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7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3篇
  4篇
综合类   67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9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种子世界》2007,(4):53-53
科研人员经过4年的艰苦攻关,成功选育出了青海冷地早熟禾、青海中华羊茅、同德老芒麦、青牧1号老芒麦和青海短芒披碱草5个新品种,并顺利通过国家审定,实现了青藏高原国家登记牧草品种“零”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2.
对加拿大披碱草与野大麦2个四倍体亲本杂交产生的三倍体(2n=3x=21)属间杂种F1的自然加倍植株、自然加倍植株F1代及秋水仙素诱导加倍植株的染色体数目及配对构型、花粉育性、结实性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自然加倍植株、自然加倍植株F1代和秋水仙素诱导加倍植株的RTC染色体数目均为42条,即为六倍体(2n=6x=42);其PMCMⅠ平均染色体配对构型分别为0.04Ⅰ 20.96Ⅱ、0.03Ⅰ 20.98Ⅱ和0.03Ⅰ 20.97Ⅱ,配对行为规则;它们的花粉可育率分别为84.97%、94.08%和90.21%,自然结实率分别为77.51%、83.87%和80.13%。证明该属间杂种F1染色体已加倍,且染色体加倍植株的育性已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03.
《草业科学》2006,23(2):91-91
细茎冰草又名粗穗披碱草,是禾本科披碱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须根发达、密生,茎秆直立,疏丛型,能形成稠密草丛,株高60~90cm,使用寿命5~6年。叶片长11~19cm,宽0.5~O.8cm;穗状花序,长9.O~15cm,有小穗30-45个;颖无芒;种子千粒重约3.7g。  相似文献   
104.
在2,4-D、6-BA两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不同配比下和不同培养条件下(遮光培养)对加拿大披碱草×老芒麦杂种F1代的幼穗进行培养,诱导出了愈伤组织且分化成苗。试验结果表明:2,4-D可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及分化,给予一定时间的遮光培养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有相当程度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5.
羊草混播披碱草,适用于重退化草场的改良,由于两种牧草都具有较强的耐碱性,并且披碱草生长旺盛期较短,2~3年产量最高,羊草生长旺盛期为4~5年,生长旺盛期的差异,使两种牧草的生长具有互补性,所以很适宜作为改良草种。两种牧草的生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达到较好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106.
概述了甘南垂穗披碱草的主要特点、生物学特性及其可行的栽培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107.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方法,对加拿大披碱草、野大麦及其杂种F1、BC1F1幼苗的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1代POD同工酶谱表现为双亲的互补类型,正、反交F1的酶谱基本相同,杂种F1的EST同工酶谱亦主要表现为双亲的互补类型。杂种F1代POD和EST同工酶谱中亲本的个别酶带有丢失现象,又各产生了2条杂种带。BC1F1代POD同工酶谱的酶谱基本相同,EST酶带特征差异较大,出现双亲互补带和杂种带,并且有酶带的丢失现象。BC1代的POD和EST同工酶谱明显地受轮回亲本野大麦的影响,说明回交使野大麦的某些性状在BC1代进一步加强。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株系P1F1-2与Y1F1-2及P1F1-6与P1F1-7有极其近的遗传关系,野大麦与BC1F1代各株系较披碱草有较近的遗传关系。POD与EST同工酶具多态性,可作为遗传标记用于杂种鉴定和目标性状植株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8.
对引入达日县和玛沁县“黑土型”退化草地的三种披碱草属牧草的生长情况,分别进行了4年和3年的观测。结果表明,这些牧草的越冬率均接近100%,抗寒性很强,适应性随栽培年限延长而提高。总的生长发育规律是生长前期地上植物增加速度较快,到抽穗期达到最大值,后逐渐下降。生育期随栽培年限延长而缩短,随海拔增高而延长。三种牧草第2年单位面积平均干草产量约1 100g/m2,垂穗披碱草和短芒老芒麦单位面积平均种子产量约330g/m2。是“黑土型”退化草地上建植人工植被的优良草种。  相似文献   
109.
夏河县鼠荒地治理与牧草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延彪 《家畜生态学报》2007,28(3):62-63,66
垂穗披碱草(Elymms nutans)与当地燕麦(Auena fatua)混播改良鼠荒地,当年鲜草产量达到19765kg/hm2,第二年,第三年达到13760kg/hm2、14200kg/hm2,鼠荒地改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当年改良,当年见效,冬季有贮草,这能使牧畜安全越冬,抗御大风雪的突然袭击,减少牲畜死损.  相似文献   
110.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披碱草属(Elymus L)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同时讨论了其作为重要种质资源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