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7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429篇
林业   33篇
农学   680篇
基础科学   30篇
  88篇
综合类   898篇
农作物   589篇
水产渔业   30篇
畜牧兽医   73篇
园艺   71篇
植物保护   7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238份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设置两个种植密度水平,研究不同密度对农艺性状的影响,筛选用于评价玉米自交系耐密性的指标并建立耐密性评价体系。结合关联分析找到相应的SNP标记,将标准化值变异系数较大的指标作为耐密性指标。结果表明,单株产量降幅、秃尖长差值、ASI差值可作为玉米自交系耐密性评价指标。利用建立的评价体系从本试验材料中筛选10个耐密性材料,包括B283-1、良玉S122、丹黄212、L201、D25-2-1-1-1、pr07007-1、pr07438-2-2-1、黄早四、SN7135和Y32-1-1-1-1-1。两个环境条件下,共检测到单株产量相关联的4个较重要的(-Log p>3.0) SNP标记,位于第3、4、5和9染色体上;检测到秃尖长相关联的13个较重要的(-Log p>4.5) SNP标记,位于第1、4、7和10染色体上;检测到ASI相关联的12个较重要的(-Log p>4.5) SNP标记,位于第1、4和8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992.
分析了珍红1号、汕油27号和庐黑1号3个花生品种在不同栽培方式下的一些生长性状和经济产量,得出了同一品种或不同品种在不同栽培方式下的一些性状差异.试验结果表明,AnM和覆膜栽培方式均能促进花生的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及提高经济性状;庐黑1号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在不同栽培方式下均强于珍红1号和汕油27号,其产量在覆膜栽培下也最高,但在普通露地时最低,这是由于露地下庐黑1号的出仁率、饱满指数和经济系数太低所致.覆膜可大大提高花生产量.  相似文献   
993.
在三系南北交替选育中,海南冬繁的生态环境,能满足三系繁育的基本要求。除花期低温对不育系铃重有所影响外,其他性状表现正常,均优于山西。通过对比发现,三系表现各具特色。不育系具有早熟、优质和农艺性状较差的特点;恢复系具有农艺性状突出,纤维品质不良的倾向;保持系呈现了生育较迟,其他性状居中的趋势。由此认为,这些特色有利于实现优势组合的性状互补。  相似文献   
994.
以华南农业大学选育的140份甜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利用0.4 mmol·L-1的AlCl3溶液处理玉米幼苗,测定其相对根长、相对叶绿素含量、相对株高、相对鲜重和相对干重等值并汇总排序,进行耐铝性鉴定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系统聚类分析将140份甜玉米自交系分为4个类群,类群Ⅲ中自交系平均耐铝水平较高.分析140个甜玉米自交系...  相似文献   
995.
针对甜椒雄性不育两用系特点,研究分析了其杂交制种的技术特点,提出了杂交制种过程中基地选择、种植方式和栽培密度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96.
斑茅蔗后代主要生理生化性状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10个斑茅BC1品系及其亲本在相关生理生化性状方面的差异作了研究,结果表明,以正常供水条件下的叶片束缚水含量/自由水含量作为鉴定甘蔗抗旱性能的指标,BC1品系的比值均小于母本YC96-40。母本YC96-40叶片酸性转化酶活性较高,到BC1代则其活性大大降低,这可认为是斑茅BC1品系糖分和锤度等改良速度较快的内在生化原因之一。另外,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双亲在叶片束缚水含量/自由水含量和脯氨酸含量上的遗传距离均较大,而其后代在这2个性状上表现为前者大多数与母本YC96-40遗传距离较大,后者大多数与母本YC96-40遗传距离较小。  相似文献   
997.
抽穗后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的变化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不同小麦品种之间的光合特性的差异及光合作用与经济产量的关系,本研究选取4个不同冬小麦品种分别在6个生育时期进行了光合特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小麦旗叶6项光合特性指标随发育进程变化的趋势、变化程度基本相同,但不同品种在不同发育时期内光合特性指标的数值、变化程度不同;6项光合特性指标均与籽粒产量正相关;相关程度表现为绿叶面积>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不同时期光合特性与籽粒产量的相关性顺序为灌浆中期>灌浆前期>灌浆后期>开花期>抽穗期>灌浆末期;在开花期至灌浆后期,维持和提高旗叶的绿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基础。因此,在开展小麦高光效育种时,对种质资源材料进行光合特性测定和比较对育种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8.
中国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   总被引:213,自引:13,他引:200  
对1978—1987年中国主要玉米杂交种生产和1984—1988年全国大区区域试验的资料的分析表明:我国玉米杂交种生产已完全进入单交种时代,国内系×国外系的杂交种面积增加较多,1987年已达到百万亩以上杂交种总面积的65.68%。玉米杂交种的亲本系利用更趋集中,1987年自330、黄早四和Mo17的面积已分别占百万亩以上杂交种总面积的11.43%、14.61%和28.29%,我国玉米种质基础更趋狭窄。我国玉米新自交系的主要来源是单交组合(42.3%),综合种或群体(13.4%),地方品种(12.6%)和回交(10.6%)。近几年由于育成了一批新系和新杂交种,产量育种水平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99.
Growth, dry matter partitioning between shoots and roots, and extent of nodulation were characterised in four novel self-fertile highly inbred lines (referred to as A, B, C and D) of white clover (Trifolium repens L.) thought to differ fundamentally in their nitrogen relations and therefore regarded as candidate material for genetic mapping. Plants were inoculated with a mixture of three strains of Rhizobium and grown in flowing nutrient solutions without N for 18 d. Half the plants were then supplied with 20 μM NO3 - during a 36 d treatment period, the remaining plants acting as ‘controls’ solely dependent upon N2 fixation for acquisition of N. Total dry matter production and shoot:root ratios were similar in all lines supplied with NO3 - and in control plants of lines B and C. Growth was severely reduced in control plants of line D and to a lesser extent in control line A. These effects were attributed to a failure to develop effective N2 fixation capacity after apparently normal infection. Mean nodule size, nodule numbers and nodule d.w. per plant were extremely low in line D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lines, irrespective of whether NO3 - was supplied. Lines A, B and C differed in the severity with which NO3 - decreased mean d.w. per nodule and total nodule d.w. per plant relative to corresponding control plants, with line C being least sensitive. Nitrate also decreased the total number of nodules per plant relative to control plants after day 14 in all lines except C, and most severely in line B.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000.
RAPD 技术在12个玉米骨干自交系快速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张超良  孙世孟 《作物学报》1998,24(6):718-722
通过对我国正在使用的12个玉米骨干自交系的RAPD分析,从220个Operon引物中筛选出13个能产生稳定的遗传多态性的引物。利用这些引物提供的分子标记,可以区分12个供试自交系。5个自交系有特异分子,用1个引物就能区别于其它自交系,另7个自交系则需比较2-3个引物的指纹图谱,才能区别于其它自交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