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篇
农学   27篇
  7篇
综合类   128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25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禾草饲料之王--无芒雀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芒雀麦是耐干旱、耐寒冷及抗逆性较强的禾本科优良牧草之一,被誉为"禾草饲料之王". 1植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32.
城市污泥中含有较多或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盖养分,也含有一些危害植物的重金属元素,为了探讨污泥对无芒雀麦可吸收利用的影响,将七里河区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泥施于无芒雀麦人工草地,3年来对无芒雀麦和土壤进行多项监测,结果表明,各种重金属元素未在无芒雀麦体内积累,也没有向20cm以下的土壤中迁移,对土壤没有污染,是一种可在草地中应用的肥源。  相似文献   
33.
刈割对无芒雀麦和羊茅黑麦草生物量和蘖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两年的刈割对两种牧草生物量和蘖密度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营养期和繁殖期开始不同刈割间羊茅黑麦草生物和蘖密度差异不显著,不同留茬高度间无芒雀麦地上干物质重和蘖密度差异不显著,羊茅黑麦草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4.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表施控释肥为300kg/hm2时,无芒雀麦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干物质重量明显增加,与施用等量氮磷的尿素加磷酸二氢钾和包膜肥相比较,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进一步证实,在人工草地表施控释肥300kg/hm2时,羊草的干草产量为3720kg/hm2,净收益为1038元/hm2,与对照相比增产131.8%,增收61.7%,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同时羊草的氮含量增加14%,磷含量增加106.4%.  相似文献   
35.
精禾草克在我县对油菜田早雀麦等禾本科杂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使用方法简便、省工省时,在早雀麦3-5叶期喷施除草效果达95%以上,而且对油菜安全,据不同剂量药效试验结果,最适施药量为1350ml/hm^2。  相似文献   
36.
37.
东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多次从澳大利亚进境的燕麦粒中截获检疫性杂草硬雀麦(Bromus rigidus Roth),本文从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分布、危害情况等方面介绍该杂草,并提出应加强对进境货物中杂草的检疫.  相似文献   
38.
采用8种不同贮藏方法对扁穗雀麦种子在贮藏3、6、12个月时进行发芽特性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贮藏方式在3个月时种子发芽率无差异,6个月和12个月时常温状态贮藏发芽率急剧下降,而4℃和-10℃温度条件下所有处理间发芽率差异不显著.综合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扁穗雀麦种子在4℃条件下以牛皮袋包装保存或在- 10℃下以玻璃瓶贮藏均较好,而常温则不利种子长期贮藏.  相似文献   
39.
采用3因素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研究高寒牧区无芒雀麦和扁蓿豆的混播技术.结果表明, 混播中扁蓿豆比例是影响牧草产量的主要因子,牧草产量与混播中扁蓿豆比例呈显著正相关(r=0.930 04); 播种行距是影响牧草产量的次要因子,牧草产量与播种行距也呈显著正相关(r=0.910 27 ).无芒雀麦和扁蓿豆混播人工草地的最佳扁蓿豆混播比例、EM微肥拌种浓度和播种行距分别为18%~22%、0.8%~1%和30~34cm.  相似文献   
40.
贵州优良牧草偏穗雀麦饲用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扁穗雀麦经过4年的栽培驯化,表现分蘖能力和再生能力较强,适口性好,粗蛋白质含量为8.45%-19.02%,粗脂肪含量为2.84%-4.78%,鲜草产量4749-6876kg/亩,适宜在贵州大部分地区推广种植,且四季青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