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85篇
  免费   427篇
  国内免费   975篇
林业   822篇
农学   738篇
基础科学   835篇
  1712篇
综合类   3826篇
农作物   739篇
水产渔业   466篇
畜牧兽医   635篇
园艺   381篇
植物保护   233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71篇
  2021年   180篇
  2020年   218篇
  2019年   214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314篇
  2016年   359篇
  2015年   421篇
  2014年   438篇
  2013年   559篇
  2012年   669篇
  2011年   835篇
  2010年   750篇
  2009年   751篇
  2008年   617篇
  2007年   637篇
  2006年   463篇
  2005年   389篇
  2004年   278篇
  2003年   268篇
  2002年   171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56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127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水肥管理是直接影响蔬菜稳产高产和品质提升的关键因素。总结了我国蔬菜高效灌溉的4种主要模式,介绍了不同种类蔬菜的高效灌溉模式,分析了我国蔬菜高效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2.
王亚东  焦健  苏德荣 《草地学报》2017,(6):1287-1293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紫花苜蓿营养生长期调亏滴灌对其节水效果的影响,增加其产量的作用。在北京对分枝期苜蓿品种"皇冠"进行调亏程度和调亏历时对其生长的研究。结果发现,秋播苜蓿进行调亏灌溉应把握适当的调亏度,在调亏度达60%FC、调亏历时为14d时,土壤水分对苜蓿形成干旱胁迫;在调亏度达80%FC时,光合同化物更多向苜蓿地上部分配,同时适当增加调亏历时改变苜蓿根系形态可塑性,有利于其根系伸长生长,提高其水分利用效率。适当的将调亏度与调亏持续时间分别维持在80%FC左右和14~21d,更能实现北京地区苜蓿节水促生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53.
为探究圆柏(Sabina chinensis)的化感作用,本研究采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圆柏叶片浸提液对地肤(Kochia scoparia)、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藜(Chenopodium album)、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5种杂草种子和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燕麦(Avena sativa)、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4种作物萌发和生长的影响,并用圆柏叶片、树枝、树皮粉末和浸提液进行盆栽抑草效果检测。结果表明:圆柏叶片浸提液对5种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地肤、藜、反枝苋萌发及生长的化感效应指数均在-0.98以上;盆栽抑草结果表明,圆柏不同部位对5种杂草种子萌发和稗草及反枝苋株高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叶片化感强度大于树皮和树枝,叶片粉末拌土处理抑草效果好于浸提液叶面喷施;对作物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圆柏叶片浸提液稀释1.5倍时,抑制荞麦种子萌发但不影响其株高及根生长,不影响燕麦种子萌发但降低其株高和根长生长,抑制油菜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但不影响其种子萌发率,促进油菜株高及根长生长,不影响向日葵种子萌发和生长。综上所述,圆柏具有良好的抑草活性,对作物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4.
在对广西沙塘林场巨尾桉2年生人工林调查基础上,按标准木法测定巨尾桉人工幼林生物量,建立其估算模型,计算出巨尾桉人工林分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分析各器官生物量分配规律及林分生产力水平。结果表明,2年生巨尾桉人工林年生物量为16.57 t/hm^2,其中,干、根、叶、枝、皮各器官生物量所占比例依次为46.67%、16.85%、14.62%、12.16%、9.62%。应用建立的估算模型估测巨尾桉人工幼林生物量,其相关程度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5.
施肥对猕猴桃鲜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比较5个不同施肥水平对坡地猕猴桃果园鲜果产量及其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猕猴桃鲜果的产量也明显提高,配方施肥的增产幅度更为明显.在低施肥水平的条件下,增加施肥对提高猕猴桃鲜果品质有正面的作用;高施肥水平对鲜果品质在总体上没有不良的影响.同时,对施用有机肥和配方施肥的作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6.
为研究局地尺度高寒草原土壤真菌多样性对地上植物多样性与生产力关系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青海省湟源县局地尺度高寒草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植物多样性梯度的地上生产力、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真菌多样性等指标进行调查、采样和分析。通过偏回归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方差分解分析(variance partitioning analysis,VPA)、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等分析手段,分析了土壤真菌多样性对地上植物多样性与生产力关系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高寒草原植物多样性与地上生产力存在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土壤真菌多样性分别与植物多样性和地上生产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通过PLSR,VPA,SEM等方法控制土壤非生物因子效应后,真菌多样性与二者的显著正相关关系仍存在。综上所述,局地尺度下青海省湟源县高寒草原土壤真菌多样性是调控地上植物多样性与生产力正向关系的关键生物因子。  相似文献   
57.
为推进节水型校园的建设,以河海大学文天学院为例,对高校非常规水资源优化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高校水资源利用存在较大弊端,用水管理模式不完善等是导致高校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的原因。结合高校现有水资源利用现状提出了高效节水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58.
提高小麦单产的田间排水暗管规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进内蒙古河套灌区田间排水系统的规格对灌区提升作物产量和保障粮食生产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在河套灌区对所构建的分布式SWAP-WOFOST模型进行了参数率定和验证,然后,对2000—2010年灌区春小麦种植条件下适宜的田间排水暗管规格进行探讨,并模拟评价了该条件下作物产量和水分生产力(WP)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分布式模型在河套灌区具有较高的适应性。春小麦种植条件下,灌区大部分耕地面积推荐采用田间排水暗管的规格为间距100.0m或75.0m,埋深为2.5m。相比现有排水系统,采用推荐的排水暗管规格,春小麦多年平均作物产量提高了18.5%,多年平均WP提高5.2%。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改进灌区田间排水系统的效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9.
集雨灌溉工程是对降雨进行收集、汇流,存储和进行节水灌溉的微型水利工程,主要解决农业生产缺水性问题.通过国内外集雨灌溉利用的研究和实践,较详细地阐述了集雨灌溉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集水工程集雨面防渗材料的研究、蓄水工程中蓄水设施的防渗,水分蒸发处理,喷灌、滴灌、渗灌等灌溉技术.文章分析了目前集雨灌溉工程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0.
Irrigation water disinfestation is an unexplored option for reducing Verticillium dahliae inoculum in water and consequently for more efficiently managing Verticillium wilts in Andalusia. We assessed Suppressive Efficacy (SE; water was infested and subsequently treated) and Preventive Efficacy (PE; previously treated water was subsequently inoculated) of OX-VIRIN®, OX-AGUA AL 25® and Deccoklor® in reducing water infestations by V. dahliae conidia. Five concentrations of each disinfestant, the lowest three being recommended by the manufacturer, were tested in vitro against six V. dahliae isolates. Validation assays were carried out in experiments under natur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spring. The four highest concentrations of OX-VIRIN® (0.8–51.2 mL L−1), the three highest of OX-AGUA AL 25® (46.4–417.5 μL L−1) and the two highest of Deccoklor® (0.375 and 3.75 mL L−1), showed an in vitro-efficacy (SE and PE) of 96.2, 80.0 and 100.0% after 30, 5 to 30 and 15 days respectively. Therefore, recommended concentrations for OX-VIRIN® and OX-AGUA AL 25® showed a greater in vitro-effectiveness than those recommended for Deccoklor®. Assays in natur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proved that OX-VIRIN® at the recommended concentration of 3.2-mL L−1, applied every 28 days to water, was the most effective treatment (SE and PE), with a 100% reduction of the average relative viability after 56 days. Other chemical treatments showing high in vitro-efficacy, such as OX-VIRIN® at 0.8 mL L−1 and OX-AGUA AL 25® at 46.4 μL L−1 showed an SE of 99.9% after 14 and 28 days when applied every 28 and 14 days, respectively. However, PE of OX-AGUA AL 25® at 46.4 μL L−1 was only 59 and 38% after 28 and 14 days respectively, depending on the experi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