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21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7篇
  95篇
综合类   213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与‘富士’苹果相比,‘辽伏’、‘新红星’苹果乙烯释放率较高,达到高峰较早,果肉软化较快,Ca^2+、K^+外渗率呈逐渐升高趋势;外源MgSO4诱导的果肉圆片Ca^2+渗漏量明显增多,其变化动态是先下降,后回升。富士苹果的Ca^2+、K^+外渗率无明显增加。外源钙处理对新红星苹果Ca^2+、K^+外渗率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2.
桁杆虾拖网捕捞脊腹褐虾网囊网目选择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套网试验法在长江口渔场对25 mm桁杆虾拖网网囊网目的选择性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当网囊网目内径为25 mm时,网囊与套网内脊腹褐虾的体长范围在30~80 mm之间,其中网囊内虾的优势体长在46~70 mm之间,套网内虾的优势体长在41~60 mm之间;50%选择体长L0.5为50.53 mm,选择范围SR为9.86 mm;逃逸虾的平均存活率为96.25%。  相似文献   
23.
系统探讨了几种激活方法对水牛卵母细胞孤雌发育的影响。体外成熟 (IVM) 2 6 h的水牛卵母细胞经 7%乙醇(EH)、钙离子载体 (A2 3187)或离子霉素 (Ion)激活处理 5 min后 ,在 2 m mol/ L 6 -甲二氨基嘌呤 (6 - DMAP)中培养 3~4 h,然后再继续培养 6~ 11d,观察其胚胎发育情况。结果发现 ,5μmol/ L Ion激活处理的水牛卵母细胞分裂率显著高于 EH处理的卵母细胞 (6 3.0 % vs5 4 .2 % ,P<0 .0 5 ) ,其原核形成率也显著高于 EH处理的卵母细胞。激活处理前 ,无Ca2 培养液孵育时间的长短 ,对水牛卵母细胞孤雌发育无显著影响 (P>0 .0 5 )。如用 A2 3187激活处理水牛卵母细胞 ,其激活分裂率则随着浓度的升高而提高。从而表明 ,5 μmol/ L Ion可有效激活水牛卵母细胞  相似文献   
24.
NaCl对库拉索芦荟的胁迫效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100~400mmol/L NaCl胁迫对2年生库拉索芦荟的生长及体内离子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00mmoL/L NaCl处理下芦荟植株干重和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200和400mmol/L NaCl处理下干重和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芦荟根系活力在200mmol/L NaCl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增加盐浓度,根系活力下降;盐胁迫处理的叶片电解质渗漏率显著高于对照,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盐胁迫下,芦荟体内Na^+和Cl^-含量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K^+和Ca^2+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Na^+主要积累在茎部,叶片和根系含量较小;Cl^-主要积累在叶片,茎部含量相对高于根系。盐胁迫下芦荟体内K^+和Ca^2+含量明显低于对照,随着盐浓度增加,叶片K^+含量明显增加,Ca^2+则相反。芦荟叶片保持相对较低的Na^+/K^+比率和较强的K^+和Ca^2+向上选择性运输能力,是芦荟具有一定耐盐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5.
王玉  张一平 《土壤学报》2002,39(2):254-260
滤纸法对非饱和土壤溶液离子浓度的变化有较高的敏感性和较好的重现性 ,能够用于非饱和土壤离子吸附等温线的测定。滤纸法和乙醇浸提法、离心法有很好的一致性。滤纸法测定的非饱和土壤NH 4 、K 离子吸附等温线具有一般吸附等温线的共性 ,可用Freundlich方程描述 ,且达极显著相关水平。在土壤溶液浓度相同的情况下 ,液土比增大 ,离子固相吸附量增大 ,Freundlich方程的k值 ,n值增大 ,说明液土比增大有利于非饱和土壤离子吸附反应进行  相似文献   
26.
Summary Estimates of ammonium and nitrate availability in conifer and hardwood forests using an ion exchange resin (IER) bag method and with on-site incubations of soil cores in buried bags were compared.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were generally hig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r) between IER nitrate and buried-bag mineralized nitrate ranged from 0.87 to 0.92. Both methods also correlated well with aboveground net primary production, litter fall N content, and fine root biomass. The major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ethod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importances of ammonium and nitrate forms of available N. The IER method indicated that both ammonium and nitrate were important on all sites, with nitrate predominating in most soils. The buried-bag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vailable N was primarily in the form of nitrate (all ammonium was oxidized), but that nitrate was insignificant on infertile sites.  相似文献   
27.
本研究用蛋白水解酶复性电泳技术,分析了离子束介导大豆DNA的两个高蛋白小麦变异株系和两个低蛋白小麦变异株系旗叶和倒二叶在灌浆后期蛋白水解酶、POD的种类.结果表明,变异株系和对照间以及变异株系间蛋白水解酶、POD的种类和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变异株系中检到了一些新的蛋白水解酶带,在pH 5.0条件下变异株系C倒二叶检出22...  相似文献   
28.
单胚苗种子经离子(30KV,50次)注入后,发芽率和成苗率与CK相比均降低,根、芽的生长也较CK为慢;但没有~(60)Co—γ射线(照射量40KR)辐照的表现严重。经离子注入的两个品种的干种子的生物超弱发光值均高于CK。双胚苗品系种子经离子注入后,发芽率和根、芽的生长与单胚苗表现趋势一致;虽然其双苗率有所下降,但却增加了独立双苗(2个芽鞘、2个芽、2条根)类型的比率。  相似文献   
29.
板梁系是桥梁中常用的结构形式。本文根据板梁系的比拟板理论,用三次B样条函数之积来逼近挠曲面,在正交坐标系下,写出正交异性板的总势能。通过正交坐标系和斜交坐标系之间的变换,导出斜交坐标系下的总势能。然后再应用变分原理,在文献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的表格形成斜板单元的刚度方程。和通常有限元相比,本法具有计算量少,节省机时、提高精度等特点。 根据本文的刚度方程,编制了FORTRAN计算程序,在IBM微机上即可运行。计算成果与文献中的实例相当符合。由于本文采用了比拟板理论,所以不论板梁结构纵横梁的数目有多少,都可以用该程序计算。因此,该程序在实际使用上是很方便的,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30.
离子束生物技术在小麦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阐述了离子束生物技术在小麦育种领域应用情况 ,概括介绍了离子束诱变育种和离子束介导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及方法 ,对离子束小麦育种过程中涉及的主要技术参数作了详细描述。还介绍了最近发现的离子束诱变小麦遗传新规律和离子束辅助外源裸露大分子DNA转移在小麦育种中的新进展 ,提出了离子束生物技术在育种领域急待解决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