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24篇 |
免费 | 267篇 |
国内免费 | 245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6篇 |
农学 | 1684篇 |
基础科学 | 91篇 |
628篇 | |
综合类 | 3128篇 |
农作物 | 2719篇 |
水产渔业 | 5篇 |
畜牧兽医 | 59篇 |
园艺 | 23篇 |
植物保护 | 1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3篇 |
2023年 | 126篇 |
2022年 | 137篇 |
2021年 | 165篇 |
2020年 | 188篇 |
2019年 | 161篇 |
2018年 | 137篇 |
2017年 | 223篇 |
2016年 | 357篇 |
2015年 | 302篇 |
2014年 | 330篇 |
2013年 | 358篇 |
2012年 | 381篇 |
2011年 | 456篇 |
2010年 | 479篇 |
2009年 | 487篇 |
2008年 | 478篇 |
2007年 | 621篇 |
2006年 | 466篇 |
2005年 | 436篇 |
2004年 | 288篇 |
2003年 | 228篇 |
2002年 | 206篇 |
2001年 | 208篇 |
2000年 | 192篇 |
1999年 | 130篇 |
1998年 | 127篇 |
1997年 | 117篇 |
1996年 | 118篇 |
1995年 | 114篇 |
1994年 | 92篇 |
1993年 | 82篇 |
1992年 | 64篇 |
1991年 | 57篇 |
1990年 | 53篇 |
1989年 | 38篇 |
1988年 | 30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63年 | 6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小麦是我国以及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人口增长、气候变化和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需要培育高产、多抗且优质的小麦品种,确保小麦安全生产和小麦产业健康发展。由于在培育小麦新品种过程中严格持续不断的人工选择,小麦初级基因库已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小麦的近缘次级基因库,将传统的育种技术和分子育种技术结合,通过细胞遗传学、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基因工程等方法将小麦近缘种属中的优良基因引入到小麦染色体组中可突破这一育种瓶颈,培育符合当代育种目标的小麦新品种。本文简要介绍了将小麦主要近缘种属及将其蕴含的优良性状和优良外源基因引渗到小麦基因组中的主要技术及特点,重点综述了利用近缘种属优良基因改良小麦抗病性、品质和生长发育等性状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以期促进小麦近缘种属优良基因的挖掘和新品种培育。 相似文献
72.
条锈菌诱导的小麦MBF1转录辅激活因子基因的克隆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电子克隆和RT-PCR方法,从小麦叶片中分离出一个条锈菌诱导的编码MBF1基因的cDNA序列,暂被命名为TaMBF1a。TaMBF1a包含一个完整的42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42个氨基酸,具有MBF1保守结构域;小麦TaMBF1a氨基酸序列与水稻OsMBF1相似性达92%,与拟南芥AtMBF1a相似性达80%。TaMBF1a编码的蛋白可能是核蛋白,且该基因在小麦根、茎、叶组织中表达量基本一致。在小麦与条锈菌的亲和、非亲和互作中,TaMBF1a基因均受条锈菌诱导高水平表达,且非亲和组合表达量高于亲和组合。外源植物激素水杨酸、乙烯、脱落酸也可诱导该基因快速上调表达,表明TaMBF1a可能通过水杨酸、乙烯等信号途径参与小麦对条锈菌的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73.
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小麦品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作为世界丰要粮食来源,其转基因遗传改良受到广泛关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面食品各种品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利用转基因技术对小麦进行品质改良成为近几年小麦研究的热点.小麦品质包括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又包括磨粉品质和食品加工品质.目前的小麦品质改良中,磨粉品质的改良主要通过提高籽粒硬度(grain hardness)基因pin的含量;食品加工品质的改良主要通过提高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业基(high-molecular-weight glutenin subunit,HMW-GS),尤其是1ny10、1Dx5及1Ax1亚基的含量;小麦的营养品质改良主要是提高赖氨酸及铁结合蛋白的含量;面粉白度是衡量面粉品质的重要性状之一,利用转基因技术从遗传因素进行的面粉白度改良主要集中在对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的抑制上;淀粉品质是小麦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淀粉品质改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支链含量相关淀粉基因的研究上.本文就应用转基因技术对小麦品质在这五个方面的改良进行了概括介绍,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4.
在杂交小麦选育中,为了更好地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研究与不断挖掘新的不育细胞质类型及其对应育性恢复基因以改良现有不育资源至关重要.基于这一目的,本文对具有山羊草属细胞质的四类不育系线粒体DNA(mtDNA)进行了RAPD分析,分别比较了具有同一细胞质背景的山羊草、雄性不育系,以及该类不育系与恢复系组配的可育杂种F1的mtDNA的变异性.结果显示,供试山羊草与其对应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在mtDNA上存在明显多态性,表明不育系在质核互作的影响下很可能已导致mtDNA发生变异:而不育系与对应的可育杂种F1在mtDNA上也存在多态性,同样表明育性恢复核基因对不育系进行育性恢复的过程中亦可能引起mtDNA发生相应变异;mtDNA变异很可能涉及到不育系育性本质的改变. 相似文献
75.
干旱胁迫对小麦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及染色体调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中国春-Synthetic 6x小麦染色体代换系及其亲本为材料,在不同生育时期对其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正常水分条件下(对照),5A、5B代换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5B代换系叶片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在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中国春.干旱胁迫下,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低于对照,3A、4D代换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2A、4D代换系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始终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中国春.由此表明,正常水分条件下,Synthetic 6x的5A、5B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诱导叶绿素含量增高的有利基因,5B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诱导类胡萝卜素含量增高的有利基因.干旱胁迫下,Synthetic 6x的3A、4D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诱导叶绿素含量增高的有利基因,2A、4D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诱导类胡萝卜素含量增高的有利基因. 相似文献
76.
基于EST-PCR的簇毛麦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筛选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定位、转移和利用簇毛麦有益基因, 通过花粉辐射, 获得一批包括小麦-簇毛麦易位染色体的异染色体系。为了鉴定这批材料中的簇毛麦染色体身份, 根据水稻、小麦的EST序列合成了240对STS引物, 其中34对引物在普通小麦中国春与簇毛麦间存在多态性;进一步对亲本及簇毛麦二体异附加系进行PCR扩增分析, 标记CINAU32-300可追踪簇毛麦1V染色体, 标记CINAU33-280、CINAU34-510、CINAU35-1100、CINAU36-380和CINAU37-400可追踪簇毛麦2V染色体, 标记CINAU38-250可追踪簇毛麦3V染色体, 标记CINAU39-950和CINAU40-800可追踪簇毛麦4V染色体, 标记CINAU41-745和CINAU42-1050可追踪簇毛麦5V染色体, 标记CINAU44-765和CINAU45-495可追踪簇毛麦7V染色体。加上本室已开发的2个6V染色体特异标记, 用这些簇毛麦特异分子标记鉴定辐射诱导材料的部分回交后代, 选育出小麦背景中只包含单条簇毛麦染色体的整套1V至7V染色体系, 同时有18条易位染色体的簇毛麦身份得到确定, 表明这些标记可以用来快速检测普通小麦背景中的簇毛麦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 相似文献
77.
小麦耐热性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和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春-HOPE染色体代换系为试验材料,利用细胞膜热稳定性和大田生产条件下高温胁迫两种方法,对与耐热性有关的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无论是利用膜热稳定性方法,还是利用大田高温胁迫环境进行耐热性评价的方法,HOPE的2A,3A,2B,3B和4B染色体代换到中国春相应染色体后,均显著提高了中国春的耐热性,证明这些染色体含有与耐热性有关的基因。在大田高温胁迫环境条件下,HOPE的3D,4A,5A和5B染色体也表现与耐热性有关。利用单染色体代换系和不同耐热性代换系杂交组合,对耐热性的基因效应分析结果显示,HOPE2A染色体上的耐热性基因表现为显性效应,3A,2B,3A和4B染色体上的耐热性基因表现为加性效应;3B与4B,3A与2A,3B与2B以及这些染色体上的耐热性基因与2A染色体上的耐热性基因之间均可能存在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78.
冀、京、津产麦区小麦赤霉病菌原体形成期的气象要素演变特征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22个代表站1960—2000年逐日平均气温、降雨量、相对湿度以及日照时数等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小麦赤霉病菌原体形成期各相关气象因子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日平均气温≥12℃日数大部地区呈弱增加趋势,降雨量和雨日呈减少趋势,中部以南地区的日照条件向降低小麦抗病能力的方向转化;贴近度分析表明,塘沽一天津一保定以南地区秋季小麦赤霉病菌原体形成期的气候条件是最适宜或适宜小麦赤霉病发生。 相似文献
79.
小麦主要亲缘种籽粒的Fe、Zn、Cu、Mn含量及其聚类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19份小麦亲缘种及普通小麦中国春为材料,测定比较了籽粒的Fe、Zn、Cu、Mn含量,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Fe、Zn、Cu、Mn含量平均值分别为50.94、34.89、6.96和33.21 μg g-1,其改良潜力分别为121.94%、40.46%、41.17%和73.03%。根据Fe、Zn、Cu、Mn含量将供试材料均分为高、中、低3类,其中塔城高拉山小麦Fe含量高达124.32 μg g-1,为富Fe材料。富Zn材料有野生一粒小麦、野生二粒小麦等6个品种(系),均值为49.91 μg g-1。富Cu材料有分枝小麦和小黑麦(8X),均值为8.66 μg g-1。富Mn材料为斯卑尔脱小麦,含量高达63.85 μg g-1。不同倍性染色体倍性材料间,Fe、Zn和Mn含量均以四倍体小麦最高,Cu含量以八倍体小麦最高。不同染色体组间,AABB染色体组材料的Fe、Zn和Mn含量最高,其次是AA染色体组材料,Cu以AABBDDRR染色体组最高。这些结果可为小麦营养品质育种的亲本选择和有利基因的发掘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0.
小麦籽粒淀粉分支酶同工酶基因型与酶活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71个小麦品种的籽粒淀粉分支酶活性,并采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ative-PAGE),鉴定了分支酶同工酶的基因型,以明确小麦籽粒淀粉分支酶(SBE)各同工型等位基因的分布特点和基因型组成,阐明分支酶活性与分支酶同工酶基因型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分支酶有SBEⅠ和SBEⅡ两个基因位点,SBEⅡ位点未显现多态性,SBEⅠ位点存在多样性。在SBEⅠ位点鉴定出A、B、Dⅰ和Dⅱ共4个等位基因位点,各等位基因位点出现频率分别为9.9%、76.1%、95.8%和57.8%;共检测到9种基因型,其中基因型DⅰDⅱB、DⅰB和DⅰDⅱ有较高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5.1%、28.2%和8.5%。从单一位点分析,分支酶活性与SBEⅠ位点有显著的相关性,与SBEⅡ位点相关性不显著。由此可见,小麦籽粒胚乳淀粉分支酶同工酶不同基因位点和基因型对酶活性具有不同的遗传效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