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6篇
  免费   280篇
  国内免费   372篇
林业   684篇
农学   411篇
基础科学   389篇
  548篇
综合类   2347篇
农作物   513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235篇
园艺   196篇
植物保护   227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217篇
  2021年   197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234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224篇
  2016年   274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372篇
  2013年   284篇
  2012年   444篇
  2011年   399篇
  2010年   268篇
  2009年   270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223篇
  2006年   230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 毫秒
91.
两种灌溉方式下的梭梭造林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梭梭畦灌和沟灌造林的土壤水分状况、三年来的成活率、新枝生长量和株高生长状况的调查,以及体内水分平衡状况的测定,试验表明,营造固沙林畦灌比沟灌要好,而沟灌正是造林的主要方式,指出在造林第三年以后必须注意灌溉质量,应增加灌溉量以满足大龄苗木的生长需要。  相似文献   
92.
分析了湖南早稻生产滑坡的原因,并从品种(组合)和栽培技术方面分析了湖南早稻的增产潜力及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3.
为了解新城疫弱毒苗和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苗接种对肉鸡大肠杆菌病发病的影响。对8日龄肉仔鸡用不同剂量NDVclone-30株或IBV-H120株进行滴鼻及饮水,48h后相同途径接种2株不同“O”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结果表明,致病性大肠杆菌单独接种鸡死亡率在20%-25%之间,而NDVclone-30株或IBVH120株与致病性大肠杆菌联合接种鸡死亡率有明显增加达40%-75%。  相似文献   
94.
针对近年来羊草草地利用不合理,载畜量过大,出现不同程度退化和盐碱化的问题。为改善草地植物生存条件,对退化、盐碱化草地进行了种草改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种植4种牧草后均改善了土壤养分状况,均增加土壤中的氮、磷和钾,其中敖汉苜蓿效果最佳,总氮和速效氮含量分别增加0.50%和31.91mg/kg,土壤中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0.252%和11.33mg/kg,土壤中速效钾含量增加24.37mg/kg。含盐量和pH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最佳是碱茅,含盐量和pH分别下降0.058和0.9,其次为军需1号野大麦,含盐量和pH分别下降0.04和0.74。适应性强,抗旱、抗寒、耐盐碱,产量高、品质好。  相似文献   
95.
利用筛选的高效根瘤菌接种紫花苜蓿,分别与高羊茅、无芒雀麦及1年生黑麦草混播。与对照相比,接种高效根瘤菌后,紫花苜蓿-高羊茅混播组合中苜蓿干草增产17.0%,高羊茅增产15.1%,总计增产16.3%;紫花苜蓿-无芒雀麦混播组合中紫花苜蓿增产14.0%,无芒雀麦增产51%,总生物量增产20.5%;紫花苜蓿-1年生黑麦草混播组合中,紫花苜蓿增产7.6%,1年生黑麦草干草产量比对照增产4.8%,总生物量增产6.8%。从LER(Land equivalent ratio)和CR(Competitive ratio)变化看,接种高效根瘤菌有利于提高LER值和禾本科作物的CR值。  相似文献   
96.
Sweetpotato [Ipomoea batatas (L.) Lam. cv. Beniazuma] plug transplants produced from single node leafy cuttings under artificial light in a closed-type growth chamber were planted with roots and substrate of 11- and 15-day old (ca. two to three unfolded leaves with 0.08 m shoot length and three to four unfolded leaves with 0.11 m shoot length, respectively). The plug transplants of both the 11- and 15-day old were planted with one and three nodes depth (ca. 4 and 25 mm deep, respectively) inside the soil ridges (called one- and three-node depth, respectively, hereafter). The conventional vine cuttings (ca. 0.3 m long with seven to eight unfolded leaves) without roots were planted as Control treatment to compare the growth and yield of sweetpotato with each of the treatments of plug transplant. The main objectives of the study were to see the effects of ages of plug transplants and depths of planting for greater growth and yield of sweetpotato in the field. The yield of storage roots 115 days after planting in the field was 33 t ha−1 when using 15-day old plug transplants planted with three-node depth and was 10 t ha−1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The mean storage root length was about 259 mm when using 11-day old plug transplants planted with three-node depth and was 33 mm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The mean diameter of storage roots was 70 mm when using 11- and 15-day old plug transplants planted with one-node depth and was 21 mm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The plug transplants planted either 11- or 15-day old showed greater overall performances than those of the conventional cuttings. The plug transplants planted with three-node depth showed greater performances than did the plug transplants planted with one-node depth.  相似文献   
97.
历经8年(1999-2006年)对‘柰李‘的结果特性进行观察,提出采用高标准建园、配方施肥、合理修剪、保果疏果、防治病虫害和适时采收等配套栽培技术,并把此项技术运用于大面积生产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8.
应用草坪生态系统于城市生态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作为生态城市的重要子系统--草坪生态系统的含义及其生态效益的认识,提出一些有利城市生态建设的种草新模式,并对应用草坪生态系统于城市生态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9.
在陕西渭北旱塬进行了连续三年定点小麦田间试验,通过栽培模式、氮肥水平、种植密度三因素的不同处理,研究多因素小麦栽培优化组合.结果表明:采用垄沟、覆膜、秸杆覆盖栽培模式对小麦穗数不产生影响;施用氮肥能极显著地影响小麦穗数,在施纯氮0~240 kg/hm2范围内,每增减纯氮1 kg,增减穗数4 288;增加播量,极明显地提高小麦穗数;不同的栽培模式、氮肥用量和小麦种植密度对小麦的穗粒数不产生影响;覆膜栽培与垄沟栽培之间千粒重差异显著,种植密度对小麦千粒重在不同的条件下影响明显,覆膜栽培条件下,高氮肥水平,低密度(播种量180 kg/hm2)的千粒重大于高密度(播种量225 kg/hm2),垄沟模式下,高氮水平(施纯氮240 kg/hm2)与中氮水平(施纯氮120 kg/hm2)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与不施氮肥相比,千粒重明显提高,秸秆覆盖模式下,高密度(播种量225 kg/hm2)与不施氮、高氮水平组合的平均千粒重最低,两者差异不显著,但与其它各组合差异显著.正常降水年份,旱地小麦采用一定的农业栽培模式,能够显著影响小麦的产量,尤其是覆膜下,产量显著高于对照;降水量多的年份,采用垄沟模式及秸秆覆盖模式对小麦产量甚至产生负效应.施用氮肥对小麦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在施纯氮0~240 kg/hm2范围内,每增减纯氮1 kg,增减籽粒产量5.7 kg;种植密度对小麦籽粒产量与生物产量的影响显著,秸秆覆盖栽培和常规栽培(对照)模式下籽粒产量差异显著,产量排列次序都为高密度(播种量225 kg/hm2)大于低密度(播种量180 kg/hm2),低氮和不施氮时,增加密度,可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0.
不同播种密度对地膜小麦重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天水地区大田设置6个播量水平,观测不同密度条件下地膜小麦群体重要农艺性状的变化规律,并与露地小麦相对照。结果表明:单株分蘖数、最高总茎数、基部节间长度是有规律的增加;地膜小麦的单株分蘖数、最高总茎数的变幅较小,而露地小麦的变幅较大;基部节间长度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地膜小麦的增长较快;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单位面积上的产量均随密度的变化而变化,但地膜小麦的变幅较小,而露地小麦的交幅较大;叶面积指数、叶片功能期,地膜小麦和露地在密度交化过程中表现出相同的趋势;籽粒饱满指数随密度增加而降低,二者有相同的趋势。而粒叶比则露地小麦的变幅较大;倒伏程度以露地小麦的变幅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