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7篇
林业   39篇
农学   117篇
基础科学   2篇
  18篇
综合类   327篇
农作物   103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89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三酰甘油是油料作物油脂的主要成分,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是催化三酰甘油合成唯一的关键酶和限速酶.探讨DGAT基因对超高油玉米Zea mays L.种子油分含量的影响,以进一步提高超高油玉米的含油率.【方法】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DGAT1-2基因导入超高油玉米自交系,在盆栽条件下5~6叶期对T1代植株进行PCR检测筛选,Southern杂交进一步验证.成熟时收获10株自交授粉的转基因植株(T2代)籽粒,测籽粒平均含油率,通过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和结论】初步筛选获得假定转化植株163株,Southern杂交获29株转基因植株,平均转化率为1.44%.t检验结果表明,10株自交授粉的转基因植株(T2)籽粒平均含油率比非转基因植株籽粒平均含油率提高了6.19%,差异极显著(P0.01).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导入DGAT1-2基因,可显著提高超高油玉米籽粒含油率,是一种切实有效提高超高油玉米含油量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2.
外源DNA导入大豆获得一不育材料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获得不育系的途径有许多,如远缘杂交,自然变异,无性系变异等。本试验以吉林20号大豆为受体,采用花偻管通道导入技术,导入远缘材料鹰咀豆总体DNA,于D2代获得一不育变异株D8804-7,通过对该材料雌雄育性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初步认为,D8804-7材料为雌雄育性均不正常,自交可结少量种子,不育性可自交保持的不育材料。  相似文献   
63.
64.
周豆11号是河南省周口市农科所以豫豆24号为受体,豫豆11号为供体,采用花粉管通道法育成的大豆新品种。2003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5.
66.
果树自交不亲和性的遗传与生理机制及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简要介绍植物(包括果树)自交不亲和性与生理控制机制的基础上,着重对梨、苹果、杏等果树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内容包括花柱内花粉管生长特点、花柱S糖蛋白的特性与作用机理以及果树自交不亲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并提出了该领域有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7.
水稻花粉管通道法导入含Xa21总基因的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含Xa21基因(广谱抗白叶枯病基因)的水稻(oryzasaztiva)品种1188的总DNA及PBI121质粒DNA导入丙1067、宁67、繁7、宁波2号,293,浙733和舟903等七个品种(系)收获转基因的当代水稻种子并进行大田选育,将外源DNA含有PBI121的转化处理后代种子发芽,在14天苗龄时分别提取水稻幼苗总DNA而后经多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并以gus基因片段为探讨  相似文献   
68.
过去,不少学者对花粉的人工萌发进行过许多工作.但对苎麻[Boehmeria nivea(L.)Gaud.]花粉的人工萌发,未见报导.本试验从培养基的选择、花粉播种的密度、花粉不同的贮藏条件和时间等方面来探讨苎麻花粉人工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适宜条件,期望能为苎麻的杂交育种、苎麻遗传学、生理学及细胞学等的研究提供某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9.
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棉花后代筛选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棕色棉BC05叶片进行Kan浓度梯度涂抹实验,确定了Kan涂抹筛选的最佳浓度为3.0 g/L,最佳观察时间为涂抹第5天。对Kan抗性植株进行PCR鉴定表明,Kan涂抹筛选可基本准确的鉴别出转基因材料与非转基因材料,但目标基因是否成功整合还必须进行PCR鉴定,田间卡那霉素筛选结合PCR分子鉴定是转基因棉花后代大规模群体筛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0.
介导玉米DNA的水稻高秆变异株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花粉管介导玉米总DNA获得的2个高秆水稻变异植株C(HN28)和D(HN31)进行分析,揭示水稻变异植株和亲本间在DNA水平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变异机制提供数据。首先对64对AFLP选扩引物进行筛选,优选出11对选扩引物,它们均能够在2个变异植株中扩增出较多清晰的DNA差异带。对变异植株和对照中的DNA图谱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变异植株C、D、受体水稻B与阳性对照玉米A之间的DNA图谱相似率分别为38.30%、38.58%和32.99%,水稻变异植株C、D和受体水稻B的DNA图谱相似率分别为90.04%和85.84%,说明变异植株与受体水稻基因组DNA存在显著差异,变异植株与阳性对照玉米基因组DNA相似率明显高于受体水稻。变异植株C检测到12条与对照玉米一致的目的带,变异植株D检测到11条与对照玉米一致的目的带。说明变异植株C、D基因组中可能存在有玉米DNA片段,变异性状的差异可能是介导玉米DNA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