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1篇
农学   38篇
  15篇
综合类   105篇
农作物   3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陈献功  刘金波  洪德林 《作物学报》2006,32(8):1143-1150
调查了3个粳稻杂交组合镇稻88×C堡、丙8979×C堡和丙8979×77302-1的P1、P2、F1、B1、B2和F2 6个世代的穗角和每穗颖花数性状的表型分布。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和6个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对这两个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穗角和每穗颖花数性状均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共同控制;穗角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每穗颖花数性状以上位性效应为主;穗角和每穗颖花数都以主基因遗传为主。  相似文献   
52.
中籼3037由江苏农学院育种教研组育成,具有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抗逆性,米质优:每亩总颖花量在3000万以内时产量随总颖花量的提高呈线性增加(r=0.8273);就扩库而言,增穗比增粒的作用大。每亩穗数在15.9~25.13万范围内,穗数与产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r=0.8442)。最适叶面积指数为6.98。培育壮秧,促进早发,争取在适宜穗数的基础上扩大库容量是中籼3037获得高产的重要栽培途径。  相似文献   
53.
以云南稻种耐冷性资源昆明小白谷及弱耐冷性的日本品种十和田配制的杂交F2代为材料,采用159个RFLP及SSR分子标记构建的连锁图和STATISTIC等分析软件,以单株结实率作为耐冷性评价指标.分析结果显示单株结实率与单株特定颖花结实率之间的相关系数(r)为0.8364;与耐冷性(以单株结实率为指标)相关的分子标记有43个,分布在8条染色体  相似文献   
54.
水稻颖花根活量与籽粒灌浆结实的关系   总被引:63,自引:8,他引:63  
1986—1990年,在群体水培、大田及盆栽条件下,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不同氮素处理的根量、活力、籽粒灌浆结实、物质积累与分配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水稻品种间根量差异较大,主要由上层根量不同所致;(2)结实期平均根系活力随品种伸长节间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与根量呈负相关;(3)不同生育期氮素处理对根量的影响以前期最大  相似文献   
55.
杂交中粳屉锦A×湘晴,具有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抗逆性,米质优;每亩总颖花量在2500万以内产量随总颖花量的提高呈线性增加(r=0. 9020**),就扩库而言,增穗比增粒的作用大.每亩穗数在13. 95~19. 08万范围内,穗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0.8657*),培育壮秧,促进早发,争取在适宜穗数的基础上扩大库容量是杂交粳稻屉锦A×湘晴获得高产的重要栽培途径.  相似文献   
56.
2004年6月20日后,早稻普遍进入抽穗期,在生产检查中发现我区较大范围内的早稻穗部发生历年来最重的白壳(也称颖花退化)现象,经认真观察发现有以下规律:品种“嘉育280”、“嘉育293”白壳发生严重,“甬籼57”、“青秆黄”等品种较轻;抽穗越早,发生越重;栽培方式以抛秧最重,手插居中,直播最轻;稻相则叶片越嫩绿白壳越多;在一丛之中,主穗发生重,分蘖穗发生轻,且主穗上白壳的发生部位多数集中在穗的中上部,  相似文献   
57.
【目的】本研究旨在定位和克隆水稻裂颖基因,为解析水稻裂颖性的遗传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从籼稻品种湘早籼6号突变体库中筛选出一个裂颖突变体(split husk 1, sh1),观察突变体的花器官和浆片形态,利用突变体与02428的F2群体定位目标基因,进一步通过定量PCR分析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sh1突变体的颖花形态与野生型基本一致,能正常开花,但不能正常闭颖,裂颖的主要原因是浆片不能在开颖后正常萎蔫。sh1突变体的有效穗数增加,但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下降;遗传分析表明,sh1的裂颖表型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将SH1基因定位在ID19827与ID19884两个InDel标记之间,物理距离约为110 kb。定位区间测序发现,突变体中丙二烯氧化合酶编码基因OsAOS1发生单碱基突变,导致氨基酸发生改变;SH1基因的突变显著降低了花器官中的茉莉酸含量,进而影响了茉莉酸合成及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表达。【结论】SH1基因通过影响茉莉酸的合成和信号转导调控水稻闭颖,OsAOS1可能是SH1基因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58.
59.
利用广亲和粳稻品系02428对野败型籼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珍汕97A连续回交,进行广亲和雄性不育系选育,获得了不育性稳定的02428A.测交表明该不育系具有很强的广亲和性和配合力。但在回交世代中出现了先于小孢子败育的颖花退化现象。遗传分析初步证明该种颖花退化是由野败型细胞质和02428中所带的一对隐性基因互作所致。  相似文献   
60.
《杂交水稻》2014,(4):63-67
以杂交中粳9优418为主要对照,研究了徐68优201的高产生理特性和形态特征及其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徐68优201颖花库容较高,株叶形态优良,群体质量好,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大且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高,产量优势主要来源于每穗颖花数的增加。对主要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分析表明,徐68优201在产量及产量性状上的杂种优势值低于对照9优418,这与其双亲的产量水平高于后者亲本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