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59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40篇
  91篇
综合类   270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79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Richness of Ancient Woodland Indicator plant species was analysed in 308 woodland patches that were surveyed during the Countryside Survey of Great Britain carried out in 1998. The Countryside Survey recorded vegetation plots and landscape structure in 569 stratified 1 km sample squares and developed a remotely-sensed land cover map of the UK. Using these datasets, we tested the hypothesis that Ancient Woodland Indicator species richness in woodland fragments was limited by patch area, shape and spatial isolation and that woodland patches located in the lowland region of Great Britain would respond differently than those in the upland region. The variation in Ancient Woodland Indicator species richness in the British lowlands (n = 218) was mainly explained by patch area and two measures of connectivity, the length of hedgerows and lines of trees in the 1 km square and the area of woodland within 500 m of the vegetation plot. By contrast, variation in Ancient Woodland Indicator species richness in the British uplands (n = 90) was related to Ellenberg scores of the vegetation communities sampled – a surrogate for habitat quality – an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f spatial structure was detected. It therefore appears that the degree of fragmentation of woodland in the British lowlands limits the distribution of Ancient Woodland Indicator species, while in the uplands, failed colonisation is a matter of habitat quality rather than a result of landscape structure.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May 2005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92.
蔬菜农药残留监控的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菜农的素质和蔬菜生产过程、监控经验及农药生产与销售等方面阐述了蔬菜农药残留监控的难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3.
为了探明杨梅果蝇种群发生动态与综合防控技术,2003—2015 年在浙江省临海市和黄岩区对杨梅果蝇发生规律、监测预报与综合防治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杨梅果蝇种群数量在6 月中下旬和7 月中旬出现2 次高峰期,杨梅挂果期危害重;东魁杨梅栽培、果园复杂环境、冬季气温偏高和天敌控制能力下降是该虫种群数量上升的主要原因,制定了预测预报方法,建立了发生危害预测模型,平均预测准确率为93.3%。罗帐杨梅栽培技术防阻果蝇效果显著,有虫果率与对照相比降低了93.61%~96.25%;60 g/L 乙基多杀菌素2000 倍液,在杨梅采前45、30、20 天喷施,虫口减少率为92.94%~95.72%,果实危害下降率为91.56%~95.78%,且降解速度快,已取得农业部农药登记。集成了一套杨梅果蝇防控对策和以监测预警预报为基础,物理阻隔、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互协调、有机配套的绿色防控技术,有效控制杨梅果蝇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94.
于2010年711月通过引诱剂诱捕对云南省永善县柑橘园中的实蝇种群动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在柑橘园中以南瓜实蝇为优势种,监测到的3种实蝇的种群动态基本一致,种群数量高峰一般出现在811月通过引诱剂诱捕对云南省永善县柑橘园中的实蝇种群动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在柑橘园中以南瓜实蝇为优势种,监测到的3种实蝇的种群动态基本一致,种群数量高峰一般出现在89月份;在供试的4种引诱剂中,以糖醋酒溶液对柑橘园实蝇的引诱效果最好,其次是果瑞特诱剂和水解蛋白诱剂,而甲基丁香酚的引诱效果不佳;糖醋酒溶液、水解蛋白诱剂、果瑞特诱剂诱捕到的实蝇的雌雄比分别为1∶1.02、1∶2.11、1∶4.68。  相似文献   
95.
于2010 ~2013年研究低空捕虫网在稻飞虱监测预警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低空捕虫网对灰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3种稻田飞虱都有捕获效果,对迁入飞虱种群的捕集效果较差,对本地羽化的飞虱捕集效果较好,特别是对灰飞虱,低空网捕集量大,峰次多,虫峰较诱虫灯明显,且不受风雨、电源等因素影响,虫情信息可靠,虫种比较单纯,容易分种计数,网捕灰飞虱成虫峰与田间虫峰有明显相关,验证了灰飞虱从小麦田向秧田扩散的对应关系.低空网对灰飞虱预测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但对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迁入预警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96.
李宏燕  续京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3):7692+7827-7692,7827
介绍MCGS工控组态软件的系统结构和功能,并结合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淀粉生产废水处理工艺,构建了其上位机监控系统,扩展了MCGS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97.
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其在设施农业监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现有设施农业监控系统进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构成、软硬件平台设计和突出特点,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国内外农业环境监控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今后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际应用中需要继续完善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8.
[目的]为了掌握天津市沿海地区土壤盐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法]开展了为期2年每月一次的土壤剖面盐分监测及研究。[结果]天津市沿海地区表层土壤含盐量对气候非常敏感,表现出春季积盐、夏季脱盐、秋冬季缓慢积盐的特征;土壤积盐程度与浅层地下水埋深、矿化度关系密切,浅层地下水埋深越浅,矿化度越高,土壤积盐程度越高,反之亦然;当地下水埋深低于2 m时,土壤盐渍化现象就较弱。植被可以有效地减轻土壤盐渍化。[结论]在气候和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控制地下水埋深和增加植被覆盖是抑制区域土壤盐渍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9.
本文在对无定河中游左岸监测区流域内农林业生产基地及主要农业作物进行详细调研后,选取不同地形结构(坡地、梯田和坝地)、不同措施配置(乔木林、灌木林)等10种农业用地的地类,进行土壤理化指标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分析,发现各种地类的各类指标均存在着不同水平的退化趋势,并针对问题提出了3项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0.
石河子地区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型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莉  马慧宁  陈文霞  吴旭双  李国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4879-4880,4882
对石河子地区采集的黄萎病菌代表性菌系进行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分化研究,结果表明:棉花黄萎病菌菌落形态为圆形,大多数菌落的中央为白色棉絮状的菌丝而较凸起,供试菌系均可形成微菌核;病菌在15~30℃条件下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超过33℃则不能生长,对高温具有一定的耐受性;依据鉴别寄主法测定结果,石河子地区的棉花黄萎病菌可分为中、弱2种致病型,其中以弱致病类型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