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3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485篇
林业   124篇
农学   905篇
基础科学   45篇
  178篇
综合类   1716篇
农作物   564篇
水产渔业   105篇
畜牧兽医   316篇
园艺   238篇
植物保护   7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210篇
  2006年   223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116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4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41.
采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对不同催青处理的伴性赤蚁sch系统进行研究 ,并以普通黑蚁系统夏芳作为对照。实验中分别抽提高温和常温催青处理 36h后的sch蚕卵和夏芳蚕卵的总RNA进行DDRT -PCR分析 ,其产物于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上电泳展示 ,得到大量的差示片段。对高温催青处理后在夏sch蚕卵中特异表达的 2条能稳定重复的带进行了克隆 ,得到了长度分别为 2 73和 199bp的cDNA片段 ,并对其进行了序列分析。Northern杂交证实HAP82 80仅在高温催青处理的夏sch蚕卵中有转录 ,表明其为sch蚕卵经高温催青处理后特异表达的产物  相似文献   
42.
“荧光”蚕品种雌雄荧光色素的定性及相对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和纸上色层分析法 ,对家蚕“荧光”品种雌雄幼虫和茧层的荧光色素进行了定性和相对量分析。结果表明 :构成雌雄茧层荧光色素的种类无显著差异 ,雌雄茧荧光色不同的原因是组成茧荧光色的各种荧光色素相对量不同 ;茧层中的一种Rf值为 0 77的黄荧光色素 ,在熟蚕丝腺中没有检出 ,说明营茧过程中有新的荧光物质形成或有较大的变化 ;5龄幼虫不同发育时期 ,雌雄各荧光色素的相对量不同 ,以荧光黄色素为例 ,雄性随日龄的增加其相对量不断增加 ,而雌性则以 5龄 96h为最高 ,其后逐渐下降 ;雌性幼虫肠壁组织中的Rf值为0 19和 0 5 9的两种明黄色荧光色素 ,雄性幼虫和雌性幼虫的其它组织中没有检出 ,说明雌雄幼虫在色素代谢上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3.
香果树种子休眠和萌发的生理特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解决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种子萌发困难的问题,使用不同的光照条件较系统地研究了香果树种子休眠和萌发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香果树种子属典型的光敏感性种子,在黑暗中无论恒温或变温条件下均完全不能萌发;整个萌发过程需1 000 lx光照强度和每天照光16 h;在光照条件下适宜的萌发温度为20℃、25℃恒温,其次是30℃恒温和30℃(日)、20℃(夜)变温.  相似文献   
44.
实验以 BT 型不育水稻“寒丰 A”与“农量 58S”及其转育的5个光敏核不育水稻杂交,得到的 F_1植株均为不育,证明“农垦58S”不育的主效基因(ms(_1~p)ms(_1~p)ms(_2~p)ms(_2~p))中有一对来源于“农垦58”,即为与“寒丰 A”等位的不育基因。并推论“农垦58S”是由“农垦58”1个基因位点的突变,而它的光敏不育性则为此突变基因和原有不育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5.
辐射百合雄性不育突变体的RAPD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取得了较大进展,各种标记方法的广泛使用极大地加快了新品种的选育速度。随机引物扩增DNA多态性分子标记(RAPD)因其灵敏度高、速度快,可对整个基因组进行标记且费用和技术难度较低,易于应用而倍受青睐[1],已在植物亲缘关系与品种鉴定[2~4]、遗传多样性检测[5,6]、遗传图谱的构建与基因定位[7]、辅助选择育种[8,9]、育种材料的早期的选择、突变体的鉴定等方面得到了较多的应用[10~13]。由于突变体是植物基因组(达2 0×109bp)少数位点发生突变的结果,1个随机引物仅能检测基因组的极少部分,因而突变体的检测相对困…  相似文献   
46.
本试验以Ogura晚抽薹不结球白菜薹ms等为材料,通过观察和比较熊蜂对不同白菜品种访花次数和访花滞留时间的差异,选择出能吸引熊蜂访花且访花滞留时间长的Ogura薹ms植株。对选择出植株的蜜腺大小和开花结实特性进行了进一步鉴定,结果表明选出的薹ms株蜜腺发达,开花结实正常,为选育优良晚抽薹胞质不结球白菜雄性不育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7.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和铁矾-苏木精染色方法,研究了珍稀濒危植物青岛百合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形成过程。结果表明:青岛百合有6枚雄蕊,每个花药具4个花粉囊。花粉囊壁发育属基本型,由6层细胞构成,即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绒毡层细胞发育为腺质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小孢子在四分体中的排列为四面体型、左右对称型和十字型。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具1个萌发沟。花粉粒在整个发育时期有不同步现象,相差1~2个时相。  相似文献   
48.
染色体工程技术主要包括染色体的添加、削减和代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生物技术亦融入到染色体工程技术,赋予染色体工程以新的内容,不仅包括在染色体组、染色体和染色体片段水平上所进行的染色体遗传操作,而且涵盖了染色体原位杂交、染色体微切割和人工染色体等新技术。本文阐述了染色体工程技术在小麦雄,巨不育研究和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应用,其主要有:(1)育性基因的定位,如育性基因的单体、缺体、端体和缺四体分析等;(2)外源育性基因的染色体鉴定;(3)核型雄性不育的染色体保持技术;(4)育性载体染色体的定向替换等。本文还对染色体工程技术研究应用进展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49.
Soybean breeders have not exploited the diversity of the 26 wild perennial species of the subgenus Glycine Willd. that are distantly related to soybean [Glycine max (L.) Merr.] and harbour useful gen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 methodology for introgressing cytoplasmic and genetic diversity from Glycine tomentella PI 441001 (2= 78) into cultivated soybean using ‘Dwight’ (2= 40) as the male parent. Immature seeds (19–21 days post‐pollination) were cultured in vitro to produce F1 plants (2= 59). Amphidiploid (2= 118) plants, induced by colchicine treatment, were vigorous and produced mature pods and seeds after backcrossing with ‘Dwight’. The BC1 plants (2= 79) produced mature seeds in crosses with ‘Dwight’. Chromosome numbers in BC2F1 plants ranged from 2= 41–50. From BC2F2 to BC3F1, the number of plants in parentheses with 2= 40 (275), 2= 41 (208), 2= 42 (80), 2= 43 (27), 2= 44 (12) and 2= 45 (3) were identified. Fertile lines were grown in the field during 2012 and 2013.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the successful development of new alloplasmic soybean lines with cytoplasm from G. tomentella.  相似文献   
50.
为揭示大白菜CMS7311雄性不育发生与其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关系,利用间接酶联免疫( ELISA)测定法比较了大白菜雄性不育株花蕾和可育株花蕾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差异。结果表明:在花蕾发生过程中,不育株和可育株内源激素IAA、ABA、GA3、ZR以及JA含量变化均呈现差异。以花蕾纵径2.0~2.9 mm时期为转折点,前期不育株花蕾IAA含量小于可育株花蕾,而后期相反;同样的转折点,不育株花蕾ABA含量的下降趋势呈开张的“V”字形,前期下降快,后期下降放缓,这与可育株中变化趋势不同。不育和可育株花蕾中GA3含量变化都是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所不同的是不育株花蕾中GA3含量变化幅度较可育株小且始终低于可育株。不育株中JA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剧烈变化趋势,且始终高于可育株花蕾中的JA含量。在不育株不育发生的初始阶段,ABA和JA分别上升了12.47%和16.18%,而IAA、ZR和GA3分别下降了14.00%,23.04%和45.68%;IAA/ABA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但在花蕾发育早期不育株中的比值小于可育株,而后期正好相反;其余IAA/GA3、IAA/ZR和ABA/GA3等3类激素比值均表现为下降趋势,且不育株中IAA/GA3和ABA/GA3比值都明显大于可育株。由于大白菜CMS雄性不育主要发生在花蕾发育的早期,推断GA3的缺乏,导致各激素间的平衡关系失调,可能与CMS7311雄性不育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