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1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66篇
林业   39篇
农学   65篇
基础科学   26篇
  40篇
综合类   279篇
农作物   81篇
水产渔业   43篇
畜牧兽医   215篇
园艺   98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以“11S”和“12S”原种为材料,在早晚造进行分期播种,在始穗期至花期观察花药和花粉,花期结束后检查结实率;以“11S”和“12S”为母本进行制种,检验制种田母本纯度和育性。结果表明,在不同时期播种,“11S”和“12S”在始穗至开花期内均未发现可育花粉和自交结实现象;在制种时,“11S”和“12S”在生理敏感期均未遭遇低温,含杂率分别为0.07%和0.1%,均符合制种母本纯度的要求。由于夜间最低温度对转向可育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可根据不同纬度地区的夜间最低临界温度,通过技术处理使两系不育系“11S”和“12S”能够实现双向彻底转育,既可防止自交结实,保证制种安全,又能完全自交结实保证制种产量和纯度。  相似文献   
122.
农产品供给过剩是农户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基于自身生产要素禀赋的理性选择。本文从供给层面,以“产业内部农户数量不确知”为突破点,运用生产——销售二阶段模型,解释农产品供给过剩的形成机制。模型分析表明,农户农产品期望收益越高,行业内部农户数量越大,发生供给过剩的可能性越大。考虑农户对行业内部总体农户数量估计存在偏差情况下,个体农户的主观猜测与客观分布的偏差越大。行业内出现供给过剩的可能性越大。本文从完善总量信息方面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3.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 12,IL-12)对小鼠S180实体瘤的抗肿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小鼠左后肢皮下接种S180细胞荷瘤后的BaLB/c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IL-12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IL-12.接种第28天,眼球取血,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解剖取瘤称重,计...  相似文献   
124.
不同培养条件对苏棉12号茎尖组织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苏棉12号无菌种子放于不同的培养基上培养5~7 d成苗,然后制备茎尖分别放在不同的激素和不同添加物的培养基上培养,探索出适合茎尖生长成苗的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结果表明:0.1 mg/LIBA对植株再生的效果最佳;在使用的糖源中,葡萄糖明显好于蔗糖;80 mg/L卡那霉素的筛选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5.
叶绿体蛋白12(chloroplast protein 12,CP12)是一个存在于叶绿体与光合作用相关的蛋白。以亲本柱花草热研2号叶片为材料,根据豌豆CP12及柱花草响应低温的cDNASSH文库中CP12克隆片段设计引物,采用RT-PCR,从柱花草cDNA中克隆获得柱花草热研2号CP12基因全长序列,并在GenBank登陆(登录号:HQ906668),命名为SgCP12。柱花草热研2号CP12基因全长426bp,包含399 bp的ORF。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CP12的C端具有高度保守的结构域。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基因与豌豆的CP12基因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  相似文献   
126.
对市售的乳酸饮品的乳酸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得到菌株HYWZ-6,结合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为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并以温度、Na Cl、胆盐、p H及柠檬酸三钠作为影响因素,对其产VB_(12)进行研究,并利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对该菌在不同因素条件下培养100 h后产VB_(12)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HYWZ-6菌株在不同条件下产VB_(12)的差异性较大,35℃VB_(12)的含量最高,25℃最低,35℃时含量比25℃时高出175.2%;Na Cl质量分数与VB_(12)的含量呈反比,Na Cl质量分数为1%时VB_(12)含量最高,7%时最低,相差224.4%;胆盐质量分数为0.1%时VB_(12)含量达到最高;p H为4时VB_(12)含量最高,在p H为7时VB_(12)含量最低,前者是后者的5.8倍;柠檬酸三钠质量分数为2.5%时VB_(12)的产量最高,比最低产量高出143.2%。  相似文献   
127.
Equine rotavirus group A (RVA) has been detected in several countries worldwide since its first detection in 1975. Currently, equine RVA is considered the major cause of dehydrating diarrhea in foals younger than 3 months, and the frequency of detection in clinical cases varies from 20% to 77%. The genotypes of epidemiologic relevance found in horses are G3P[12] and G14P[12]. In a survey conducted in Argentina from 1992 to 2008, equine RVA was detected in 21% and 39% of the fecal samples and outbreaks, respectively. Genotype distribution was 51% G3P[12] and 33% G14P[12]. In continuation with the surveillance,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characterize the equine RVA detected in Thoroughbred foals in Argentina from 2009 to 2014. A total of 436 stool samples (corresponding to 177 single diarrhea cases or outbreaks) were analyzed. Equine RVA was detected in 31% (135 of 436) of the samples, which corresponded to 42% (74 of 177) of outbreaks. From the positive cases, 42% (57 of 135) were genotyped. Of this, 63% were G3 (36 of 57) and 37% (21 of 57) were G14 genotype. Considering the whole data (1992–2014), equine RVA was detected in 25% (300 of 1,207) of the stool samples and 41% (119 of 293) of the diarrhea outbreak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lso show a cyclic pattern of the G3 and G14 prevalence in the horse population with a change in G3:G14 frequencies from year to year. Furthermore, clustering in the phylogenetic tree suggests evolutionary and geograph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Argentinean strains compared with the strain circulating worldwide.  相似文献   
128.
采用溶剂热法,以Ni(NO_3)_3·6H_2O、均苯三甲酸以及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原料快速合成金属有机骨架材料Ni_3(BTC)_2·12H_2O晶体。以Ni_3(BTC)_2·12H_2O为前体,通过焙烧得到具有(111)面的NiO颗粒用于CO催化氧化反应,并与由硝酸镍热解得到的NiO(R)催化剂进行对比。通过X射线衍射(XRD)、N_2物理吸附-脱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对具有(111)面的NiO颗粒的组成、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CO催化氧化结果表明,具有(111)面的NiO颗粒的催化活性优于普通NiO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9.
采用比较方法,对GK12的遗传基础、产量、农艺性状及其利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以GK12为亲本育成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的情况,为GK12的进一步利用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0.
“十二五”期间农业推广硕士教育与管理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求真性、务实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决定农业推广硕士教育是"十二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契合点。针对当前农业推广硕士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的不足,需要从广开招生门路,提高生源质量;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式;强化导师责任,提升师资力量;规范论文设计,严格答辩程序等方面来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