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2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239篇
林业   87篇
农学   143篇
基础科学   453篇
  340篇
综合类   753篇
农作物   184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68篇
园艺   85篇
植物保护   5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林业科技推广方式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农对林业科技的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需要重新审视和改变过去传统推广方式。围绕推广者、推广项目生成、推广机构、效果反馈和监督管理等推广关键环节,探讨了推广方式方法:1)林改后,林农科技需求趋于多样化,林业专业合作社加入了推广对象的行列,推进专业合作社发展,将能集中解决林农科技需求问题;2)将推广项目进行分类,在贫困地区推广经济效益类项目,在发达地区推广兼顾生态效益类项目,根据林农科技需求,应建立推广项目储备库;3)建立推广机构和推广对象双向选择制和参与式推广方式,推行推广机构认证、认定机制,形成市场主导型推广体系;4)需要改变科研立项和评价机制,以推广价值、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作为重要衡量标准之一;5)将林业科技推广与林业产业化、林产品进出口贸易及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林产品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相结合,提高林业产业总产值、林产品科技含量及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82.
加快水肥一体化进程提升灌溉施肥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肥一体化是利用管道灌溉系统,将肥料溶解在水中,同时进行灌溉与施肥,适时、适量地满足农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实现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的节水农业技术.为了进一步加快水肥一体化技术在锡林郭勒盟(以下简称锡盟)的推广应用,文章从全盟农田灌溉及施肥历史做一回顾和总结,同时分析当前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通过加快水肥一体化进程,全面提升灌溉施肥水平.  相似文献   
83.
以江西省瑞昌市大壤灌区为例,着重分析江西省灌区农业干旱的成因,提出灌区抗旱的对策,以期为从事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4.
水肥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概念、发展情况及优势、存在的问题,并综述了目前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效果,最后指出了水肥一体化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5.
保水剂和灌水对小粒咖啡苗木的节水调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热带特色作物小粒咖啡的高效节水模式,研究3个保水剂水平(高保、低保和无保)和3个灌水水平(高水、中水和低水)对小粒咖啡苗木生理、生长、干物质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保相比,低保分别提高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根系活力11.8%、13.4%和52.2%,而分别降低可溶性糖、丙二醛和脯氨酸24.9%、24.3%和55.8%,同时提高总干物质和水分利用效率31.0%和35.9%;而高保分别降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丙二醛和根系活力3.1%、2.4%、13.5%和6.3%,提高叶片可溶性糖和脯氨酸3.7%和75.1%,降低总干物质21.3%,提高水分利用效率8.6%。与低水相比,中水分别提高总干物质、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89.8%、44.5%和33.2%,高水分别提高总干物质、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172.8%、104.8%和34.0%。和无保低水相比,低保中水的水分利用效率增幅最大为112.7%,同时提高总干物质158.9%,分别提高叶片相对含水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根系活力24.4%、19.5%、25.8%和149.9%,分别降低可溶性糖、丙二醛和脯氨酸38.3%、36.4%和68.7%。从高效节水的角度考虑,低保中水为最适宜的搭配方式。  相似文献   
86.
河套灌区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估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是计算作物需水量的基础,一般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PM公式)计算。但是在河套灌区部分地区缺少辐射数据的观测,因而无法利用PM公式计算ET0。本文选用河套灌区临河气象站1990—2012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利用PM公式计算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发现对ET0影响最大的气象因素为净辐射,其次为饱和水气压差和平均温度。建立了基于饱和水气压差、温度和风速的ET0估算公式,验证结算显示相关系数、纳什效率系数和总量平衡系数分别为0.96、0.92、1.00。在风速缺测的条件下,也建立了基于饱和水汽压差和温度的ET0估算公式。以上两个公式为河套灌区缺资料条件下ET0的估算提供了简单且准确的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87.
灌水和施肥对温室滴灌施肥番茄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目的在于分析滴灌施肥技术下,不同水肥耦合模式对温室番茄的生长和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番茄惠玉0806为试材,设100%ET0(I1),75%ET0(I2),50%ET0(I3) 3个水分水平,外加高肥〔F1(N 480 kg·hm-2、P2O5 240 kg·hm-2、K2O 300 kg·hm-2)〕,中肥〔F2(N 360 kg·hm-2、P2O5 180 kg·hm-2、K2O 225 kg·hm-2)〕,和低肥〔F3(N 240 kg·hm-2、P2O5 120 kg·hm-2、K2O 150 kg·hm-2)〕3个肥料水平,共9个处理。结果表明:水肥条件的高低与株高及茎粗成正相关,I2F2处理其产量、干物质累积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最高,依次为102 042.3 kg·hm-2、37.19×103 kg·hm-2和37.3 kg·m-3。对番茄品质而言,其灌水量和施肥量之间表现出明显的耦合交互作用,I2F2处理其番茄Vc含量(27.05 mg·100g-1)、番茄红素含量(71.53 μg·g-1)均最高,糖酸比(9.57)显著低于其余处理,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7.3%)较最高值I3F1低24.7%。综上分析,中水中肥(I2F2)模式,在高产的同时,其品质总体优于其它处理,极端水肥措施均不利于番茄生长及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88.
在宁夏灌区选择设施菜田(n=4)和水旱轮作大田(n=4),通过田间多点取样观测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2种类型农田土壤氮素累积与分布特点,以及其迁移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结果表明,设施菜田0~150 cm土壤剖面溶解性总氮(TSN)、硝态氮(NO3--N)和溶解性有机氮(SON)含量都显著高于大田,前者分别是后者的1.5~5.6、1.5~3.4倍和1.6~9.8倍。设施菜田土壤氮素主要累积在0~5 cm和5~20 cm土层,而大田主要在40~100 cm土体。设施菜田和大田土壤溶解性总氮占全氮比例分别在5.4%~11.5%和2.2%~4.9%之间,前者的淋失风险较高。设施菜田各形态氮素累积量表现为SON>NO3--N>NH4+-N,大田为NO3--N>SON>NH4+-N。设施菜田浅层地下水中TSN、NO3--N和SON含量也都显著高于大田,前者平均含量分别是后者的9.5、13.8倍和7.0倍。因此,硝态氮和溶解性有机氮都是2种类型农田氮素累积的主要形态,也是浅层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89.
Sudden pulse-like events of rapidly increasing CO2-efflux occur in soils under seasonally dry climates in response to rewetting after drought. These occurrences, termed “Birch effect”, can have a marked influence on the ecosystem carbon balance. Current hypotheses indicate that the “Birch” pulse is caused by rapidly increased respir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rates in response to changing moisture conditions but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are still unclear. Here, we present data from an experimental field study using straight-forward stable isotope methodology to gather new insights into the processes induced by rewetting of dried soils and evaluate current hypotheses for the “Birch“-CO2-pulse. Two irrigat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bare soil, root-free soil and intact vegetation during May and August 2005 in a semi-arid Mediterranean holm oak forest in southern Portugal. We continuously monitored CO2-fluxes along with their isotopic compositions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irrigation. δ13C signatures of the first CO2-efflux burst, occurring immediately after rewetting, fit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Birch” pulse is caused by the rapid mineralization of either dead microbial biomass or osmoregulatory substances released by soil microorganisms in response to hypo-osmotic stress in order to avoid cell lyses. The response of soil CO2-efflux to rewetting was smaller under mild (May) than under severe drought (August) and isotopic compositions indicated a larger contribution of anaplerotic carbon uptake with increasing soil desiccation. Both length and severity of drought periods probably play a key role for the microbial response to the rewetting of soils and thus for ecosystem carbon sequestration.  相似文献   
90.
本文简述了我国牦牛业的特殊地位,阐明了牦牛杂种优势利用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