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80篇
  免费   553篇
  国内免费   2393篇
林业   117篇
农学   2011篇
基础科学   183篇
  686篇
综合类   4150篇
农作物   3047篇
水产渔业   51篇
畜牧兽医   208篇
园艺   337篇
植物保护   136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163篇
  2021年   195篇
  2020年   218篇
  2019年   180篇
  2018年   164篇
  2017年   258篇
  2016年   425篇
  2015年   365篇
  2014年   447篇
  2013年   437篇
  2012年   510篇
  2011年   608篇
  2010年   602篇
  2009年   668篇
  2008年   631篇
  2007年   781篇
  2006年   643篇
  2005年   569篇
  2004年   386篇
  2003年   293篇
  2002年   280篇
  2001年   266篇
  2000年   245篇
  1999年   173篇
  1998年   173篇
  1997年   161篇
  1996年   158篇
  1995年   137篇
  1994年   115篇
  1993年   109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3年   7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吴春太  徐如宏  张庆勤 《种子》2004,23(1):3-5,30
采用A-PAGE和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远缘组合分离出来的节燕98-2类型入选11个遗传性基本稳定的具有高产、多抗的小麦株系的醇溶蛋白和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A-PAGE电泳分析中,11个供试株系具有11种不同的醇溶蛋白带型.在SDS-FAGE电泳分析中,出现了7种不同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及6种亚基组合类型,优质亚基及亚基组合所占的比例较少,品质评分偏低,其变幅为5~8分,平均为6.36分.但在所分析的材料中,出现了一个少见的特殊亚基:2 10 12.并研究了这些HMW-GS和组合频率及特点.11个株系中7个具有45 10优质亚基和2个具有2*亚基,它们可供小麦优质育种利用.研究表明,通过远缘杂交能够选育出具有高产、抗病和优质的小麦新材料.  相似文献   
22.
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双单倍体技术快速育成早熟大白菜杂交一代新品种豫新50。结果表明:豫新50为极早熟耐热品种,从播种到采收50-56d,高抗病毒病和软腐病,抗霜霉病;平均667m2产净菜2716.87kg,株形紧凑,适宜密植;叶球矮桩叠抱,整齐度高,商品性好;质地柔嫩,风味佳,每100g鲜样含粗蛋白质1.19g,粗纤维0.40g,维生素C20.8mg,可溶性糖2.80g。  相似文献   
23.
在室内人工模拟干旱条件,测定了干旱胁迫下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杂种幼苗的相对含水量、细胞膜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亲本披碱草幼苗的组织相对含水量下降的幅度最低,细胞膜受害最轻,游离脯氨酸积累的最多,相对生长率最高,表现出很强的抗旱性。亲本野大麦幼苗的组织相对含水量下降的幅度最大,细胞膜受害最重,游离脯氨酸积累的最少,相对生长率最低,抗旱性弱。杂种F1幼苗的保水能力、细胞膜受害程度和游离脯氨酸积累能力、相对生长率均介于双亲之间,亦即其抗旱能力大于野大麦而小于披碱草,表现为双亲的中间型。正、反交对杂种F1的抗旱能力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4.
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育成早熟大白菜新品种‘豫新5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豫新5号’是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双单倍体育种技术选育的一代杂种,该品种生育期60 d,单球质量23 kg,球形指数1.35,高抗病毒病、霜霉病和软腐病,净菜产量56.7 t·hm-2,可兼作早熟、晚熟栽培。  相似文献   
25.
变叶海棠种群多样性的形成与分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采用杂种指数和形象化散点图法, 探明了变叶海棠以兼性无融合生殖方式与陇东海棠和花叶海棠产生渗入杂交变异, 又以无融合生殖方式保持新产生变异的遗传, 经过数千万年的世代繁衍,形成现今这样极其复杂多样的渗入杂交群体, 该群体为3 个种的杂交复合体。由于杂种的全部或部分能育子代中发生的基因重组和增加基因的突变, 丰富了物种的基因库, 从而深入的揭示了变叶海棠具有多种高抗性的遗传机理。在变叶海棠居群内保护或栽植适量的陇东海棠和花叶海棠, 对于保持和促进变叶海棠多样性的形成与分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6.
 ‘渝红6号’番茄是新育成的一代杂种, 自封顶类型, 生长势强, 叶片肥大, 叶色浓绿, 不卷叶, 不早衰; 果面光滑, 无绿果肩, 成熟果红色, 平均单果质量230 g;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 24%, 维生素C 含量0. 181 mg / g; 皮厚, 耐贮运; 中抗TMV, 抗枯萎病; 耐低温, 耐弱光; 适宜长江流域早熟大棚栽培和春秋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27.
杜鹃花新品种‘朝晖’和‘红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朝晖’杜鹃花是由大白花杜鹃和马缨花杂交选育而成, 叶面灰绿色, 顶生圆锥伞房花序, 有花10~12 朵, 花冠紫红色。‘红晕’杜鹃花是由露珠杜鹃和马缨花杂交选育而成, 叶浅绿色, 花冠漏斗状钟形, 花冠上部粉红色, 下部乳黄色, 有紫红色斑点。  相似文献   
28.
基于GIS的中国小麦条锈病菌越夏区气候区划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基于多年的气象数据(1980~2001年),首次从制约小麦条锈病菌越夏的温度因子入手,结合寄主小麦因素,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对我国小麦条锈病菌越夏区进行较详细的气候区划。本研究从温度条件上明确了全国适合小麦条锈病菌越夏的范围。研究表明,在我国小麦种植区适合小麦条锈病菌越夏的范围很广。其中甘肃、四川、云南、陕西境内适合越夏的地区是连成一片的,甘肃东部除了西边的几个县外其它地方7、8月份最高一旬均温在20~23℃,条锈病菌越夏困难;西藏、青海境内的小麦种植区几乎都适合小麦条锈病菌越夏;贵州境内适合越夏的地区可能和云南越夏区是一个整体。云南适合越夏的地区甚广,且地形复杂,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9.
 ‘暑绿’系白菜一代杂种,亲本为SW-13和SU-124(矮×苏)。该品种株型直立、束腰,叶片近圆形、翠绿色,叶柄半圆、绿白色。品质佳,株型美观,叶片与叶柄质量比值为0.67,单株质量0.40 kg。高抗炭疽病,抗TuMV、霜霉病和黑斑病。适宜在喜食青梗菜的地区作夏菜、秋菜和秋冬菜栽培。  相似文献   
30.
范妍芹  刘云  严立斌 《园艺学报》2004,31(3):422-422
 ‘冀研8号’是利用甜椒雄性不育两用系AB91-8为母本,以优良辣椒自交系L16-2为父本配制成的杂交一代辣椒新品种。该品种早熟,果实牛角形,商品性好,单果质量70 g,味辣,抗病毒病,较抗疫病,适宜华北地区春季塑料大拱棚和露地地膜覆盖栽培,产量49.6~63.6 t/hm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