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7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9篇
  8篇
综合类   88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为明确洛阳烟区烤烟品系LY1306上六片适宜的一次性采收成熟度,采用田间试验,设置4种采收成熟度处理(M1、M2、M3和M4),研究其对上六片3个叶位(上1~2片叶、上3~4片叶和上5~6片叶)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叶色相对值、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并分析烤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成熟度的提高,上六片3个叶位的超氧化物歧化酶与淀粉酶活性均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M3处理期达到最大值;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逐渐下降,MDA含量逐渐升高,且M3到M4处理阶段变化幅度加大;SPAD值与叶色相对值随着采收成熟度的提高而降低,至M3和M4处理期时,上六片3个叶位的SPAD值均差异不显著,且叶色相对值也趋于稳定;M3处理烤后烟叶的总糖、还原糖含量以及糖碱比均最高,焦甜香味突出,评吸总分最高。总之,建议LY1306在洛阳烟区以M3处理期(上3~4叶叶面落黄7~8成、主脉全白、支脉2/3变白,叶面皱褶,SPAD值...  相似文献   
72.
浙农大A系意蜂王浆高产试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以王浆高产为主要特征的浙农大A系意峰20群,通过1年定地结合小转地饲养,运用适合浙农大A系意蜂的多项生产技术,全年共产王浆154.1kg,平均每群产浆7.7 kg,刷新了国内外王浆高产记录;同时,生产蜂蜜950 kg,平均每群47.5 kg;花粉35 kg,平均每群1.75 kg;蜂蜡17 kg,平均每群0.85 kg;蜂群发展到60群,增加了2倍。全年群均创利739.1元,创造了我国群均效益的最高记录。  相似文献   
73.
将盈余管理细分为应计盈余管理、线上真实盈余管理和线下真实盈余管理,基于我国特有的配股管制变迁环境,考察监管者识别盈余管理的能力及其变化。研究发现,监管者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但是会受到管制环境变迁的影响,存在管制效应和演进效应。具体而言,在审核配股资格过程中,监管者能识别线下真实盈余管理,但是,在管制环境变迁后,由于线下真实盈余管理被纳入管制范围,监管者不再对其进行关注,而是关注应计盈余管理,并能识别。在线上真实盈余管理方面,由于其隐蔽性强,监管者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74.
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来自北京绿野芳洲种兔场不同品系的473只獭兔的育种记录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德系獭兔的毛长、头长、头宽、体长、胸围、耳长、耳宽、脚毛密度和体重性状表现最优,法系獭兔的背毛密度和臀毛密度两个重要性状表现最好,美系獭兔仅有脚毛密度性状大于法系和德系,其余10个性状表现最差,性状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体重与各项体尺以及毛长间的相关达极显著水平,而毛密度性状与其他性状间负相关较多,而且相关系数也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5.
Discarding in commercially exploited fisheries has receiv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in the last decade, though only more recently in Australia. The Reef Line fishery (RLF) of the Great Barrier Reef (GBR) in Australia is a large-scale multi-sector, multi-species, highly regulated hook and line fishery with the potential for high levels of discarding. We used a range of data sources to estimate discard rates and discard quantities for the two main target groups of the RLF, the coral trout, Plectropomus spp, and the red throat emperor, Lethrinus miniatus, and investigated possible effects on discarding of recent changes in management of the fishery. Fleet-wide estimates of total annual quantities discarded from 1989 to 2003 were 292–622 t and 33–95 t for coral trout and red throat emperor, respectively. Hypothetical scenarios of high-grading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a total allowable commercial catch for coral trout resulted in increases in discard quantities up to 3895 t, while no high-grading still meant 421 t were discarded. Increasing the minimum size limit of red throat emperor from 35 to 38 cm also increased discards to an estimated 103 t. We provide spatially and temporally explicit estimates of discarding for the two most important species in the GBR RLF of Australia to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accounting for regional variation in quantification of discarding. Effects of management changes on discarding are also highlighted. This study provides a template for exploring discarding levels for other species in the RLF and elsewhere.  相似文献   
76.
杨华 《古今农业》2010,(2):10-20
农民的生活需要由意义来填补和勾连,在传统中国农村,"传宗接代"是农民生活意义及其生命价值的一项基本命题。子孙成群的农民家庭往往欣欣向荣,充满希望与激情,并且严格恪守村落的伦理和规范;没有生育男嗣后裔的男子则因缺乏生活的意义而灰暗无光。湘南宗族性村落中"纯女户"的生活状态和生命体验为我们探讨传统农民的生活意义开启一了扇实证研究的门窗。  相似文献   
77.
文章采取典型样地调查的方法,对不同带间距对柠条林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如下:①柠条灌丛生长中冠幅、树高、新梢的相关性较强,各带间距林地柠条3个生长指标排序均为:2m>16m>8m>4m;丛径排序均为:2m>4m>8m>16m;枝条数量排序均为:4m>8m>2m>16m。②2m、4m、8m、16m带间距林地一年生枝叶与多年生枝的比例依次为3∶7、1∶9、3.4∶6.4、4∶6,8m和16m带间距林地柠条的饲用价值更为突出。③4m、8m带间距林地土壤含水量接近,且垂直分布较均匀,好于2m、16m带间距林地。④随带间距增加风速和湿度增加,温度下降;2m带间距林地作用较明显,其他3种林地则作用相似。⑤4m、8m带间距林地优质牧草重要值占总值的51.79%~43.03%之间,多年生植物重要值占总值的1/3左右,好于2m、16m带间距林地。⑥柠条林带间植物多样性指数排序为:16m>4m>8m>2m,丰富度指数排序为:2m>8m>4m>16m,均匀度指数排序为:2m>8m>4m>16m。⑦综合柠条生长情况、带间植物重要值和多样性指标、林地土壤水分和林地对小气候的调控作用,4m、8m带间距林地在研究地是比较适合的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78.
以自主选育的5个工业大麻品种(系)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对纤维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分析参试品种(系)纤维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及关系。结果表明,参试工业大麻品种(系)的单株纤维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差异显著;单株原茎重与单株纤维产量呈极显著相关,茎粗、单株干茎重、全麻率与单株纤维产量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的大小依次为单株原茎重(0.962)>全麻率(0.943)>茎粗(0.917)>单株干茎重(0.912)>株高(0.808)>干茎制成率(0.725);单株纤维产量与单株原茎重、单株干茎重、全麻率、株高、干茎制成率的回归方程达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单株纤维产量直接贡献最大的是单株原茎重,其次是全麻率,而株高、单株干茎重、干茎制成率其对单株纤维产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单株原茎重和全麻率的间接作用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79.
大葱的杂种优势利用是实现大葱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大葱一代杂交种在产量、抗性方面均有明显的杂种优势,作为异花授粉作物大葱在一代杂交种制种过程中因亲本不育系回交多代,生活力弱,花球小等原因,制种产量较低。为进一步应用杂种优势及降低制种成本,利用100%雄性不育单交种开展大葱三交种的研究工作,为大葱三交种高产制种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
连续4a调查了以袋繁和自繁方式生产的4个滇I型不育系的11个群体,发现"可育株"的出现频率为0.087 1%.其表型与相应保持系一致.采用测交和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这些"可育株"的基因型,发现袋繁不育系群体存在核恢复基因位点基因型为r矿的"保持株"和Rf/rf的"回复株"2种类型,而自繁不育系群体还新出现基因型为RfRf的"纯合株"类型.与袋繁群体比,自繁群体出现"可育株"的频率提高了74.7%.其中"保持株"频率提高了42.6%,"回复株"频率提高了149.3%.基于不育系繁殖方法不同,不育系中出现"可育株"混杂的几率不同,为获得高纯度的不育系种子,滇I型不育系繁殖应在袋繁基础上,扩大自繁群体,减少自繁次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