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18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377篇
林业   16篇
农学   1190篇
基础科学   139篇
  134篇
综合类   4460篇
农作物   1321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324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170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86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205篇
  2020年   198篇
  2019年   187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240篇
  2015年   216篇
  2014年   362篇
  2013年   279篇
  2012年   420篇
  2011年   338篇
  2010年   394篇
  2009年   381篇
  2008年   345篇
  2007年   341篇
  2006年   354篇
  2005年   279篇
  2004年   238篇
  2003年   221篇
  2002年   205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162篇
  1998年   157篇
  1997年   145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161篇
  1994年   161篇
  1993年   114篇
  1992年   170篇
  1991年   106篇
  1990年   112篇
  1989年   11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11篇
  1956年   4篇
  195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明确海南山栏稻品种的籼粳分化特性与遗传变异规律,利用34个籼粳特异InDel分子标记和24个SSR分子标记对22个海南山栏稻品种的籼粳特性与遗传变异进行分析。InDel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粳型基因频率变幅在0.68~0.83,以粳型品种为主,占到总品种的63.6%,未发现籼型或偏籼型品种。海拔梯度分析表明,海南山栏稻中粳型品种分布范围更为广泛,具有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遗传变异分析表明,在供试群体中共检测到191个等位基因,其中稀有等位基因(基因频率≤0.05)数为86个,占到总等位基因数的45.03%。在供试的3个地理来源中,琼中县的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  相似文献   
72.
水稻中粳品种在蛙稻生态种养模式下的种植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优水稻品种结构、缓解季节茬口矛盾,选用水稻中粳品种"早玉香粳"、"08-197",在蛙稻生态种养模式下进行了小面积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于5月中下旬播种,9月中下旬收获,产量为500~550kg/667m2。"早玉香粳"出米率高,外观品质好,米香;"08-197"产量高,抗病性强。这2个品种的稻米可在"国庆"前后供应市场,在蛙稻生态种养模式下均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3.
介绍了高粱新品种豫粱九号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环境选择、选地整地、适期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豫粱九号的大面积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4.
楚粳28号是云南省楚雄州农业科学研究推广所水稻育种栽培站,以楚粳26号为母本,96Y-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常规粳稻品种,2007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滇审稻200722,2010年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2012年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楚粳28号抗性好、适应性广、产量高、品质优,是目前云南省种植面积最大、推广速度最快的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75.
“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高粱在"种植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温光资源条件下的种植效益,以‘泸糯12号’为研究材料,通过优化播期、促芽肥等关键技术研制"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再与传统技术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是2月底至3月5日前播种,种植密度101055株/hm~2,头季高粱收获前10天及时施纯氮150 kg/hm~2,留桩高度控制在近地面第1节位,每窝保留再生苗2~3苗。应用"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后两季高粱产量和效益,较传统高粱种植技术分别增长120.3%、84.3%,增产增效效果显著。因此,"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适宜区域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76.
试验研究38%莠去津、二甲戊灵2种除草剂对高粱品种"凤杂4号"的影响。结果表明,药剂处理的杂草数明显少于清水对照,38%莠去津325m L/667m2处理产生了轻微药害,植株比对照矮且苗小,而二甲戊灵390g/667m2处理的防效较好,且相对较安全。  相似文献   
77.
很久以前,我的家乡,坡里坡外,种满了高粱.秋天时,这些高粱挤挤挨挨,风吹来,在大地深处,响起哗啦啦的歌声;万顷大地,高粱穗子连成一片、汇成血红的海,怒吼翻腾着.  相似文献   
78.
高粱是酿酒的重要原料,四川省宜宾市、泸州市、邛崃市等地种植高粱面积大,常规高粱占大多数,发展再生常规高梁潜力很大,尤其是行间间种食用菌,增收效果更佳。一般1亩再生常规高粱亩产125kg左右,间种食用菌产量350kg左右,合计亩产值约3000元,亩纯收入2000元,比种秋玉米亩纯收入增加1500元。  相似文献   
79.
对滁州市“百万亩籼改粳”行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成效,并对改造过程中的具体做法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80.
数语     
<正>955.1公斤近日,由7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的籼粳杂交稻"春优927"在宁海县越溪乡小宋塘村实施的高产品种与技术示范方进行田间实割测产。专家组选取示范方一块代表田块,面积1.29亩,经机械收割、去杂,折算成标准产量,亩产达到955.1公斤。这一数字实现了该所新品种单产的新突破,再一次证明了良种、良法结合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