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2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462篇
林业   121篇
农学   884篇
基础科学   45篇
  173篇
综合类   1662篇
农作物   558篇
水产渔业   104篇
畜牧兽医   310篇
园艺   235篇
植物保护   7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35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208篇
  2006年   217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108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4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通过阳性(含Arsenophonus)与阴性(不含Arsenophonus)褐飞虱初羽化成虫的正反交试验,发现子代感染Arsenophonus的情况由其母本决定,而与父本无关,表明褐飞虱体内的Arsenophonus可由母体垂直传递给子代。初羽化阳性和阴性成虫的配对实验结果表明,Arsenophonus对褐飞虱后代数量及性比没有显著的作用,无雄性致死作用。通过黄绿绿僵菌ARSEF1764菌株对初羽化雌成虫褐飞虱的接种实验,发现阴性试虫的感病率为55.2%,显著高于阳性试虫的32.5%,表明感染Arsenophonus有助于提高褐飞虱对黄绿绿僵菌ARSEF1764菌株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02.
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NS366花粉败育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NS366雄性败育的细胞学机理,采用醋酸洋红染色法观察减数分裂和小孢子发育过程,用1%I2-KI溶液染色进行花粉育性统计;以温敏不育系BNS和常规品种扬麦13作为对照。结果表明,BNS366的减数分裂和小孢子发育过程与BNS完全一致,即: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中期Ⅰ染色体出现滞后现象,在形成二分体和四分体时细胞质分裂不均匀,出现三孢现象;小孢子发育过程中,只观察到单核靠边期,最后核物质解体出现空孢现象。而扬麦13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表现正常,小孢子发育过程中,观察到单核期→双核期→三核期。开花期,BNS366和BNS花粉均表现典败和圆败,扬麦13可育。减数分裂表现出的异常行为是导致BNS366花粉败育的原因之一,单核靠边期是其败育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03.
为了解异质雄性不育小麦败育过程中活性氧代谢中几种保护酶的变化特点,以5种小麦雄性不育系U116A、Ju116A、Va116A、C6116A、K116A及其相应保持系116B为材料,分析了小麦雄性不育系在花药不同发育时期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保持系的差异。结果表明,不育花药的POD活性自单核早期后均比同一发育时期的可育花药高;自单核晚期开始,不育系CAT活性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而可育系则呈升高趋势;受试材料花药中SOD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且不育系高于保持系。经差异分析,不育系U116A、Ju116A、Va116A、C6116A的败育关键期是单核晚期,而K116A的败育关键期则是单核晚期至二核期。以上结果说明,5种异质小麦雄性败育时期有所不同,并且雄性育性与POD、CAT和SOD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4.
Restorer line breeding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enhance the heterosis and improve the yields of japonica hybrid rice. To improve the selection efficiency of restorer lines for BT-type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CMS) in japonica rice, a functional marker InDel-Rf-1a based on the difference of nucleotide sequence in Rf-1a locus between BT-type CMS lines and restorer lines was developed to detect the genotypes of different rice materials. Conventional indica rice varieties, restorer and maintainer lines without 574 bp deletion could restore the fertility for BT-type CMS in japonica rice. By contrast, most conventional japonica rice varieties except Aichi 106 and Yijing 12, with genotype of rf-1arf-1a showed the 574 bp deletion maintained sterility for BT-type CMS lines. To further verify the effect of genotyping detection in Rf-1a locus, this marker was also used to amplify the genomic DNA in different japonica rice restorer lines, CMS lines, hybrids and F2 segregation population, and three genotypes in Rf-1a locus could be distinguished distinctly. Therefore, the marker InDel-Rf-1a could be widely used for genetic identification and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MAS) in breeding japonica restorer lines.  相似文献   
105.
For the two-line hybrid rice system, pol en sterility is regulated by recessive gene that responds to temperature. The recessive gene controlling thermo-sensitive genetic male sterility (TGMS) is expressed when the plants are grown in conditions with higher or lower critical temperatures. To transfer tgms gene(s) control ing TGMS to Thai rice cultivars by backcross breeding method, a male sterile line was used as a donor parent while Thai rice cultivars ChaiNat 1, PathumThani 1, and SuphanBuri 1 were used as recurrent parents. The BC2F2 lines were developed from backcrossing and selfing. Moreover, the 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 markers were developed for identifying tgms gene and the linked marker was used for assisting selection in backcrossing. The identification lines were confirmed by pol en observ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e success of introgression of the tgms gene into Thai rice cultivars. These lines will be tested for combining ability and used as female parent in hybrid rice production in Thailand.  相似文献   
106.
为创制新的两系不育系,并将其应用于强优势杂交水稻品种培育,综合利用花培和诱变技术培育了粳稻两系不育系江79S。取培矮64S/粳稻H179的F1幼穗,利用花药培养技术培育获得一个粳型光温敏不育系S79;后采用高能碳离子束处理S79干种子,在其后代中选育了一个熟期突变体GS79(江79S),其在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始穗表现不同,分别较S79早7 d左右和迟5 d左右。观察江79S的育性转换特性,发现其在嘉兴种植时,每年9月8日左右开始出现可育花粉并开始结实;在陵水种植时,植株正常结实且结实率达80%以上。人工气候箱光温敏特性鉴定结果表明,江79S在长日照条件下育性转换温度低于23.5℃。稻米品质和抗性鉴定结果为江79S米质达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部颁三级优质米标准,苗叶期抗稻瘟病。对江79S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其携带源自农垦58S的光敏不育基因pms1和pms3,且含携带抗稻瘟病基因pi21、PiaPid3和Pita,与其高抗苗瘟的特性相一致。以江79S配制的亚种间杂交水稻品种江两优7901通过了国家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本研究结果为综合运用花培和辐照诱变技术培育新两系不育系材料提供了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7.
【目的】通过构建分离群体定位并克隆水稻雌雄不育基因OsFMA2,并对其在水稻育性调控中的功能进行探究。【方法】通过EMS诱变水稻宁粳4号得到稳定的不育突变体,对突变体进行表型及细胞学观察,利用精细定位和Mut-map相结合的方法克隆了水稻雌雄不育基因OsFMA2,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在各组织表达水平差异,利用水稻原生质体表达系统进行OsFMA2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细胞学观察发现突变体为雌雄不育。利用极端个体将其精细定位于水稻第6染色体长臂448 kb的区间内。结合全基因组重测序结果,最终确定OsFMA2为目标基因。该基因编码一个复制蛋白,在单子叶植物中高度保守。OsFMA2具有组织特异性,在幼穗中高表达。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OsFMA2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中。【结论】OsFMA2在幼穗中高表达,可能参与了水稻雄配子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同源重组过程,同时,OsFMA2的表达对雌配子发育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8.
【目的】通过对水稻雄性不育突变体的研究,可以鉴定更多与育性或花粉发育相关的基因,有助于解析水稻雄性生殖发育的整个调控网络。【方法】常规种植条件下,突变体ms7 (male sterile 7)与对照种植于浙江富阳和海南陵水,比较它们的育性及主要农艺性状差异,利用混池关联分析和图位克隆方法进行目标基因定位。【结果】整个生育期,突变体ms7生长速率与野生型一致,成熟期的株高、分蘖数、叶数、叶大小、穗长和每穗颖花数等性状与野生型相比也没有显著差异,但ms7结实率为0,表现为完全雄性不育,花药瘦小且颜色发白,半薄切片显示绒毡层降解推迟,花粉镜检呈染败。遗传分析表明花粉败育受单个隐性基因控制,定位于第7染色体上BSA11与YD7045之间1.17 Mb的范围内。【结论】本研究为水稻雄性不育基因ms7的克隆和功能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9.
以信阳市和谐动物医院在20122013年间接诊的112个细菌病例为研究对象,选取18种常见的抗菌素药敏片,运用纸片扩散法来分析直接药敏试验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从112个细菌病例中选出92个病例做研究,36个病例可筛选出3种以上的高敏药物,28个病例可筛选出2种以上的高敏药物,39个病例只能筛选出1种高敏药物,16个病例只能筛选出中敏药物,4个病例对常规的18种药物全部耐药。  相似文献   
110.
输卵管炎种鸭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表现输卵管炎种鸭体内分离的大肠杆菌的致病性、药敏试验、血清型及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无菌采集表现输卵管炎的种鸭肝脏,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经易感鸭皮下注射,测定其致病性;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凝集试验确定血清型;PCR法检测毒力基因.结果共分离鉴定大肠杆菌16株,其中强毒菌株11株.70%以上菌株表现敏感的药物有丁胺卡那霉素、氟苯尼考、头孢唑啉、左氧氟沙星和壮观霉素,70%以上菌株表现耐受的药物有复方新诺明、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恩诺沙星和氟哌酸.16株大肠杆菌分属于4个血清型,078占56.3%,为主要血清型.毒力基因irp2、yuA、imC和pa pC的检出率分别为68.8%、87.5%、75%和100%.总结说明,从表现输卵管炎的种鸭体内共分离到16株大肠杆菌,078是主要的血清型,首选壮观霉素和氟苯尼考等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