI反演结果接近于真实情况。利用机载LiDAR点云数据能精确地反演大田玉米LAI,该研究方法适用于中等高度的农作物,可以扩展到甜菜、甘蔗等其他中等高度农作物。  相似文献   
44.
水稻高产、优质和氮高效协同的氮素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级粳稻‘新稻18号’为试验材料,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0、232.5、255.0、277.5、300.0、322.5和345.0kg/hm2纯氮水平)对水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明确高产、优质和氮高效协同的适宜氮素水平。结果表明,随氮素水平提高,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和氮肥吸收利用效率均呈先增后降趋势。施氮量为255.0kg/hm2纯氮处理下,产量最高为9 878.11kg/hm2,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较高,分别为84.81%、72.85%和66.94%,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较低,分别10.00%和2.86%,氮肥吸收利用效率较高,为41.34%。低氮肥和高氮肥处理,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效率相对较低。说明,在适宜的氮肥水平下,水稻高产、优质和氮高效可达到协同一致。  相似文献   
45.
灌溉方式对大豆光合性状及土壤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置均匀灌溉、固定隔沟灌溉、交替隔沟灌溉3种灌溉方式,分别在大豆开花期、结荚期和鼓粒期进行灌溉,每次单沟灌水量分为60、45和30 mm 3个水平,以不灌溉为对照,研究了灌溉方式对大豆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可极显著提高大豆叶片的光合速率和大豆产量,交替隔沟灌45 mm的R4期光合速率、产量与交替隔沟灌60 mm差异不显著,而且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从节水增产增效角度分析,交替隔沟灌溉45 mm的灌溉方式最佳.  相似文献   
46.

Trials were performed with early and semi-early potatoes to test the effects of nitrogen (N) fertilizer level (0-160 kg N ha-1) and timing (all at planting versus half then and half either soon after emergence or 3 weeks later). All seven trials with earlies were irrigated as required, whilst different irrigation regimes (moderate versus intensive) were compared in two trials with semi-earlies. No benefit was derived from splitting the N application. Haulm growth and N uptake increased in all cases almost linearly up to the highest N level, but tuber yield did not respond in the same way. The optimum N level was 80 kg N ha-1 for a yield of 15 Mg ha-1, rising to 120 kg N ha-1 for a yield of 40 Mg ha-1. Tuber quality was lowered by the use of excess N fertilizer, particularly in the case of earlies. The quantity of mineralised N present in the soil after harvest rose sharply with above optimum fertilizer use, and the amount of N present in crop residues also increased. The likely leaching after early potatoes was estimated to be up to 80 kg N ha-1. The proportion of fertilizer N which was not accounted for in either tuber yield, crop residues or mineral N in soil was 26% in earlies and 38% in semi-earlies.  相似文献   
47.
倪治华 《土壤通报》2003,34(6):548-550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有机无机生物活性肥料能明显提高蔬菜作物长势,提高甘蓝抗根腐和烂心病能力。在等氮条件下,与常规对照相比产量基本持平,差异并不显著;但每666.7m2可节约成本24元左右,幅度达30,7%。椐统计分析,甘蓝最佳施肥置以100kg/666,7m2为宜,此用量可比常规对照增产9.3%,每666.7m2增加收入295元。在施用总量不变的条件下,减少有机无机生物活性肥料基肥比例,甘蓝则有碱产趋势。  相似文献   
48.
播期对冀西北坝上农牧交错区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冀西北坝上地区青贮玉米(Zea maysL.)适宜的播种日期,本研究以青贮玉米‘德美亚1号’、‘院军1号’、‘巡天3号’、‘德美亚2号’4个品种为材料,设置S1(5月2日)、S2(5月7日)、S3(5月12日)3个播期,开展播期试验,探究3个播期下青贮玉米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等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德美亚1号’株型适中、适合密植、生育期短,在5月7日播种,株高、茎粗最高,为208.95 cm,2.67 cm,叶面积指数为3.93,干草产量可达17.53 t·hm-2,相对饲用价值最高达159.7,草品质达国标二级;‘德美亚2号’秆矮、早熟、抗逆性好,在5月7日种植产量为17.24 t·hm-2,相对饲用价值达205.9,草品质达国标一级;‘院军1号’、‘巡天3号’含水量过高,不适宜制作青贮玉米。综上,‘德美亚1号’为最适宜在冀西北坝上农牧交错区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播种期为5月7日。  相似文献   
49.
在川西南冬季马铃薯种植区,开展马铃薯专用控释配方肥不同用量对青薯9号增产效应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每667 m~2施用60 kg马铃薯专用控释配方肥作底肥为最佳施肥方案,该处理的平均单株质量、商品薯率最高,平均鲜薯产量为2 114.0 kg/667 m~2,比对照(不施肥)增产1 063.5 kg/667 m~2,增幅为101.2%。  相似文献   
50.
为评价地熊蜂在重庆地区设施番茄的授粉效果,在重庆市荣昌区龙舌嘴村开展授粉效果比较试验,分析地熊蜂授粉对设施番茄产量、果实品质及畸形果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经地熊蜂授粉的设施番茄平均产量为2 206.44 kg/667 m2,与未授粉组相比显著提高了104.95%,授粉组的单果质量、果纵径、果最大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及总糖含量显著高于未授粉组。由此,认为地熊蜂适宜为重庆地区设施番茄授粉,且能够显著提高重庆地区设施番茄的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