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1篇
  免费   222篇
  国内免费   359篇
林业   7篇
农学   338篇
基础科学   1692篇
  841篇
综合类   3249篇
农作物   327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26篇
园艺   76篇
植物保护   131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39篇
  2022年   255篇
  2021年   286篇
  2020年   260篇
  2019年   261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236篇
  2016年   296篇
  2015年   297篇
  2014年   443篇
  2013年   434篇
  2012年   517篇
  2011年   445篇
  2010年   355篇
  2009年   309篇
  2008年   308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232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6篇
  1987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一、粉碎还田机的正确选择1、幅宽的选择幅宽的选择,主要根据用户拖拉机的动力大小和作物的品种及长势来选择,为了使拖拉机发挥最大的功能,一般应按下表选择。其次还应根据当地地块的幅宽和种植行距来确定。  相似文献   
52.
53.
为明确水稻不同品种在秸秆还田和灌溉方式互作条件下的表现差异,以9个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在秸秆全量还田下设置4种灌溉方式,测定水稻不同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而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种灌溉方式下,9个水稻品种的8个性状指标变异系数最大的为瘪粒数,其次是有效穗数、产量、结实率和穗长;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8个相关性状可简化为3个彼此不相关主成分因子,其所提供的信息量占全部信息量的82.81%。基于主成分的综合评价表明:龙稻14、龙稻17、龙香稻2在传统灌溉方式下表现最好,其次是间歇灌溉和控制灌溉I;中龙粳2、龙稻27、中龙粳3、龙稻7、龙稻26、龙稻22在间歇灌溉方式下表现最好,其次是传统灌溉和控制灌溉I。  相似文献   
54.
明确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小麦、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对推广秸秆还田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稻麦复种长期田间定位试验2012-2018年的数据,分析了秸秆不还田(S0)、麦秸还田(WS)、稻秸还田(RS)和稻麦秸均还田(WRS)4种秸秆还田模式对作物产量、氮肥利用率、秸秆增产率、秸秆边际产量和秸秆农学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均增加水稻产量,其中RS和WRS模式增产效果均显著大于WS模式;小麦产量随秸秆还田年限呈“减产-稳产-增产”的变化趋势。秸秆的周年增产率和农学利用率分别为5.65%~13.60%和0.11~0.17kg/kg。与RS模式相比,WRS模式属于秸秆过量还田,其秸秆增产效率降低。秸秆还田提高稻麦氮肥周年利用率1.67~4.01kg/kg,其中RS和WRS模式较WS模式更利于作物的氮吸收。WS、RS和WRS模式的稻田周年净收益较不还田模式分别增加1 690、4 875和4 177元/(hm2·年),其中RS和WRS模式均显著高于WS模式。综合以上结果,麦季稻秸还田模式(RS)既可提高还田秸秆利用率,又可增加稻田净收益,推荐在稻麦两熟农田采用。  相似文献   
55.
免耕和稻草还田对稻田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稻草还田和免耕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自2008年于广西大学农学院科研基地进行长期定位试验,设置免耕(NT)、免耕+稻草覆盖还田(NT-SMR)、常规耕作+稻草覆盖还田(CT-SMR)、常规耕作(CT)和常规耕作+稻草翻压还田(CT-SR)5个处理,于2018年水稻成熟期测定产量,水稻收获后分层(0~5、5~10和10~20cm)测定土壤肥力。结果表明,稻田不同土层肥力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总体上表现为0~5、5~10和10~20cm土层的有机碳、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依次下降。NT-SMR处理显著提高了0~5cm土层的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但降低了土壤速效钾含量。在5~10和10~20cm土层,稻草还田处理的有机碳、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优于无稻草还田处理。水稻产量与土壤肥力呈显著正相关。2016年CT-SR处理水稻产量在早季分别比NT和CT处理显著提高了8.52%和7.99%,在晚季分别显著提高了12.12%和7.55%;2018年NT-SMR处理的水稻产量在早季分别比NT和CT处理显著提高了17.78%和10.30%,在晚季分别显著提高了13.88%和19.39%。因此,免耕和稻草还田能明显提高稻田耕作层土壤肥力,增加稻谷产量。  相似文献   
56.
曹军 《农民致富之友》2014,(24):220-220
<正>前言:在古诗词中有这样一句话,"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植物从土壤中生来,本身具有对土壤养份有益的物质,回归土壤后,各种营养物质重归土壤,使得土壤养分得以增加,为植物的再次生长提供更为有益的帮助。农民粮食种植亦是如此。秸秆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镁、钙及硫等有机质和多种养分,是一项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如果能回归到土壤中,不仅可以使得土壤养分得到补充,为来年的种植提供好的土壤基础,还  相似文献   
57.
被农业部命名为“无公害粮食生产示范基地”的江苏农垦临海农场实行秸秆全量还田已达30多年,年平均还田秸秆每亩达到0.8~1t左右。相当于增施有机质200多公斤,节省化肥费用280元。  相似文献   
58.
介绍了几种适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市应用的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以及秸秆还田机的结构特点和适用范围,阐述了秸秆还田机作业前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作业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作业后需要搞好的维护保养工作。  相似文献   
59.
正机插育秧烂秧,是秧田期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机插育秧虽下摆秧盘、上盖地膜及遮阳网,但在育秧过程中会因秧田选择不科学、整地不标准、播后管理操作不当等造成烂秧。笔者从2012年开始作了一系列的观察试验,摸清了机插育秧烂秧原因,探索了防治对策。1烂秧原因观察(1)秧田选择不当。要育好机插秧,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科学选择好秧田。调研中发现,近几年来有些种粮大户选择了上年施用过大量农家肥或稻草还田过多、蓄水过  相似文献   
60.
介绍了小麦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技术所用机具、机械作业工艺,以及配套的农艺措施。分析了秸秆还田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