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4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1篇
  14篇
综合类   126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6篇
园艺   49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01.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D-MSCs) are abundant in adipose tissue from animals of all ages, are easily isolated, can differentiate into multi-lineage cells, and have a clinical application. This promising potential may only be achieved if the cells are expanding in a large number while maintaining their stemness in sequential passages. In this study, canine AD-MSCs (cAD-MSCs) were individually isolated from five dogs and subjected to proliferative culture with seven sub-passages. The cells at each sub-passage were characterized for properties associated with multipotent MSCs such as proliferation kinetics, expression of MSCs-specific surface markers, expression of molecules associated with self-renewal and differentiation capabilities into mesodermal lineage cells. Proliferation of the cells plateaued at passage 5 by cumulative population doubling level, while cell doubling time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passage. MSCs surface markers (CD44, CD90, and CD105) and molecules (Oct 3/4, Sox-2, Nanog and HMGA2) associated with self-renewal were all expressed in the cells between passages 1 to 6 by RT-PCR. In addition, the cells at passage 1, 3 or 6 underwent adipogenic and chondrogenic differentiation under specific induction conditions. However, the level of adipogenic and chondrogenic differentiation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number of sub-passage.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s that sequential sub-passages affect multipotent properties of cAD-MSCs, which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ir therapeutic application in regenerative medicine.  相似文献   
302.
以烟草云85无菌苗为材料,成功地将烟草叶肉原生质体培养出再生植株。并同时就烟草叶肉原生质体的酶解条件、基本培养基及培养基中的激素组成等因素对植株再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303.
[目的]滁菊高效快速繁殖体系的建立。[方法]以叶片为外植体,选用不同培养基并添加激素6-BA和NAA,研究不同激素浓度组合培养基对外植体愈伤诱导、不定芽分化及生根的影响,获得选择分化率高的培养条件。[结果]滁菊叶片最适增殖和分化培养基分别为MS+6-BA 2 mg/L+NAA 0.1 mg/L和MS+6-BA 0.5 mg/L+NAA 0.1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0.2 mg/L,生根率达100%。[结论]该研究为滁菊的快速繁殖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04.
核桃组培中抑制褐化现象初探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以薄皮核桃茎尖为试材,对其分化生长过程中的褐化现象进行初步研究,经多次试验表明,在抑制褐化及保证茎尖正常分化生长时期,主要采取二步法:①接种于1/2MS+活性碳2g培养基中,置于5℃冰箱中黑暗培养7d后取出;②转接于DKW+6-BA1.0mg/L+IAA0.01mg/L+20%硫代硫酸钠5ml/L培养基中置于25℃,无光照环境下培养,每隔15-20d转换培养基,此方法抑制褐化效果为佳,可确保核桃茎尖正常分化生长的整个阶段  相似文献   
305.
小麦小花原基分化和退化的动态模式与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小麦小花原基分化与发育规律研究,国内外已有较多报道〔1~9〕,初步明确了小花原基分化的阶段性特征等规律。本研究系统观测了不同品种小花原基分化、退化及结实过程。1 材料与方法以代表性冬性品种京411(WV)和春性品种扬麦158(SV)为供试基因型。试验于1996~1998年在南京农业大学(N32°)校内农场进行。土壤有机质含量2.22%,全氮0.145%,速效氮161.0mg/kg,速效磷89.86mg/kg,速效钾140.80mg/kg。10月30日播种,重复3次,小区面积9m2,基本苗11×…  相似文献   
306.
IGF-I对体外培养山羊卵泡颗粒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IGF-I在山羊卵泡不同发育阶段对颗粒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分类采集山羊小腔和大腔卵泡颗粒细胞进行体培养,对培养后颗粒细胞的DNA含量和孕酮分泌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IGF-I对来源于大,小卵颗粒细胞的增殖与分化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07.
影响月季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因素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萨蔓莎”(Samantha“)、金斯莱克”(Jimthelanky“)、休姆主教”(HumeBasil)等9个月季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影响月季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诱导数量差异显著。细胞分裂素BA、KT、ZT和生长素NAA、2,4-D6种激素中,KT或ZT与NAA组合能够较好地诱导月季愈伤组织。试验选择了含有不同浓度KT和NAA以及ZT和NAA两组培养基试验不同激素浓度对月季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激素浓度主要影响愈伤组织的颜色和质地;一般生长素浓度越高,愈伤组织颜色偏向于黄色,质地也越松散;但是有些品种当生长素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发生不定根;并且不同品种适宜的激素浓度不同。愈伤组织形成后在原培养基中继续培养或转接于含有不同浓度ZT和NAA以及含有TDZ、NAA和GA的两组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中,结果表明,在愈伤组织分化过程中,生长素仍然是必要的;GA对愈伤组织增殖具有负作用。暗培养和固液两相培养基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分化。试验得到了月季品种“金斯莱克”的再生植株以及“萨蔓莎”愈伤组织分化的芽状体和叶状体。  相似文献   
308.
耕地保护生态补偿在确保耕地生态功能持续供应、内化耕地保护外部性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研究基于耕地“三位一体”保护逻辑,通过引入景观格局指数,充分考虑耕地景观空间配置差异,建立流域多尺度耕地生态价值核算体系。结合耕地生态可承载能力,制定流域差异化耕地保护生态补偿额度及财政转移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吉林省辽河流域耕地生态价值逐渐凸显,且空间异质性显著,整体北部高于南部,中下游区域是耕地生态价值的主要贡献区域。2)截止2020年,流域内耕地整体处于生态盈余状态,盈余量为48.45万hm^(2)。各区县耕地供需呈现出“县(市)盈余、区赤字”的特点。3)流域耕地保护生态补偿额度和方式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和尺度依赖效应。其中流域耕地保护受偿总额度为13.50亿元,各区县耕地保护补偿额度为-0.03亿~6.57亿元。因此,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应充分考虑耕地生态服务价值、可承载能力、区域差异及尺度依赖特征等相关因素,提高补偿的精度与有效性。同时,可以通过设立中介平台等方式实现耕地生态补偿的横、纵向财政转移。  相似文献   
309.
蒋凡  蒋细旺 《广东园林》2010,32(5):70-72
用含不同浓度的NAA、6-BA的培养基对15个地被菊品种的叶片进行快速繁殖研究,筛选出地被菊叶片诱导和分化培养基为MS+6-BA 2.0 mg.L-1+NAA 0.5 mg.L-1;最佳增殖培养基是1/2MS;用含不同浓度的NAA对地被菊品种的试管苗进行生根研究,筛选出1/2MS是地被菊的生根培养基。即增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都用1/2MS,简化了培养基,且长出的幼苗茎粗状、叶片大、叶色浓绿、生长快,增殖系数较高。  相似文献   
310.
旨在分析鄂西北耕地表层土壤全氮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地统计学、逐步回归方法和GIS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十堰市耕层土壤的全氮平均含量为1.12 g/kg,耕层土壤全氮含量较高,701个土壤样点全氮含量变异系数为0.49,属于中等变异程度。(2)土壤全氮的空间变异最佳模型为高斯模型,块金效应值为48.09%,全氮具有较强的空间变异性特征,且受随机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的共用影响。(3)十堰市耕层土壤全氮含量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差异,全氮含量高的方向为南、西、西南和东南,全氮含量低的方向为东、东北和西北,全氮含量在南北方向的变异性最明显,差别较大。(4)全氮与有机质、海拔、有效土层厚度有正相关关系,与土壤pH有负相关关系。在黏土、棕壤、水田、河湖冲积物、第四纪老冲积物、一年一熟、种植水稻的土壤中全氮含量较多,在砂壤、紫色土、紫色岩类风化物和种植水果、小麦、喷灌方式下的耕地的全氮含量较少。(5)10种因素对全氮的影响程度排序为土壤环境>成土母质>熟制>生物多样性>农作物种类>耕层质地>土类>地形>耕地利用方式>灌溉方式,其中前5个因素是影响全氮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在今后的农业生产活动中,需要在河谷和山谷带、一年二熟区、红砂岩类风化物和紫色岩类风化物带、有机质含量较少区可适当地增加氮肥的施用量,需保护生物多样性并重视人为因素对耕地质量的影响,采用农作物轮作等方式提高耕地质量和耕地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