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180篇
  免费   4193篇
  国内免费   7031篇
林业   8618篇
农学   8858篇
基础科学   2174篇
  8852篇
综合类   37592篇
农作物   6813篇
水产渔业   3431篇
畜牧兽医   8856篇
园艺   5031篇
植物保护   6179篇
  2024年   349篇
  2023年   1101篇
  2022年   1864篇
  2021年   2121篇
  2020年   2259篇
  2019年   2363篇
  2018年   1905篇
  2017年   2605篇
  2016年   3419篇
  2015年   3439篇
  2014年   4352篇
  2013年   4887篇
  2012年   6209篇
  2011年   5811篇
  2010年   4892篇
  2009年   4991篇
  2008年   4629篇
  2007年   5289篇
  2006年   4464篇
  2005年   4070篇
  2004年   2879篇
  2003年   2474篇
  2002年   2096篇
  2001年   2146篇
  2000年   1815篇
  1999年   1691篇
  1998年   1406篇
  1997年   1194篇
  1996年   1262篇
  1995年   1248篇
  1994年   1203篇
  1993年   899篇
  1992年   879篇
  1991年   775篇
  1990年   776篇
  1989年   618篇
  1988年   597篇
  1987年   394篇
  1986年   213篇
  1985年   158篇
  1984年   146篇
  1983年   81篇
  1982年   73篇
  1981年   68篇
  1980年   56篇
  1979年   46篇
  1978年   54篇
  1977年   58篇
  1976年   26篇
  1955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More than 20 years have passed since the first report on successful genetic transformation of wheat. With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ransformation platform, great progresses have been made on wheat genetic transformation both on its fundamental and applied studies in China, especially driven by the National Major Project for Transgenic Organism Breeding, China, initiated in 2008. In this review, wheat genetic transformation platform improvement and transgenic research progresses including new techniques applied and functional studies of wheat quality, yield and stress tolerant related genes and biosafety assessment are summari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trends in wheat transformation with traditional methods combined with genomic studies and genome editing technology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92.
云南瑞丽市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和不稳定斜坡等,其中以滑坡为主、共109个.影响滑坡的因素分为自然因素、诱发因素.自然因素指滑坡的坡度、滑体岩性、滑床岩性等在自然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属性.诱发因素是指引发滑坡发生的因素,主要是降雨、地震、坡脚侵蚀、坡脚开挖等影响因素.自然因素统计表明,4~14°发育的滑坡较少,15 ~40°发育的滑坡较多;滑体岩性为含砾粉土和粉质粘土;滑床岩性以片麻岩、含砾粉土、泥岩为主,砂砾粉土次之,碎石土、粉质粘土、砂岩较少.诱发因素以降雨为主,坡脚侵蚀、地震、坡脚开挖次之.最后结合影响因素给出相关的分析.  相似文献   
993.
2014和2015两年度利用Burkard定容式孢子捕捉器监测了高感小麦白粉病品种京双16种植区和中感品种众麦2号种植区田间空气中的病菌孢子浓度变化动态,同时利用小型气象站监测了田间的气象因子,通过分析京双16和众麦2号种植区空气中孢子浓度与空气温度、湿度、降雨、风速和太阳辐射率的相关性,发现空气中的孢子浓度主要与空气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性(r0.348 3,P0.05)。在此基础上,分别分析了田间病情与调查日期前累积孢子浓度、一周前累积孢子浓度、前一周累积孢子浓度和当周累积孢子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中感品种众麦2号田间病情与累积孢子浓度的关系均呈指数关系,其中田间病情与调查日期前累积孢子浓度或一周前累积孢子浓度的拟合效果最好,而感病品种京双16的田间病情与累积孢子浓度多呈对数关系,其中病情指数与一周前累积孢子浓度的拟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94.
吉林莫莫格白鹤春季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鹤属大型涉禽,仅分布于亚洲地区,其东亚种群数量为3 750只左右;由于环境变迁,种群数量越来越少,已被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为阐明在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环境中白鹤春季的活动规律以及各种行为的时间分配,于2010年4月15日~5月13日,在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白鹤春季迁徙期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白鹤的各种行为的时间分配依次为:觅食占64.34%、静栖占4.42%、警戒占13.92%、游走占4.57%、理羽占11.51%、其他(包括打斗、飞行、呜叫等情况)占2.56%。成体与亚成体白鹤、雄鹤与雌鹤在行为和时间分配上有明显差异,在觅食时间上雌鹤高出雄鹤10%左右,雄鹤的警戒时间高于雌鹤。  相似文献   
995.
辽葱5号是以玉田县五叶齐大葱为母本、朝阳鳞棒葱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对杂交后代进行季节穿梭选择的方法,即用3年时间进行了3个世代的以株为单位的混合选择及以株系为单位的选择,最后留选1个经济性状整齐、生殖性状稳定的雄性可育母系,经系内混合授粉育成的大葱新品种。该葱生长旺盛、秋葱产量高、葱白较长、叶片直立性好、抗紫斑病能力较强,适合长季节栽培,生育期在120d以上,属中晚熟品种。冬贮干葱可食用率高,适宜北方各省、区种植。  相似文献   
996.
以矾根(Heuchera micrantha)植株不同器官为外植体材料,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探索了矾根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选取幼芽作为外植体时快繁效率最高,最适芽诱导培养基配方为MS+2.0 mg/L 6-BA+0.5 mg/L NAA,采用4/5MS+0.2 mg/LNAA的生根培养方案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97.
利用基质栽培技术,以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为供试材料,比较了天津市常用的11个番茄品种部分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果实营养成分指标的差异,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筛选出最适宜天津市基质栽培的番茄品种。结果表明,粉皇后和傲兰6号在产量、单果重等指标中表现比较突出,适合在天津市以基质栽培方式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8.
为了明确烤烟不同生育期气候资源对烟叶品质的贡献率,以陕西安康烟区2002—2011年气象资料和烟叶化学成分为材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烤烟不同生育期的平均温度、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进行分析,构建不同生育期的气候综合指数(CCI);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决策分析对各生育期CCI与烟叶化学成分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CCI对烟碱含量的影响以采烤前期最大,旺长期最小,对采烤前期的影响主要为直接作用;对烟叶总糖含量的影响以采烤后期最大,采烤前期最小,对采烤后期的影响主要为直接作用和通过旺长期的间接作用;对烟叶糖碱比的影响以采烤后期最大,旺长期最小,采烤后期的影响主要为直接作用和通过采烤前期的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999.
如玉45 号是以BAL-22-31 为母本,以山苦瓜-45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中熟苦瓜一代杂种。生长势较强,第1 雌花节位第17 节左右,主侧蔓均可结瓜;商品瓜长6 cm 左右,横径3 cm 左右,单瓜质量40 g 左右,老熟瓜可达200 g;果实两头较尖,橄榄形,瓜皮深绿色,纵棱尖瘤,肉质脆嫩,苦味较重,回味甘甜,总皂甙含量较高,适合煲汤和深加工;田间鉴定对枯萎病和白粉病的抗性较强,一般产量4 200 kg·(667 m2-1 左右,采收期可达6 个月,适宜福州以南龙岩、漳州、泉州、厦门等地栽培。  相似文献   
1000.
Eight insecticidal crystal proteins of Bacillus thuringiensis, CrylAa, CrylAb, CrylAc, CrylB, Cry2Aa, CrylC, CrylDa and Cry 1Ea were assessed for toxicity against 1 st instar larvae of rice leaf folder,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 at 48 HAT and 72 HAT. Bioassay results depicted CrylAa was the most toxic (LCso 2.35 ppm) followed by CrylBa (LCso 8,50 ppm) and CrylAb (LCso 8.73 ppm) at 48 HAT, whereas, at 72 HAT CrylAb proved to be highly toxic (LC50 0.50 ppm) followed by CrylAa (LCso 4.07 ppm), CrylAc (LCso 4,84 ppm) and CrylBa (LCso 6.42 ppm). Toxins Cry2Aa, CrylCa, CrylDa and CrylEa did not resulted in any mortality at 48 HAT and 72 HAT, respectively. Baseline estimates for CrylAb against 1st instar larvae of C. medinalis sampled from seven geographical locations revealed variation in LC50's from 0.37 ppm to LC50 16.25 ppm at 48 HAT and LC50 0.50 ppm to LC50 6.49 ppm 72 HAT, respectively with relative resistance ratios of 44-fold and 13-fold at 48 HAT and 72 HAT over the susceptible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